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母,又稱史太君,《紅樓夢》中的主要角色之一,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紅樓夢》一書對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達到了中國文學的頂峯,尤其是賈母這個人物形象,更是讓人驚歎不已,因爲在《紅樓夢》之前的文學作品中,婆婆、祖母的稱呼已經固化成尖酸刻薄、壓迫後代、維護封建禮教的代名詞,而賈母和藹和親、睿智不俗的形象,無疑打破了這一形象模式。

紅學研究專家王雪香曾在《紅樓夢總評》中對金陵十二釵各有褒貶,唯獨對賈母這個人物形象推崇備至,“福、壽、才、德四字,人生最難完全”,而王雪香認爲縱觀寧榮二府,只有賈母一人“四字皆全”。而曹雪芹筆力驚人,對賈母這個形象的塑造完全突破了時代的束縛,我們今天就來詳細分析下曹雪芹筆下的賈母。

豁達無畏的生死觀,睿智的“享樂主義”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賈母出生在“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名門望族史家,後嫁入賈家,風風雨雨幾十年,一個人管理着極盛時期的賈家,而隨着同輩人相繼去世,賈母成爲賈府唯一的大家長,但儘管如此,賈母卻能做到“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的心境,隨着權力的擴大,賈母非但沒有變得囂張跋扈,反而更加和藹可親,對兒媳、孫子孫女,甚至是毫無關係的劉姥姥以及廟裏的小道士都能以善相待,這跟賈母豁達無畏的生死觀有着極其緊密的關係。

賈母因爲從小養尊處優,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在“富養女”的環境下長大的,良好的知識教育以及世家大族的禮儀造就了賈母“不滯於物”的心境,這種心境再經由多年對賈府進行管理的實踐歷程,進一步提升了她的人生境界,她從對物質的不在意進而昇華至看淡生死,這一點在《紅樓夢》中曾有多處描寫可以佐證。

第三十九回“劉姥姥是信口開河”中,賈母請劉姥姥前來聊天,期間賈母的言談之間就表現出其豁達的人生態度。

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不過嚼得動的吃兩口,睡一覺。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兒頑笑一回,就完了......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說的大家都笑了。——第三十九回

衆人之所以敢笑,是因爲她們都知道賈母的爲人,聽見賈母用“老廢物”一詞調侃自己,是因爲她本身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賈母只是想以此來讓劉姥姥心裏好過,或者讓衆人嬉笑,以調侃自己的方式來讓衆人開心,整個大觀園估計只有賈母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回想林黛玉因爲史湘雲笑她長得像戲子便生了好幾天的氣,可見不是人人都有這番心胸和氣度的。

後四十回,高鶚續寫的章回中賈母的刻畫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尤其是在賈母病逝之前,命人開箱倒籠,將自己做媳婦以來積攢的所有體己全部拿出來,一一分配,還命人將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一字一句盡顯領袖風範,沒有絲毫對死亡、貧窮的恐懼。

賈母又道:“你們別打量我是享得富貴受不得窮的人......我所剩的東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結果我的使用,餘的都給伏侍我的丫頭。”——第百零七回

《論語》顏淵篇有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儒家提倡面對生死,採用“順其自然”的態度,而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賈母顯然精通此話,因此她用最豁達的態度面對死亡。

但要注意的是,賈母的豁達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很多人在臨死前世事看透,便什麼也不管了。可賈母不一樣,她在臨死前將自己的體己妥善安排,分發給家族中人,甚至連丫鬟都沒有遺漏,她的豁達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看似什麼都不在乎的外表下,卻隱藏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做人原則。

而理解了賈母的生死觀之後,再來看賈母生前提倡的“享樂主義”,我們便能很輕鬆地理解。秦可卿去世之前曾給王熙鳳託夢,詳述“登高易跌重”、“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古周而復始,非人力所能爲也”的世間真相,可王熙鳳醒來之後,便將秦可卿的話拋諸腦後,而賈母卻早已世事洞明,看穿了世間榮辱興衰的規律,因此她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坦然,在生活中,則外現爲“享受當下”。

