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爲什麼自稱"癭瓢子"?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爲什麼自稱"癭瓢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爲什麼自稱"癭瓢子"?這名字是真的難聽,但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接下來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黃慎第一次到揚州,還年青,他在東關船埠下船,迎面瞥見城門外街上有家裱畫店,滿牆滿壁都是裝裱的宇畫。他修業心切,就一腳跨進店堂看畫。有位老師傅見他看得仔細,就跟他拉呱。幾句一談,說到畫藝上,老師傅講:"揚州有句俗話:畫好宇不好,猶如好花伴爛草。"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黃慎心裏嘰咕:我在家鄉福建寧化拜師學畫,畫兒能畫幾筆,字卻拿不出手,這位老師傅講得有道理,乾脆回去再練五年字再上揚州,想定了,連城門都沒有進,掉臉就回家。所以,有人說,黃慎到揚州,總共兩趟半,這次算半趟。

練了五年字,黃慎第二趟來揚州。這一次他見到了那時在揚州的著名畫家石濤僧人。他遞上畫稿請石濤指教。誰知石濤看了一陣子,卻區別他評畫論字,一啓齒就要他給自己帶來的那幅畫題一首詩,這下子黃慎傻了眼。他嘟噥了一陣,也沒有吐出幾個字。臨了,石濤說:"你字畫的功底都不醜,可是要做一名好畫家,不能吟詩作賦總不行。"最後石濤僧人囑咐他五個宇:"工夫在詩外。”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爲什麼自稱"癭瓢子"?

黃慎是個智慧人,哪能不懂石濤的意思,對,乾脆回去再鑽研五年。行李一拎,這就又回去了。"滿口話好說,滿手事難做。要說鑽勁,黃慎是首屈一指。他從小死了老子,是媽媽把他拉扯大的,這在那個年頭實在是苦熬唷!現在自己已經成人,還要多做點生活,也好服侍老母,哪有那麼多的空閒讓自已鑽研詩文呢?所以這一次黃慎回到家中,就有點不想上揚州了。

黃慎的媽媽見兒子有些泄氣,就把黃慎叫到院子裏,指着一棵樹說:"你可曉得梓樹能做什麼用?""曉得哇,這棵樹仍是我小時候您讓我栽的,說是長大了能做琴。”

老媽媽遞過一把鋸子,讓黃慎把梓樹從分叉處鋸了。黃慎接過鋸子楞住了,他間媽媽:"前幾年你不是讓我鋸過一次嘛?您看!鋸過的地方連樹癭都長出來了,好好的一棵樹不讓它長成材,爲什麼總是鋸?”

老媽媽說:"你別看長出樹癭就以爲惋惜,世上梓樹多得很,能用來制琴約有幾棵?制古琴要上桐下梓,桐木要鬆透空薄,梓木要堅硬精密,只有鋸它幾回,梓樹能力長得硬實,能力製成一架好琴。這就同你兩次去揚州一樣,不是人家不讓你立腳,是要你像這棵梓樹,長成有用之材。”

"響鼓不用重槌敲。"黃慎愈加發奮,五年一過,大有上進,他的詩詞曲賦在寧化一帶名聲很響了。梓樹長成了材,黃慎也要第三次上揚州。臨行前,老媽媽讓黃慎把樹鋸下,請人制成一架七絃瑤琴。老媽媽把琴遞給黃慎,讓他帶去揚州,思鄉思母時,可焚香操琴,黃慎卻要把琴留下,伴隨老媽媽,見物如見人。正在推讓,黃慎靈機一動,對老母說:"這樣吧,我把這個樹癭帶着,看到它就會想起您,也能鼓勵我,好不好?”

兒子說得在理,老媽媽當然服從。但帶着重實的樹癭,趕路也不太利便。黃慎便把樹癭一剖爲二,中間挖空,做成了兩隻木瓢,一隻留在家中,一隻隨身帶到了揚州。

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爲什麼自稱"癭瓢子"? 第2張

這一次到了揚州,揚州大街小巷都曉得黃慎是一個"詩、書、畫"三絕的畫家。可他有個古怪,無論到哪裏作畫,都要帶着那隻樹癭做的木瓢,看成筆洗子用。人們以爲希奇,背地裏叫他"癭瓢子"。嗬!他聽了不僅不惱,反倒樂意,乾脆就用"癭瓢子"三個宇在畫上落款,漸漸地也就成了他的名宇。後來,人們都尊稱他"黃癭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