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禰衡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那麼他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篇賦寫於禰衡寄居江夏太守黃祖之處時。借鸚鵡的丰姿、性情,抒發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悲憤,是詠物賦中的一篇傑作。

【原文】:

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而至,明慧聰善,羽族之可貴,願先生爲之賦,使四座鹹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爲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跱(zhì)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gàn)趾丹觜(zuǐ),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jiāo)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衆禽?

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崑崙而播弋(yì),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閒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羣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lí)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shěn)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鄉而延佇(zhù)。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zhǔ)?

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xī)?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愍(mǐn)衆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rù)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長吟遠慕,哀鳴感類。音聲悽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yǔn)淚。放臣爲之屢嘆,棄妻爲之歔欷(xūxī)。

感平生之遊處,若壎篪(xūn chí)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jiān)以俯仰,窺戶牖(yǒu)以踟躕。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hé)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譯文】:

當年江夏太守黃祖長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黃射舉起酒杯,到禰衡面前說:“禰處士,我今天沒有什麼娛樂賓客的,這鸚鵡鳥從遠方而來,明慧聰善,是禽鳥中最珍奇的,希望先生爲它作賦,使四座賓客共賞一飽眼福,不也很好嗎?”禰衡於是爲之作賦,他筆書不停,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其辭是:

只有西方的靈鳥,展現出天然的奇姿。白色的羽毛,顯示着金精的妙質,赤紅的嘴,合乎火德的光輝。性情敏慧又能言語,才智聰穎而有預見。它在險峻的高山上嬉遊,在幽深的峽谷中棲息。從來不隨便停落,休息時總要選擇樹林。青裏透紅的爪,身着綠衣翠衿。美麗的姿容,發出動聽的妙音。雖然和鳥類同族,但其智慧和心志卻迥然不同。它和鳳凰一樣美,衆鳥怎能與之相提並論?

於是,人們羨慕它美妙的聲音傳揚到遠方,讚美它令人稱頌的美麗的外表。就命令虞人來到隴山,詔告善於狩獵的人去流沙;跨越崑崙山佈下弓箭,冠戴白雲彩虹張羅設網。雖然遍佈羅網,然而獵獲鳥的只是一個網眼。那鸚鵡的儀容舉止悠閒安詳,意志堅定,逼近它,也並不恐懼;撫摸它,也從不躲避。寧願順從而避免禍害,也不違揹人意而喪失生命。所以,奉獻完好鸚鵡鳥的人可以領賞,而損傷它的肌體的便將受罰。

這樣,鸚鵡便陷入困境,完全受命運支配,離開羣鳥,失去伴侶。被關進雕飾美麗的鳥籠,被剪短翅膀上的羽毛。飄流萬里之外,越過重重艱險曲折的山路,跨過岷山、翻過障山,幾經寒暑,備嘗艱苦。女子離開自家而遠嫁,臣子獻身而奉侍一國之君。古代賢君聖哲遇到災禍,還要孤獨一人停留外地。何況這微小的禽鳥,又怎能不馴服地受人豢養呢?它眷戀通往西方的道路而懷念舊地,常伸長頸項遙望自己的故鄉。暗想自己卑賤腥臊的軀體,本不值得用鼎俎來烹飪的。

慨嘆命運不濟仕路不通,爲什麼會遭受這樣的危難?難道說是因爲言語不妥而引起禍殃,還是由於失密而招致危害呢?母子永訣令人悲痛,夫妻分離使人憂傷。不是自己的餘生值得珍惜,而是哀憐那些幼子無知。離開偏遠的故鄉,來侍奉一表堂堂的君子,恐怕名不副實,才能平庸而難以勝任。懷戀西方的沃土,深知那裏和此地苦樂不同。好像代馬越鳥留戀自己的故地,所以每每講話時總要說到家鄉。

至於少昊掌管時辰,蓐收備馬駕車,嚴霜初降之時,已吹來蕭瑟的秋風。此刻,長聲悲吟,想念遠方的家鄉,沉痛的嘆息,使同類產生共鳴。聲音淒厲而激抑,容顏愁苦而憔悴。聞聲者爲之生悲,見面的爲之落淚。流放外地的臣子屢次嘆氣,被遺棄的婦女不斷地哭泣。

