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唐代李商隱之瑤池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唐代李商隱之瑤池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瑤池,唐代李商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

唐代李商隱之瑤池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穆天子傳》載: 周穆王西遊至崑崙山,遇西王母,宴穆王於瑤池。臨 別,西王母作歌: “將(望)子毋死,尚能復來。”穆王亦作歌回答,約定 三年後重來。又載穆王南遊,遇大風雪,百姓受凍,曾作《黃竹之歌》 以哀 民。並傳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3萬里。晚唐好幾個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藥,妄求長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本篇糅合上述傳說加以生髮,虛構出神仙西王母等候穆王重來而不見的場景,以諷刺皇帝求仙之虛妄。

這首詩就是根據西王母與周穆王相約見面的傳說來構思的。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復來”、穆王也許諾復來這一點,虛構了一個西王母盼望穆王歸來的情節:西王母推開雕鏤彩飾的窗戶,眺望東方,卻不見穆王的蹤跡,只聽見《黃竹歌》聲哀動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綺麗風光,次句是人間的悽楚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個對比兼含着兩層意思:一是隱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聲徒留人間,仙境雖美,怎奈無緣得去,暗含着對求仙的諷刺;一是用《黃竹歌》詩意,暗示人民在挨餓受凍,而統治者卻在追求長生不死,希圖永遠享受,寄寓着對統治者求仙的斥責。

詩的末兩句是寫西王母不見穆王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穆王所乘的八駿飛馳神速,一天能行三萬裏,如果要來,易如反掌,可是他爲什麼還沒有如約前來呢?西王母盛情邀請穆王重來,穆王曾許諾重來,而且來也方便,乘上八駿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卻終究沒有來,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卻仍在開窗眺望殷切守候。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這個希望終於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於一死,則人間那些所謂長生不老之術,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虛妄而其虛妄自見。

唐代李商隱之瑤池賞析,該詩的詩人在詩中有什麼隱喻? 第2張

從來諷刺求仙,多從神仙不可遇着眼。這首詩卻透過一層,從即遇神仙 亦復何益這一點來構思立意。穆王遇仙,瑤池歡宴,按說可享長生之福了, 卻終不免一死;不但如此,連神仙自己對“穆王何事不重來”竟也茫然無 知。如此神仙,如此求仙,豈非徹底虛妄!

紀昀評此詩說:“盡言盡意矣,而以詰問之詞吞吐出之,故盡而未盡”(《李義山詩集輯評》)。正是由於末兩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詩於明白酣暢中又具含蓄蘊藉之致,讀之覺餘味無窮。葉燮稱“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可空百代”(《原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