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飛將軍李廣到底是怎麼死的?和衛青有關嗎?

飛將軍李廣到底是怎麼死的?和衛青有關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衛青和霍去病兩人,是漢武帝時期不可多得的大將,靠着兩人的不斷努力,向來桀驁不馴的匈奴,最終都被打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說兩人在軍事方面的天賦確實很高,尤其是霍去病,年紀輕輕就能夠封侯拜相,簡直是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按理來說,衛青和霍去病能夠身居要職,必然都是聰明人,平時處理事情,也應該有着比較成熟的方式,可是爲何李廣父子最終卻被衛青和霍去病兩人給“害死”了呢?

飛將軍李廣到底是怎麼死的?和衛青有關嗎?

時代背景

說到李廣這個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李廣難封”這樣的典故,之所以這個典故能夠流傳那麼久,是因爲真實歷史上的李廣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機會立功獲封,在漢朝時期,不立大功,是沒有機會被封侯的。

本身按照李廣的身世而言,比衛青以及霍去病都有優勢,因爲李廣家可是官宦世家了,三世爲官,在朝廷中積累了相當不錯的人脈關係,只要李廣在戰場上稍微立下一些與封侯沾邊的功績,皇帝必然會對其進行封侯的。

可惜的是,李廣終其一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卻始終沒有立下大功得以封侯,這基本上成爲李廣人生中的一大憾事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想必最後那段時間一心所想就是立功封侯吧。

事實上漢朝時期的封侯制度並非不公平,李廣之所以一生都沒有被封侯,和他自己本身的能力有着巨大關係,李廣參加的戰爭無數,可是我們分析他的戰爭戰績,卻會發現一個比較尷尬的真相:幾乎李廣參與的所有戰爭,都屬於防守而非主動攻擊的戰爭,這就註定了李廣很難立功。

難以立功也就算了,換成常人也許還會有些自知之明,做人低調一些,偏偏李廣性子剛烈,不僅不低調,在衛青獲得漢武帝重用之後,李廣還十分不服氣,對衛青有着相當大的意見。

之所以李廣對衛青有偏見,主要原因則是衛青的出身不好,衛青和李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羣體,衛青當年是在平陽公主府上牽馬的,靠着衛子夫得到漢武帝寵幸後的蒙陰,衛青纔得到漢武帝重用,開始在官場展露頭角。

從實際情況來看,衛青確實很有能力,算得上是天賦異稟,所以在得到漢武帝重用之後,纔會一路開掛平步青雲,剛好這一切在李廣眼中就覺得不公平了,自己努力一生都沒有活獲得的榮譽,衛青纔打了幾場戰就全部得到,甚至超越了自己。

正是基於這種不滿的情緒,當漢武帝再次派衛青與霍去病去收拾匈奴之際,李廣三番五次請求跟隨出戰,漢武帝很不情願地讓李廣參與其中,臨走時又專門交代衛青不能重用李廣,此舉直接引起後來的一系列悲劇。

李廣之死

衛青能夠從一個牽馬之人成長爲一個大將軍,除了天賦之外,還與他的性格以及爲人息息相關,衛青算得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帥才,不僅有能力,還能夠駕馭其餘有能力的人,這種人的胸懷以及智慧都是很高的,要是沒有發生意外,李廣的悲劇絕對不會上演。

前邊就說了,在出發之前,漢武帝就已經告訴衛青,不能讓李廣擔任前將軍,畢竟李廣的運氣向來不好,漢武帝比較迷信,他擔心李廣的運氣會影響到這次戰爭的結果。這一切只有衛青和漢武帝兩人知曉,李廣自然是矇在鼓裏的。

等到衛青帶着大軍探知到匈奴單于所在的位置之後,就開始對下屬進行分工,爲了迎合漢武帝的意思,衛青只能安排公孫敖當前將軍,而讓李廣去東路做迂迴包抄的策應部隊,聽到這樣的部署之後,李廣勃然大怒,直接和衛青發生爭執,爭執結束之後,李廣沒有打招呼就帶着自己手下出發。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這次李廣要是積極一點,並且沒有發生意外的話,也許衛青的安排剛好給了李廣立功的最佳機會,可惜命運就是喜歡對李廣開玩笑,他生氣地帶着一羣人離開之後,居然因爲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沙,直接導致李廣等人迷了路,沒有按時達到戰略目的地。

