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顧貞觀《南鄉子·搗衣》: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

顧貞觀《南鄉子·搗衣》: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峯,亦作華封,號樑汾,江蘇無錫人。明末東林黨人顧憲成四世孫。康熙五年舉人,擢祕書院典籍。曾館納蘭相國家,與相國子納蘭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讀書終老。貞觀工詩文,詞名尤著,著有《彈指詞》、《積書巖集》等。顧貞觀與陳維嵩、朱彝尊並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又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顧貞觀的《南鄉子·搗衣》,一起來看看吧!

顧貞觀《南鄉子·搗衣》: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

南鄉子·搗衣

顧貞觀〔清代〕

嘹唳夜鴻驚,葉滿階除欲二更。一派西風吹不斷,秋聲,中有深閨萬里情。

片石冷於冰,雨袖霜華旋欲凝。今夜戍樓歸夢裏,分明,纖手頻呵帶月迎。

搗衣,即將衣服置於石上,以木杵捶擊,使之鬆軟,乃是古人縫製衣裳的一道衛序。故而,古代詩人常常以此爲題,通過思婦搗衣的描述,來表達征夫思婦之相思、怨苦。

這首詞,雖亦用傳統題目,但卻有其特定的情境與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藉此以表達對摯友吳兆騫的思念和感情,吳兆騫與作者文壇齊名。私交甚厚,不料卻因江南鄉試作弊案牽連,爲仇人誣陷,被遣戍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縣)。手足知己,遭此大難,詩人自是牽掛於懷,憂緒百端。但是當時是個動輒得咎的年代,江南形勢十分險惡,所以只得借這“搗衣”舊題,從吳氏之妻萬採真的角度,來寄託自己的感情。

詞的上片,集中描繪思婦搗衣之苦情。“嘹唳”,響亮悽清之聲,陶弘景《寒夜怨》有謂“夜鴻驚,悽切嘹唳傷夜情”。“階除”二字,均爲臺階之意。整個上片,全以“秋聲”來渲染烘托思婦心中之哀苦。你聽,有受驚鴻雁的淒涼哀鳴,有滿階落葉沙沙的飄響,有夜半二更的更鼓聲響,有蕭瑟生寒的西風呼嘯。這一切靜夜傳響,聲聲真切,真是縱有“西風吹不斷”。如此環境氛圍,思婦豈不是倍加悽苦孤單、倍加悽切傷心?更有甚者,在這悽苦的秋聲中,還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搗衣聲。一聲聲飽含着自己的悽苦辛酸,一聲聲寄寓着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切,正所謂“中有深閨萬里情”。

顧貞觀《南鄉子·搗衣》: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 第2張

下片形象地描繪兩地相思的情境。“片石”兩句承上,先寫搗衣之後,夜深、石冷、霜凝之狀,可見思婦是長久地沉浸在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癡如呆。“今夜”以下,是轉寫征夫歸夢:今夜遠戍邊關之人定會在鄉思的歸夢中,分明看到妻子頻呵着纖纖雙手帶月前迎國。當然,也可解作夢夫歸來,自己呵手出迎。兩地相思一樣情,這種夢幻中的相會是夫婦雙方的期盼,是他們遙相思念的心靈感應。

全詞平實如話,但卻深情情韻。細細讀來,如聞酸楚淒涼的搗衣之聲!如見夢中相會的具體情景,也可體味出作者對遠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讀罷不禁嘆息歔欷,一掬同情之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