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

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中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其實這還要從賈元春被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開始說起,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鳳藻宮尚書對應的是“女史”,從女史晉升爲尚書官居一品,是爲一品夫人。也就對應了四妃“貴德賢淑”的品級。

皇帝摘取“賢德”二字賜給賈元春,而不直接封貴妃,分明含有諷刺意味。表明賈元春的恩寵不實,是帝王之術平衡與賈家的關係。這個皇帝很高明。

原文關於皇帝的介紹很少,只能從賈家和賈元春身上去找尋他的身影。

首先,皇帝登基前競爭激烈,並導致太上皇退位。

很多觀點套用康熙末期的“九龍奪嫡”,從出發點就錯了,沒辦法解釋太上皇的問題。

元春省親就是太上皇下旨,而康熙皇帝死後,雍正才繼位。沒有太上皇,曹雪芹的借鑑就不是清代這段故事,只能說影射。

那麼,作者借鑑了誰呢?

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

原文介紹義忠親王老千歲“壞了事”,按時間推算就是與皇帝爭權失敗。薛家因此而倒黴。暗示四大家族暗中支持義忠親王老千歲,並不站在皇帝立場,也爲日後抄家埋下伏筆。

義忠親王老千歲是嫡長子,皇帝是次子無疑。

曹雪芹通過榮國府嫡長子賈赦是繼承人,結果卻由老二賈政做了當家人,暗示出當初義忠親王老千歲爭權失敗的故事。

而兄弟爭權乃至於鬩牆的故事,歷朝歷代屢見不鮮。但老大(太子)被老二取而代之,歷史上最有名的故事有兩個。

一,周文王嫡長子伯邑考被二弟武王姬發取代。賈政字存周,名字的由來就是這段故事。

二,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二弟李世民擊敗,唐太宗繼位。

《紅樓夢》裏這個皇帝在登基這件事上,曹雪芹分明引用了兩段歷史典故。

義忠親王老千歲壞了事,皇帝登基,太上皇退位,就是前《紅樓夢》故事。

而兄弟爭權導致太上皇退位,則是玄武門之變無疑。

原文也有大量引用唐朝的典故。

比如“貴德賢淑”四妃主要是唐朝設定。

如此大明宮又叫永安宮,是李世民登基後給太上皇李淵修建的養老行宮,又叫東內。

原文賈元春晉升後,賈政面見皇帝后又去了“東宮”,就是指“東內”。

大明宮內相戴權則是太上皇跟前第一太監……都能由此體現。

曹雪芹筆下的“皇帝”,表面借鑑伯邑考讓賢周武王,實則隱喻他像玄武門之變一般“得位不正”。

賈家作爲太上皇老臣,也因此對皇帝看不順眼,不臣服恭順。

太上皇與皇帝同朝,曹雪芹藉由史湘雲之口講出“雙懸日月照乾坤”。父子看似父慈子孝,實則並不和睦。

太上皇沒和皇帝商量就下旨妃嬪可以回家省親,讓皇帝很被動很尷尬。賈家踊躍響應太上皇,皇帝必然憎惡。安排元春省親時間在正月十五的夜裏,就是“月盛”之時,暗示賈家太上皇已經是殘陽一道。

以上都是原文明確的借鑑,但還不至於此。

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 第2張

其次,賈家被抄家,源於一場“虎兕相逢”的軍事衝突,賈元春因此而死,這段故事又是馬嵬驛之變的借鑑。

脂硯齋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預示賈元春像楊貴妃那樣捲入權力鬥爭被“賜縊死”。

而“榴花開處照宮闈”,榴花則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潘淑也是捲入皇權之爭,被孫權指使宮人縊死。

馬嵬驛之變實際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亂後西逃,與太子李亨主戰立場分裂。楊貴妃、楊國忠和楊家因此被遷怒消滅,唐明皇入蜀,李亨隨後在靈武即位,遙尊唐明皇爲太上皇。

李白的“雙懸日月照乾坤”也是這對父子的典故。

賈元春之死的情節,曹雪芹借鑑了孫權、唐明皇和唐肅宗的典故,影射賈家捲入皇權之爭而滅亡,就是架空歷史小說的特點。

曹雪芹作爲清朝人,他的小說有清朝脈絡很正常,但不能就說是清史。最多是借古喻今的諷刺。

但借鑑古人,諷刺今人,不能說就是寫“今人”之故事。就像《金瓶梅》,借宋代故事,隱喻明末的社會,但還是個宋朝故事。

起碼《紅樓夢》在皇帝、賈家的設定上,曹雪芹有意避諱了清代故事,除了唐朝故事外,更多借鑑自明朝。

比如寧國公、榮國公建功立業,輔佐的那個皇帝,原型分明就是指靖難之役的朱棣。

婆子說賈寶玉“哪有叔叔睡侄兒的牀”,也是諷刺朱棣搶了朱允炆的龍牀。

比如賈家由南京北上京城,也是朱棣遷都北京的設計。

賈家“建造海舫”,更是鄭和下西洋的伏筆。

包括賈探春和林黛玉遠嫁西海沿子,都有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線索,推測就是去了島國“錫蘭”。

把賈府給抄了,並且賜死賈元春的皇帝有沒有歷史原型? 第3張

當然,那個皇帝與封妃賈元春、抄家賈家的皇帝是兩回事,包括太上皇,前後最少經歷了三代皇帝,讀書人知道就好。

那麼有沒有清朝皇帝的身影呢?當然有,比如王熙鳳說的“聖祖訪舜巡”就是康熙皇帝故事,如今的皇帝肯定也有雍正或者乾隆的影子。只是爲了避諱,沒那麼明寫而已。

一個人物身上有多個影子,就是“架空歷史小說”的特點。讀書人知道典故出處,方便理解情節故事就可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