第七十五回“開業宴異兆發悲音”中,江南甄家因爲獲罪被抄家,即將回京治罪。賈府衆人紛紛討論,唯獨賈母不將此事放在心上,反而要將王夫人等人的思緒拉回“中秋賞月”。

賈母點頭嘆道:“咱們別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們八月十五賞月是正經。”——第七十五回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第2張

脂硯齋此處評語:賈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已往,聊來自譴耳。

這些種種都可以看出賈母豁達的人生態度與立足當下的世界觀,而在大廈將傾的心理壓力下,賈母還能如此談笑風生,帶領賈府衆人享受最後的平靜,實乃境界高深之人不能爲之。

不受時代束縛的開明家長,絲毫不遜色現代家長

賈母對兒孫更是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開明與體諒,這種開明甚至具有超越時代的莫大意義。最能說明這一點的便是賈母對孫子寶玉的溺愛。

關於賈母對寶玉的溺愛很多人都詳細闡述過這一點,認爲賈母對寶玉的溺愛是錯誤的,因爲這直接導致了寶玉的“不務正業”,進而讓寶玉沒辦法跟社會融爲一體,是“害”了寶玉。

站在現世實用學的角度,這種觀點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卻缺乏對人性的考量,過度將重點放在人要適應社會性這個基礎之上,而《紅樓夢》則需要對人性進行深入瞭解,並加以意會才能得出正確的理解。

縱觀寶玉的家長,賈政對他要求極爲嚴苛,時不時讓寶玉前來檢查功課,有人來拜訪也要讓寶玉前來作陪,這讓寶玉不厭其煩;而寶玉之母王夫人,她也完全贊同丈夫賈政的教子觀念,但是因爲顧忌賈母,所以纔不敢管得太嚴;唯獨賈母一個人任憑寶玉由着自己的心性自由發展,這一點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應該沒有幾個家長能做到。

賈母的這種“不管”,是由她強大的文化底蘊決定的,不僅僅是對寶玉,對黛玉也是如此,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中,黛玉曾跟寶釵埋怨“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從此可以推斷出,賈母從來沒有用世俗觀念和自己的經驗去刻意教導黛玉。

而事實上,賈母的這種教子方式是超前的,甚至對今天的教育也有極大的借鑑意義,那就是不用家長固有的成長經驗去教導孩子。現代很多家長都是言傳身教,將自己的處事經驗以及社會上摸爬滾打的經歷講給孩子,以爲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只是讓孩子成爲另一個“自己”!

電影《非誠勿擾2》中有一個情節跟此處我們所講的內容完美契合: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因爲身患黑色素瘤,命不久矣,於是將自己的公司留給好友秦奮打理,秦奮提出將公司留給李香山女兒川川,自己負責當顧問,李香山一番話跟賈母的教子觀不謀而和,他是這麼說的:

“我這輩子跟錢着了大急了,川川,我絕對不會讓她爲了錢,工作一分鐘,就讓她虛度光陰,不想幹嘛就不幹嘛,我給她存了一份信託基金,一輩子有三明治吃。”——《非誠勿擾2》

用這種思維來看賈母,我們會發現,這兩種教子方式是完全契合的,賈母和李香山都不去刻意逼迫孩子融入社會,而是聽任孩子隨性發展,也不希望自己的經驗影響孩子們,保持孩子們的“天然”本性!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第3張

但這種教育方式,現代家長尚且難以做到,身處封建社會的賈母,卻能義無反顧地做出這種選擇,並且在賈政笞撻寶玉後,用盡自己的全力維護寶玉,還專門叮囑小廝,不讓賈政來找寶玉,得以讓寶玉避免淪落世俗之流。

賈母這種超前的教育方式,固然跟她學識淵博有關,但更爲要緊的是賈母本性中的“善”,正是人性之善引導賈母做出選擇。縱觀全書,賈母時不時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可憐見的”,這句話她對很多人說過,而且不分階層,第二十九回對小道士說過,第三十七回對秋紋說過,第三十八回對王熙鳳也說過,第七十六回中秋賞月,也對探春說過,賈母的愛乃是一種博愛,她的“善”是對所有人的,也正因此,她成爲賈府中人人稱讚的老祖宗。

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紅樓夢》第一高雅之人

除了爲人處世,賈母在生活情趣方面更是賈府中的第一人!

