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歷史上真實的負荊請罪是什麼樣的?最後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真實的負荊請罪是什麼樣的?最後發生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負荊請罪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的課本中我們一定學過《將相和》這篇課文,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廉頗和藺相如。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趙王爲了趙國的蓬勃發展便大肆招攬賢才,就在這時趙王看見了藺相如的才能便請他做趙國的丞相。廉頗作爲一名久經沙場大將軍,爲了趙國可謂是出生入死,趙王突然請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做丞相,廉頗心中很是不服。

再加上如果藺相如做趙國的丞相,位置比自己大將軍的位置還高。後來經過一系列波瀾起伏的情節,廉頗知道藺相如背後的苦衷,便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認錯。雖然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但真正的歷史是這樣的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春秋戰國時期,戰火紛飛、羣雄四起、諸侯爭霸,各家都在搶奪霸主地位。趙王也不示弱,憑藉着廉頗這一大將,在羣雄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開疆拓土、統治國家,僅僅靠着武將是不行的,趙王還需要賢能的文臣才行,於是藺相如便登上了舞臺。

那麼廉頗在趙國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呢?廉頗大將憑藉着自己過人的能力、卓越的戰功、驚人的膽識被趙王封爲上卿,都說亂世出英雄,廉頗因此也成爲了戰國的四大名將之一。

廉頗被封爲上卿的時候,藺相如只是繆賢門下的一個不起眼門客,所以廉頗瞧不起藺相如也是能夠理解的。不過藺相如善於把握機會,秦昭王看中了趙惠文王手中的“和氏璧”,於是便有了後來“完璧歸趙”的故事。

趙惠文王意外得到了價值不菲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依仗着自己強大的國力說“和氏璧”是秦國的寶物,要讓趙國送回到秦國,但是爲了表示自己的大度,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寶物“和氏璧”。

歷史上真實的負荊請罪是什麼樣的?最後發生了什麼

秦昭王只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哪裏可能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寶物“和氏璧”呀,正當趙惠文王左右爲難的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說自己能夠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趙惠文王心想自己的大臣們也沒有什麼高見,就讓藺相如試一試吧。於是便讓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出使到了秦國。誰知藺相如應對咄咄逼人的秦王的方式就是在朝堂之上耍橫,這種不要命的談判方式還真沒讓秦王佔到任何便宜。

藺相如這次出使到秦國,雖然是完成了趙惠文王交給的任務,給趙惠文王挽回了面子,但堅定了秦昭王要攻打趙國的決心。第二年,秦昭王便令大將白起攻擊趙國的西境,殺死趙國西境百姓20000餘人。

秦昭王攻打完趙國的西境後又約趙惠文王在澠池談判,趙惠文王認爲秦昭王是要殺害自己所以不敢去。大將廉頗認爲秦國已經殺害我國百姓20000餘人,不能示弱必須討回一個公道。藺相如也站了出來表示贊同,並願意陪伴在趙惠文王左右去赴澠池之約。

趙惠文王最終在大將廉頗的支持下,由藺相如陪伴去赴澠池之約。秦昭王在澠池特意約了趙惠文王是想要羞辱趙惠文王,用來回報當年“完璧歸趙”的羞辱之意。

在澠池之約的席間,秦昭王想聽趙惠文王鼓瑟,趙惠文王也不敢不從,便鼓瑟,但是秦昭王卻讓旁人立馬記錄了下來。一旁的藺相如看到秦昭王來者不善,這對趙惠文王有羞辱之意。

藺相如就讓秦昭王爲趙惠文王擊缶,秦昭王不肯,藺相如便以死相逼。無奈秦昭王只能從之,藺相也讓旁人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秦昭王見自己沒有佔到便宜,心中的怒火便累積了下來。

通過這兩次與秦昭王的針鋒相對,趙惠文王敬佩藺相如的才能,就把藺相如封爲丞相,而且還是廉頗之上。這時的廉頗心中便不服氣了,心想自己爲了趙國出生入死,打下一片江山。藺相如僅僅靠着兩次外交,地位竟然比自己還高。

歷史上真實的負荊請罪是什麼樣的?最後發生了什麼 第2張

藺相如也很快察覺出了廉頗將軍的異樣,所以日常中處處躲着廉頗,實則是爲了防止與廉頗起衝突。藺相如的想法也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才明白是自己小肚雞腸了,便背起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上請罪。

藺相如見廉頗如此真誠便原諒了廉頗,二人從此一起輔佐趙惠文王,趙國的國力也蓬勃發展了起來,而《將相和》的故事也流傳了千古。但是好景不長,隨着趙孝成王的上位,廉頗和藺相如這兩位老臣也被冷落了。

總結:趙惠文王死後,廉頗由於年歲已高,新王漸漸冷落了廉頗,啓用了年輕的將領。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啓用的年輕將領只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可言。歷史上就出現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括指揮的趙軍被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20萬。

自此趙國國力衰敗,一蹶不起,藺相如也因此長病不起,最終病死了。廉頗見趙國已經無望便去了魏國,這時的廉頗年歲已高,魏王也不願用這名老將,最終廉頗客死他鄉。趙國的兩位經世之才,最終雙雙抑鬱而終,讓人惋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