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唐伯虎是明朝時期一個很有名的才子,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稱他爲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實在歷史上他和文徵明他們一起被稱爲“吳門四家”,又或“明四家”,吳是蘇州地區的別稱,因爲他們四位都出身蘇州。

唐伯虎是很聰明的一個人,他早年參加科舉的時候就獲得了鄉試第一的成績,後來跑到京城參加會試的卻因爲捲入科場舞弊案,從此和科舉再也無緣。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他太有才華了,遭人嫉妒。而他又不通曉人心之險惡,不知內斂。終被人抓到把柄,終結了他的政治前途。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生於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他從小就是天才——那種最遭人嫉妒的,不需懸樑刺股、刻苦學習就能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天才。

大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的唐伯虎參加鄉試。考試前,他聚集了平生關係最好的三個朋友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一起吃飯,在酒宴上,他成竹在胸,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事後果不其然,唐伯虎在這次的鄉試中,考得第一名,成爲應天府的解元。

其實從參加鄉試就可以看出,唐伯虎這個人是有點恃才傲物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別人誇他幾句,心態立馬就漂上天了。不過話說回來,自古以來富有才華的人有幾個不是桀驁不馴的?這是文人的習性,。

鄉試的第二年,京城舉行會試,唐伯虎進京趕考。當時的他,名動天下,他認爲考中一個區區的進士不算什麼,他的目標是——連中三元!(在此之前獲得“連中三元”殊榮的天才是明憲宗時期的內閣首輔商輅)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所以在會試結束後,唐伯虎在士子舉辦的宴會上就再次酒吐狂言:“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而正是這一句話,就毀了他的一生。因爲前面說了,唐伯虎有才,很多人表面上吹捧他,但內心裏嫉妒他。當年考鄉試,唐伯虎對着祝枝山、文徵明一通吹牛,這沒問題。因爲大家都是朋友。唐伯虎高中鄉試解元,做朋友的都替他高興。

可是,會試是集齊全國精英士子一起考試的考試。唐伯虎在京城吹牛,當時在座的人可都是他考試的對手和敵人。唐伯虎高中狀元,這些人不開心;唐伯虎名落孫山,這些人才開心呢。

而且更要命的是,唐伯虎在會試期間,與江陰舉人徐經來往密切,兩個人都太高調,犯了衆怒。以至於會試三場結束後,京城頃刻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的流言。(徐經是明代著名旅遊家、地理學家兼文學家,徐霞客的高祖父)

所以,很快就有人把唐伯虎檢舉揭發了,告發理由就是——榜單還未出,唐伯虎就揚言自己必是會元,具有買通考官,科場舞弊的重大嫌疑。科場舞弊這不是小事,所以檢舉信遞上去後,會試的主考官們不敢怠慢,立刻向內閣彙報情況。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第3張

內閣的人都是老油條,經驗豐富,當時就估計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所以馬上就報告給了孝宗皇帝。孝宗知道後,也當即下令覈查試卷。結果事實果然如傳言那樣,唐寅確實是今科會試的第一名,而選定他的人正是當庭的主考官程敏政。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因爲太巧了。唐伯虎說自己一定是會元,而考試結果,他偏偏就是會元。黑材料上說主考官包庇唐伯虎和徐經,結果親點唐伯虎爲會試第一名的人,恰恰就是會試主考官程敏政。

這兩件事,咋就那麼巧合呢?雖然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巧合的事。但是某些焦點問題,比如唐伯虎參加會試這件事,太巧合了,是對輿論非常不利的。也必然會引起民間的非議。民衆必然覺得其中有什麼內幕。

用一句糙話說就是——黃泥巴掉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所以,當這件事情已經傳得滿城風雨,民間流言蜚語後,吃飽飯沒屁事做的言官們立即就跳了出來,直接把彈劾報告遞到了內閣。

弘治十二年二月丁巳(1499年4月7日),戶科給事中華昹(ǎi)一封彈劾遞到內閣,把唐伯虎、徐經,以及當年的會試主考官程敏政全給告了。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第4張

彈劾原文如下:

“國家求賢以科目爲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今年會試,臣聞士大夫公議於朝,私議於巷,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於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於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於外。江陰縣舉人徐經、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於衆,或先以此題問於人,此豈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臣待罪言職有此風聞,願陛下特敕禮部,場中硃卷,凡經程敏政看者,許主考大學士李東陽與五經同考官,重加翻閱,公爲去取,俾天下士就試於京師者,鹹知有司之公”。

內閣收到彈劾,不敢決斷,畢竟言官的彈劾是要交給天子聖斷的。所以彈劾書很快就轉呈給了孝宗,最後由孝宗皇帝拍板,公事公辦,把唐、徐、程三人交由錦衣衛執送鎮撫司,對問明白以聞,不許徇情。

經過審理,最後判決如下:查無程敏政鬻題實據,但因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給其送過見面禮;唐寅也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具有勾連之嫌疑。遂將唐寅、徐經貶爲小吏,不得爲官。禮部右侍郎兼會試主考程敏政,勒令退休回籍。

唐伯虎是怎麼捲入科場舞弊案的?唐伯虎的結局怎麼樣? 第5張

至於說唐、徐、程三人到底有沒有貓膩,不知道。這是一樁歷史懸案

這裏順帶一說,彈劾唐、徐、程三人的華昹因奏事不實,也遭降職處分。而他也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面的華太師的原型。因爲是他導致了唐伯虎的人生悲劇,所以民間就在戲劇中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傻乎乎的窩囊廢形象。

事後三個被告均對判決不服,程敏政歸家後憤鬱發疽而亡。徐經歸家後,恥不就吏,閉門讀書,並作《賁感集》以明志。明孝宗死後,徐經盼望新天子明武宗發佈赦令,希望再返科舉仕途。然而赦令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最終他病死在了遊歷途中。而他的死也影響到了子孫後代。所以,徐家後來就出了徐霞客這位天生不愛讀書,只喜歡遊山玩水的地理學家。

至於唐伯虎,歸家後也是恥不就吏,餘生以賣畫爲生,放蕩形骸。四十多歲時,他被寧王招入府中,本以爲自己可以大展宏圖,結果卻發現寧王要做的事情居然是謀反。他爲了能讓寧王放他走,就開始裝瘋,裸奔,寧王信了,放過了他。

可是,如此不要臉的行爲也讓唐伯虎最後的那一點點尊嚴也消失殆盡。之後的唐伯虎,徹底墮落,每日除了縱情聲色就是自娛自樂,放縱自己。最終唐伯虎在窮困潦倒中病倒,死去。病死前,唐伯虎留下一首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