《紅樓夢》第二回便借冷子興之口點出:賈府如今生齒日繁,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

脂硯齋評語:二語乃古今富貴世家之大病!

而賈母作爲唯一一個從賈府極盛時期走來的人,她的生活情趣自然跟賈府第四代以及第五代子孫有着很大的差別。第四代中,賈敬只知道修道煉丹,不問世事,賈赦是個好色之徒,連賈母身邊的鴛鴦都被他盯上;第五代更是如此,賈珍、賈璉都是心中無絲毫丘壑的無用之徒,只知享受,不懂謀劃。

難怪第五回“開生面曲演紅樓夢”中,寧榮二公之靈感嘆:故近之於子孫雖多,竟無一可以繼業。此言得之!

而反觀賈母,雖然賈府已經到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沒落期,可她身上依然有賈府全盛時期的精神風貌。第三十八回“林瀟湘奪魁菊花詩”中,賈母來至藕香榭,看見“欄杆外兩張竹案,幾個丫頭煽風爐煮茶,又有一個丫頭煽風爐煮酒”,便連連稱讚:“這茶想的很好。”

賈母此處用“想”字便能看出其茶境之深厚,旁人喝茶品的是茶味,賈母喝茶卻要講究烹茶環境、烹茶之人以及飲茶氣氛,非愛茶之人難爲也,可見賈母對茶道方面有所研究,而這正是世家大族的風範,對比下賈赦、賈珍、賈璉等人,只知滿足自身淫慾,哪有心情研究茶道,一正一反,便揭示出賈府不肖子孫居多的家族現實。

《紅樓夢》中對賈母此類的記載不是少數,第五十回,賈母從暖香塢回去,路上看見寶琴遠遠站在雪中,身後一個丫鬟抱着一瓶紅梅,心中不禁大喜,認爲比自己屋裏掛着仇十洲畫的《雙豔圖》還要好,次日趕緊叮囑惜春畫大觀園的時候,一定要將寶琴加上去。

紅樓夢中賈母是什麼形象?書中是如何描寫的? 第4張

次日雪晴。飯後,賈母又親囑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畫去,趕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罷了。第一要緊,把昨日琴兒和丫頭、梅花照模照樣,一筆別錯,快快添上。”——第五十回

再有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中,賈母攜劉姥姥及衆人前來大觀園內遊覽,忽然聽見隱隱的鼓樂之聲,得知是小戲子們在演戲吹打,便命其演出,並別出心裁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藉着水音更好聽。回來咱們就在綴錦閣下吃酒,又寬闊,又聽得見。”——第四十回

賈母對萬事萬物的欣賞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本來人爲的唱戲,卻被賈母改變方位,讓唱戲之聲順着湖水聲飄來,更是別有一番趣味,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更揭示了賈母追求“天然”的高雅情趣。

這些種種,都說明賈母的情趣境界極爲高深,而這種高深是跟賈府鼎盛時期的風氣緊密聯繫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賈府人丁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已經完全看不見任何鼎盛時期的世家大族的精神風氣,細數下來,居然僅剩下賈母一人!

因此賈府的最終滅亡,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必然!

結語:賈母作爲《紅樓夢》中曹雪芹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實則是賈府鼎盛時期的世家風貌的典型代表,她豁達的人生觀、開明的教子方式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無疑讓賈母這個人物形象變得豐滿,更對今天的教育以及歷史風俗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因此我們可以明確地評價:《紅樓夢》的確是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一部“文化小說”!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