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崔道融《西施灘》:作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

崔道融《西施灘》:作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詩人,自號 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遊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爲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爲《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爲入閩後所作。與司空圖、方幹爲詩友。《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崔道融的《西施灘》,一起來看看吧!

崔道融《西施灘》:作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

西施灘

崔道融〔唐代〕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是不同於一般的弔古傷今的登臨之作,而是針對“女人禍水”這一傳統的歷史觀念,爲西施翻案。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奸臣伯嚭使吳國滅亡,惡名卻推在西施身上。

崔道融《西施灘》:作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 第2張

上聯平平道來,旨在澄清歷史事實。據《史記》載,越王勾踐爲吳王夫差戰敗後困於會稽,派大夫文種將寶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賄通吳太宰伯嚭,准許越國求和。越王勾踐因此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終於滅掉吳國。這就是歷史的真相。所以詩一開頭就道破問題的實質。這個“陷”字用得十分精當,推翻了“女人禍水”論,把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小詩的後兩句是說,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似爲美女不平。

議論入詩一般容易流於枯澀,而這首詩卻把議論和抒情有機的結合起來。詩人在爲西施辯誣的同時,很自然地把筆鋒轉到了西施灘,用抒情的筆觸,描寫了西施灘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漲,西施當年浣紗的灘頭那嘩嘩的江水急促的奔流,好像在爲她所蒙上的一層歷史的污垢發出如泣如訴的聲音,訴說着世事的不平。但是春水畢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這一切只是詩人的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補上:“似有不平聲”。這“似有”二字,選用得非常得體,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感嘆。這一聯完全是在抒情中進行議論,在議論中滲透感情。這首詩立意新穎,議論形象而富有感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