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隋代《送別詩》:其詩中的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隋代《送別詩》:其詩中的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隋代的《送別詩》,一起來看看吧!

隋代《送別詩》:其詩中的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送別詩

佚名〔隋代〕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於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着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着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於這種“習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

隋代《送別詩》:其詩中的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第2張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爲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爲隋煬帝姓楊 。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着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着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