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檄英王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檄英王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檄英王雞

王勃 〔唐代〕

蓋聞昴日,著名於列宿,允爲陽德之所鍾。登天垂象於中孚,實惟翰音之是取。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遇風雨而膠膠,最足增人情思。處宗窗下,樂興縱談;祖逖牀前,時爲起舞。肖其形以爲幘,王朝有報曉之人;節其狀以作冠,聖門稱好勇之士。

秦關早唱,慶公子之安全;齊境長鳴,知羣黎之生聚。決疑則薦諸卜,頒赦則設於竿。附劉安之宅以上升,遂成仙種;從宋卿之窠而下視,常伴小兒。惟爾德禽,固非凡鳥。文頂武足,五德見推于田饒;雌霸雄王,二寶呈祥於嬴氏。邁種首雲祝祝,化身更號朱朱。蒼蠅惡得混其聲,蟋蟀安能竊其號。即連飛之有勢,何斷尾之足虞?體介距金,邀榮已極;翼舒爪奮,赴鬥奚辭?雖季郈猶吾大夫,而塒桀隱若敵國。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爲鸛爲鵝,與同類者爭勝。爰資梟勇,率遏鴟張。縱衆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昂首而來,絕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於焉錫之雞幛,甘爲其口而不羞;行且樹乃雞碑,將味其肋而無棄。倘違雞塞之令,立正雞坊之刑。牝晨而索家者有誅,不復同於彘畜;雌伏而敗類者必殺,定當割以牛刀。此檄。

譯文

《檄英王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雞啊,在天上以昴日星君而著名於二十八宿,使太陽神所鍾愛的。在人間,你能溝通神明,顯示國運興衰的徵兆。黎明時分,雄雞高叫,把人們從夢中叫醒。風雨之天,膠膠而鳴,誘發人的思鄉之情。宋處宗窗下的長鳴雞啊,與處宗舒心暢談,祖逖牀前的雞,叫醒祖逖舞劍習武。頭戴雞帽打扮成雞形的人,那是朝廷報時間的官員,用雞冠形的頭盔作帽子,那是聖人孔門的弟子子路。

秦國函谷關的夜鳴,使孟嘗君安全離境,齊人百姓家雞聲的應和,讓人們知道齊國的富裕;遇有疑問,人們用雞卜卦,遇到大赦,人們把金雞立於長杆之上。淮南王劉安之宅的雞隨劉安得道昇天,宋卿房樑雞窩裏的小兒是他說不清年齡的祖宗。雞啊,你是高德之禽鳥,決不是普通的凡鳥所能比。文有鳳冠,武有利爪,你的五種美德藉助於田饒昭示給國人。雌能稱霸,雄能稱王,你的祥瑞之氣藉助於二寶呈現給秦王。辛勤飼養你們,爲你們起名的祝雞翁,使你們有了朱朱的名字。蒼蠅從此不能和你並列同類,蟋蟀也從此竊取不了你美好的名聲。看你連續撲打縱橫躍擊的氣勢,那裏會有自斷其尾逃避決鬥的的擔心呢?身上披甲,腳上武裝金鉤,你的裝備之好已到極點,兩翼張開,腳爪奮起,去與其它雞搏鬥吧。季平子和郈昭伯此時成了你的的臣下,你雄立鬥樁儼然國君一樣威風。兩雄相鬥必須決出勝負,一次啄擊的勝利又怎能自誇呢?平常的訓練中養成優良的品性,在呼號爭殺中才顯示出真正神威。初時看你似木頭一般沒有反應,關鍵時刻你卻是鐵爪橫舉神志昂揚。應戰時,反應機敏神鬼莫測,衝殺中不由自主地尾巴高聳,俯首直擊。無論是在村或是在店,碰到對手就攻擊,無論生爲鸛生爲鵝,在同類中都要傲立羣雄。憑藉梟勇好鬥的天性擊退對手的攻擊。即使力量大小懸殊,也敢勇於戰鬥,即使形勢不利,也要(用我的利喙戰鬥到底)戰鬥到底。大勝之後,昂首挺胸,張開翅膀,儼然大鵬展翅。搏擊中撕下的對方身上的肉,成了你口中的美食,對於敗者你豈能容它有私下鳴叫的餘地,不必等到交付廚房,你的鐵口無異於滾水與烈火。捷報快迅傳出,鵝鴨爲你驚呼。勝利時刻,大家爭睹你雄鷹般的矯健英姿。頒發旌旗,你依然只顧呑食對方而不害羞,用優美語言記述你的功績時,你還把它的雞肋放在嘴裏而不吐出。沒有盡力戰鬥的雞立即拉到雞坊行刑,表現懦弱如同母雞的雞就要格殺無論,戰場投降認輸者更應斬盡殺絕。不能象其它對待其它家畜一樣可憐它們,它們的存在只能連累家族的禍根。特此發佈檄文。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創作於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當時王勃擔任沛王李賢的沛府修撰,當時社會風靡鬥雞活動,各位王侯鬥雞,互有勝負,一次,適逢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年輕的王勃開玩笑地寫了《檄英王雞》,討伐英王雞,以此爲沛王雞助興。唐高宗李治看了文章後,發怒說:“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爲博士,不行諫諍,反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是交構之漸”(即認爲王勃的文章會導致諸王之間產生矛盾。)當天立即下詔廢除王勃官職,斥出沛王府。唐朝一開國,諸王之間爭奪皇位、互相攻訐的鬥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其兄建成、弟元吉而獲得政權的,唐高宗李治本人也經歷過兄弟相爭的事件,所以對此特別注意,王勃《檄英王雞》無意中觸動了高宗這根最敏感的神經,所以被認爲挑撥諸王間的關係。可見王勃所以丟官並非偶然,除了才高被嫉之外,主要是上層統治者爭權奪利的緊張關係造成的。

《檄英王雞》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