首頁 > 傳統國學 > 傳統文化 > “國慶”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國慶”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國慶”,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國慶”最初的含意

嚴格來講,古代是沒有“國慶”這一節日的。何謂國慶?國家成立XX年,當然是普天同慶。而古代值得舉國歡慶的大事莫過於帝王的登基、婚娶和誕辰之日了。因此那時的皇帝即位、誕辰等慶祝活動,便是等同於如今的國慶了。通常這一天皇帝會大赦天下,賞賜百官,普天同慶、朝野同歡。一般還會舉辦盛大宴會,歌舞戲曲表演等活動,這也算是“春晚”的鼻祖了吧。

給皇帝過生日,最早始自唐朝,自唐太宗開始。而唐太宗雖說是位對生日相當重視的君主,但他卻因考慮到自己的誕生日即母親的受難日而從未進行過大肆操辦。

但到了重孫唐玄宗上任後,情況卻發生了改變。

“國慶”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千秋節”的誕生

唐玄宗可是位“懂得生活”的主兒。起初,有大臣提議將唐玄宗的生日作爲國家節日,取名“千秋節”,寓意千秋萬代。唐玄宗自然是很喜歡這個創意的,但可惜只有一人舉薦,終因缺乏說服力而沒被批准。第二年,在滿朝文武百官的呼籲下,唐玄宗終於將他的生日八月初五這天定爲“千秋節”。生日這天,唐玄宗下令全國休假三天,並在宮中大擺筵席,邀羣臣共同飲酒慶祝,鶯歌燕舞整座皇宮燈火通明。

千秋節這天,婦女出門前都會在臉上畫上各式圖案以裝飾,花樣繁多:妝面內容以“斜紅、面靨”爲主;塗脣則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於是街頭巷口正值妙齡的少女們穿着亮麗的衣服,場面十分吸引眼球。

在千秋節盛行後不久,便改版升級,更名爲“天長節”。唐朝的“鐵桿粉絲”日本也是在這時漂洋過海把“天長節”帶回了國,爲明治天皇慶祝生日。

千秋節之所以如此盛行,有兩個原因。一是它與中秋節捱得很近,之後二節合流更是熱鬧;二是自此之後帝王們紛紛效仿唐玄宗,將生日當節日過,於是自玄宗之後,便相繼出現了多個“國慶節”,如:肅宗的地平節、敬宗的慶成節、武宗的慶陽節、宣宗的壽昌節、懿宗的延慶節等,甚至連末代皇帝昭宗、哀帝也設立了嘉會節和乾和節。

唐以後的五代和兩宋也繼承了這項“傳統”,舉國同慶給皇帝慶生。到了明清時,由“千秋節”演變成的“萬壽節”更是得到加倍重視,與“元旦”、“冬至”並稱爲三大節。這樣將帝王的生日同節氣,新年一樣慶祝銘記的做法使“萬壽節”更加莊嚴而神聖。

將與民同樂進行到底

國人向來對於“逢十”的壽辰格外重視,這點連康熙皇帝也不能免俗,他在六十歲誕辰這天便大操大辦,號令舉國上下爲自己的花甲大壽舉行了盛大慶典。

生日這天,官員們在皇宮裏專門搭建了綵棚和金殿來擺放壽禮。金殿裏掛滿了寫着賀詞的壽幛,戲臺上上演着爲皇帝祝壽的吉祥戲劇,賽馬,比武,好一派祥和氣息!待到聖上駕鑾而來,臣民紛紛磕頭祝壽,等待着太監們分發糕點,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君王樂,則百姓喜;舉國歡騰,謂之國慶”。

街頭也是熱鬧!戲劇表演、遊行、踩高蹺……高手在民間,這真真是自古以來便有的。藝人們異彩紛呈的表演,常常令人拍案叫絕,驚歎不已。

真正的國慶始於民國

然而上面談到的“國慶”,都只是帝王們的“私人Party”,客觀來講跟百姓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真正上升到“onecountry,onedream”高度的“國慶”,還得從民國算起。

“國慶”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第2張

而民國時期的“國慶”又是怎樣的呢?許廣平在寫給魯迅的信中曾有過這樣一段敘述:“南方‘雙十節’很熱鬧,家家放鞭炮,工會講演,宣傳革命,舞獅子,敲鑼鼓,隨處皆是。”所謂雙十節即當時的“國慶”節,是爲紀念辛亥年的武昌起義而設。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南方的“國慶”節還是同現在一樣熱鬧,然而北方的“國慶”節卻與之大相徑庭。

“10月10日晴,休假,上午許季上來,午後李遐卿來,晚劉半農、宋子佩來。”——《魯迅日記》

“國慶”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第3張

在1927年北洋軍閥被打倒之前的民國前十年,北方的“國慶”節卻是十分冷清:每年的10月10日上至北洋政府,下至黎民百姓,幾乎沒有人對這一天有過多在意。因爲當時南北割據,南方被國民黨收割,北方被北洋軍閥控制,而北洋軍閥認爲,武昌起義的勝利跟北洋系沒有任何關聯。

若不是臨街商店會在這一天掛出五色旗以示紀念,它也就僅僅如同一個普通的週末而已——機關休假一天,學校放假一天,全然不似南方的熱鬧。

隨之而來的軍閥混戰、內憂外患,國家四分五裂下的社會一片動盪,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無暇慶祝。直到後來南北獲得統一,北方的“國慶”節才終於得到重視。

古語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時候的中國地大物博,佔盡一切天時地利,卻沒能孕育出能夠真正全國上下產生共鳴的“國慶”,而只是以“作秀”般的形式出現帝王的生日“派對節”,到後來換了無數個皇帝,也就換了無數次的“國慶”。

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們在享受着國慶福利的同時,更感受到國家的日益強大,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切身體會到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國家昌盛則民族亦昌盛!國慶也在每個國人的心中有了更深刻、更自豪的內涵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