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猛志常在”有什麼典故?

成語“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猛志常在”有什麼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成語“猛志常在”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成語“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猛志常在】故事的主人公:

精衛,一般指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也是精衛填海典故的主人公。

刑天,又稱戰神刑天、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

【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

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猛志常在】出自哪裏?

成語“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猛志常在”有什麼典故?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刑天舞於戚,猛志固常在。”

【猛志常在】詞語辨析:

【猛志常在讀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猛志常在的近義詞】:雄心勃勃

【猛志常在的反義詞】:壯志凌雲

【猛志常在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猛志常在】典故:

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泳時不幸淹死了。她死後變成了叫精衛的鳥,常常從遠隔千里的西山銜來木石,投到東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講:刑天與黃帝爭天下,最後被砍了頭,扔到常羊山。刑天沒了頭,就把自己的乳頭變成眼睛,把肚臍變成嘴,揮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黃帝繼續戰鬥。

成語“猛志常在”是什麼意思?“猛志常在”有什麼典故? 第2張

晉代詩人陶淵明寫道:“精衛銜來小樹枝想填平東海,刑天死了還揮舞着盾牌和斧子,他們的雄心壯志真是可歌可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