想到平時交往的好朋友,如壎篪互相依賴,彼此應和,而今天爲什麼兩地阻隔,如同胡越一樣完全是兩個地區?順從鳥籠的柵欄而低首或仰望,窺看門窗也只是徒勞的徘徊。崑山高峻,叫人懷念;鄧林繁茂,引人遐想。然而,自己的翅膀已被剪除,即使心想高飛,又能飛到何處?返回故地的希望難以達到,只能在這一隅之地空懷怨恨。只好盡心盡意地奉侍主人,怎敢背棄主人當初的恩德呢?貢獻出卑微的生命、渺小的身軀,希望以死來報恩,甘願無保留地進言以效愚誠。從前,曾得到主人隆恩深情,一片忠心歷時愈久而愈不變。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第2張

【評介】:

禰衡是漢末奇士,他“少有才辯”,剛直不阿,“矯時慢物”。曾因拒絕曹操徵召,被罰作鼓吏。曹操欲辱禰衡,禰衡卻於大庭廣衆面前,裸身擊鼓,羞辱曹操。曹操深以爲恨,想殺掉他,但因禰衡已是名士,有所不便,即轉送荊州劉表,企圖借刀殺人。禰衡又侮慢劉表,劉表又仿照曹操的作法,將其送給江夏太守黃祖,終爲黃祖所殺。死時僅二十六歲。

禰衡在江夏與黃祖之子黃射友善,交往密切。一次,黃射大會賓客,因有人進獻鸚鵡,禰衡遂受命而作《鸚鵡賦》。

此賦先述鸚鵡作爲“靈鳥”的特異之處。它的美貌奇姿:“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它的絕妙體質:“體金精之妙質,合火德之明輝”;它的非凡才智:“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它的傲岸品格:“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然而,鸚鵡的“配鸞皇而等美”,非但不是幸事,反而使它招致災難。接着,敘明鸚鵡被捕捉的經過。朝廷一聲令下,“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佈下天羅地網,必欲捕獲鸚鵡而後已。鸚鵡被捕捉之後,便“閉以雕籠,翦其翅羽”,越過叢山峻嶺,被送到君王的府第,供人玩賞,於是,它只有“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

在鸚鵡的不幸遭遇中,我們不難看到作者的身影。賦中所寫鸚鵡的辯慧、聰明,不正是禰衡“少有才辯”(《後漢書·文苑傳》),“英才卓躒”(孫梅《四六叢話》引《容齋三筆》)的自我寫照嗎?鸚鵡與其同族的“殊智而異心”,“翔必擇林”,同禰衡的“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後漢書·文苑傳》)也頗有靈犀相通之處。明寫鸚鵡之不幸,實寫作者的遭際,處處以鸚鵡自況,是本篇賦的顯著特色。孫梅評此賦說:“觀其所著《鸚鵡賦》,專以自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如雲‘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衆禽?’又云:‘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又云:‘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又云:‘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卒章雲:‘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餘每三複其文而悲傷之。”這裏,深刻地揭示了《鸚鵡賦》以鳥自擬的藝術特徵,值得重視。

詠物賦不僅要詠物之形,更要寫出物之精神,形似易爲,神似較難。《鸚鵡賦》既描繪了鸚鵡的奇姿麗色、“咬咬好音”,使鸚鵡之形、聲如在目前,鳴在耳畔,又展示了鸚鵡的精神世界:眷戀故土的深情和“翦其翅羽”的悲憤,使鸚鵡的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一種親切感和共鳴感。如:以“冠雲霓而張羅”,寫出鸚鵡面對的陰森恐怖的環境,明乎此,它“寧順從以遠害”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了。它爲“母子之永隔”而悲痛,爲“伉儷之生離”而憂傷;它眷戀故林,“望故鄉而延佇”,“心懷歸”而終未如願,“代越之悠思”綿綿不已;它思考罹難的原因:“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它被關入樊籠,不得任意飛翔,卻嚮往着“崑山之高嶽”、“鄧林之扶疏”。揭示鸚鵡的處境、心情,反覆沉吟,不厭其詳,將身陷羅網、鎖入雕籠的鸚鵡的悲哀、痛苦、渴望,展現得淋漓盡致,大有“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之概。尤爲成功的是,作者的懷才不遇,憤世疾俗,鬱勃不平,全以擬人手法,描繪鸚鵡之形、神而婉轉地抒發出來,李元度《賦學正鵠》說《鸚鵡賦》“比喻親切,文外有事在”,似指此而言。

鸚鵡的不幸,禰衡的悲劇,使我們認識到漢末時期的黑暗和兇險。禰衡死了,但禰衡筆下的鸚鵡卻永遠活着,從這個意義上說禰衡是留芳百世而不朽的。禰衡被害之後,人們稱埋葬之地爲“鸚鵡洲”,不是早已把禰衡和鸚鵡連在一起了嗎?“鸚鵡洲”的出現,是對《鸚鵡賦》及其作者禰衡的最高評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