這場戰爭按照計劃來看本來是可以將匈奴單于一鍋端的,可惜因爲李廣的失誤,導致衛青大軍沒有形成完整的包圍圈,給了匈奴單于一條生路,雖然戰爭取得重大勝利,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戰爭結束後,衛青身爲大將軍以及總指揮,必然是需要對戰爭中的失誤進行責任追究和分析原因的,衛青先去找李廣詢問失誤原因,李廣不願意跟衛青交談,沒有辦法衛青只能去詢問李廣身邊的人,結果李廣聽到之後相當憤怒,說此事與他人無關,說完之後自己便揮刀自殺了。

衛青怎麼也沒有想到,李廣的性格居然如此剛烈,僅僅是詢問一下失誤的原因,他就這麼衝動,實在超出了衛青的預期。就這樣,一代飛將軍李廣結束了傳奇的人生,李廣難封這個典故也隨之流傳千古。

從李廣之死來看,和衛青的關係不大,畢竟從頭到尾,不管是對李廣的職位調動,還是對李廣的責任追究,衛青都是按照漢武帝的意思以及章法辦事的,不存在任何不妥之處,李廣自殺,完全就是自己性格所致,與他人無關。

李敢之死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廣之死和衛青無關,可是在年輕衝動的李敢眼裏,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李敢也參與了這場戰爭,跟隨霍去病一起立下赫赫戰功,因此被封侯,此時李敢正是春風得意之際,稍微顯得有些目中無人,他把父親李廣的死因歸結到衛青身上,從而去到衛青府上痛打了衛青一頓。

按照漢朝的法律來看,李敢這種做法屬於以下犯上,一旦被漢武帝知道,必然是會受到嚴厲處罰的,好在衛青看在李敢年輕氣盛,加上他父親李廣剛去世,衛青不想把這件事情鬧大,就私自將其壓制下來,不讓消息走漏出去。

誰曾想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衛青極力壓制下去的事情,最終還是被霍去病知曉了,霍去病和衛青的性格截然不同,衛青出身貧苦,經歷過各種困苦生活,更加明白做人做事的原則與底線,霍去病從小就受到漢武帝的重視,基本上是在漢武帝的寵愛中成長起來的,性格直來直往,做事也是隨性而爲。

飛將軍李廣到底是怎麼死的?和衛青有關嗎? 第2張

得知自己手下李敢居然敢對舅舅衛青動手,霍去病相當憤怒,決定給李敢一點顏色看看,在一次陪伴漢武帝狩獵的過程中,霍去病藉機一箭將李敢射殺,漢武帝對此勃然大怒,可最後還是將此事壓了下來,謊稱李敢是被鹿角所傷。

此事過後,漢武帝明白霍去病繼續留在京城,已經十分危險,於是就任命霍去病到朔方去了,也就是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霍去病後來的命運,朔方地區環境惡劣,霍去病在戰場上又留下病根,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導致霍去病年僅23歲就英年早逝,實在是一大遺憾啊。

從李敢之死的細節來看,客觀而言,李敢的死與他自己的性格有很大關係,身爲下屬,本身就不應該以下犯上,他卻一時衝動,做出不顧後果的舉動,實在是不應該,剛好李敢的莽撞與霍去病有相似之處,於是兩個同樣年輕氣盛的人就做了同樣的錯事,遺憾的是,李敢沒能將衛青怎麼樣,而霍去病卻直接要了李敢的命。

對於霍去病而言,這件事情絕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誤,正是因爲這件事情的影響,霍去病纔會不得已去往朔方,而去往朔方之後,霍去病的身體深受影響,這才導致英年早逝,很多人都說霍去病是性格決定命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其實很有道理。

結語

客觀而言,衛青確實是一個聰明之人,並且很有大局觀以及智慧,可惜李廣並非心胸寬廣之人,所以導致了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從李廣之死到李敢之死,表面上來看僅僅是幾個人的生死而已,可從整個歷史來看,可以說這件事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歷史走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