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難受的悲憤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難受的悲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的尚書右丞陸佃的孫子,生於北宋滅亡之際,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以詩成名,雖然詞的成就不如詩,但其愛國熱情可與詩相輝映。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國的蒼茫大地上,用後半生完成了一個壯士最悲涼的等待。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今天要說到的一首詞,就充分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未酬的滿腔悲憤。這首詞作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底,陸游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從南鄭前往成都。那時的他已經四十九歲了。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貴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敧[qī]帽垂鞭。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難受的悲憤

我們來看陸游生平,宋孝宗即位後,賜予陸游進士出身,但是陸游因爲堅持抗金,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屢遭黜免。

後來,陸游從軍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此地處川陝要衝,自古爲軍事重鎮。在這裏,大大激發了陸游的愛國熱情,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這首詞在最開始描述了三組典型的軍中生活,這是陸游追憶他在南鄭軍營的日子,完美地呈現出了一個滿懷詩情的詩人又是戰士的生動形象。

看起來,陸游一直在描述一個擁有過人的勇氣和智慧的才人,但最後一句卻將文韜武略,壯志豪情一筆拋開,以自謙自責的口吻,寫出了空懷壯志,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憤。其中,也暗含着詞人對當時朝廷壓抑主戰派、埋沒人才的控訴。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難受的悲憤 第2張

下片詞人作“何事又作南來”一句飽含着北伐理想破滅後的深沉感慨。隨後,詞人描寫了三個典型的成都生活畫面:一是重陽熙熙攘攘的藥市,二是元夕光彩奪目的燈山,三是萬人遊樂的花會。

今非昔比,對比鮮明。不僅是景物環境的變化,更是人物生活情狀的變化。這裏的人們都已忘記了故土還在異族手裏,往日的雄壯戰場場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陸游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但他並沒有埋頭於悲憤之中,而是作出了堅定的回答:“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整篇洋溢着詞人滿腔的愛國熱情,上片由豪壯轉至悲憤,下片由牢騷憤懣轉至激昂豪壯,北伐中原,收復壯美河山的信念,在陸游的心裏仍然堅定不移。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展現了陸游報國心切卻壯志難受的悲憤 第3張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聽說後,十分激動,認爲收復故土的任務勝利在望。

但不幸的是,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派人帶着韓侂冑的頭前往金國,訂下屈辱的“嘉定和議”,北伐中原徹底失敗。

嘉定二年(1209年)秋,北伐理想的破滅使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陸游的病情日漸加重,臥牀不起。臨終之際,陸游給兒子們寫下了名垂千古的絕命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