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采更高一籌?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采更高一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李白和蘇軾都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巨人,那麼誰的文采更高一籌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李白是唐代最有才華的文人,他爲後世留下的經典之作,足以碾壓整個唐代;蘇軾是宋代最有才華的文人,他甚至可以說是全才,詩詞字畫,樣樣精通,出手就是不朽之作。

另外,蘇軾還可以說是李白的一個“粉絲”。在他的《水龍吟·古來雲海茫茫》中曾經寫到,“行徑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采,無言心許”。這裏的“謫仙”,就是指李白。他的《念奴嬌·中秋》中“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很顯然就是化用了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對於這位前輩,蘇軾可以說是充滿了敬仰,李白這位“謫仙人”的形象,也不止一次出現在蘇軾的詩詞之中。不過,如果我們打開腦洞,幻想一下,如果李白比蘇軾晚生幾百年,他對蘇軾會是什麼樣的看法呢?他會不會也成爲蘇軾的粉絲呢?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采更高一籌?

畢竟,這兩位文人,都極其飄飄欲仙的氣魄,都擁有灑脫豪邁的氣概,他們的詩詞之大氣磅礴,遠遠超越了絕大多數文人。

那麼,這兩位在中國文學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誰纔是哪個更偉大的文人呢?要弄清楚這一點,我們不免要從兩個人的人生履歷說起。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從小兒就受到儒、道、縱橫等各家思想的影響。青年時期,懷着“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雄心壯志,漫遊蜀中及長江流域等地。後來被唐玄宗招進京城,做了翰林。不過,權貴們的恣意妄爲,讓李白看不順眼,於是他被“賜金放還”。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白爲了維護統一,爲了能貢獻自己的才智,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但隨後李璘與唐肅宗李亨發生了矛盾,李璘被殺,李白也因此被流放夜郎。後來,李白又參加了李光弼的東征,不料“半道病還”,六十二歲時,病逝於安徽當塗。

李白的一生,確實是希望能自己能爲國爲民奉獻自己的才智,可惜不知道是運氣不夠好,還是總是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總之,他一直都是壯志未酬的生活狀態。同時,因爲李白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他缺乏對底層民衆的瞭解,更多的是體現自己的豪邁。

蘇軾的人生比李白更坎坷,但他一直在爲民請願,甚至爲此被投進大獄,險些性命不保。

因爲才華出衆,23歲的蘇軾在參加科舉的時候便嶄露頭角,連歐陽修都要“放他出一頭地也”,宋仁宗也認爲,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是自己爲後世子孫留下的兩位宰相之才。

後來宋神宗和王安石實施的“青苗法”,讓蘇軾開始了與整個朝廷的對抗。他不是爲了自己,是爲了黎民百姓。“青苗法”利國,卻不利民,再加上再實施的過程中,被許多貪官污吏濫用了,更是讓許多百姓因此而民不聊生。因爲反對“青苗法”,蘇軾被迫離開京城,擔任杭州通判,隨後又調任密州、徐州、湖州。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采更高一籌? 第2張

在密州,蘇軾帶領當地百姓與蝗災做鬥爭;在徐州,蘇軾與當地百姓一起抗洪救災。爲了能遏制洪災,蘇軾一連幾個月都吃住在河堤上,親自拿着工具修堤壩。

蘇軾不僅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一心保一方平安,與百姓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的好官。

到湖州沒多久,就發生了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因爲民請命,而被關進御史臺,險些送了性命。從御史臺被放出來之後,蘇軾被貶黃州,從此開始了極其困苦的生活,甚至要親自下地耕種。

即便如此,蘇軾一心爲民的決心並沒有絲毫動搖,也因此他又被貶惠州、儋州,最後病逝於被赦免回京的路上。

從文學成就上來看,李白和蘇軾堪稱並駕齊驅,一個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一個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水平;從爲國爲民上來看,蘇軾比李白要更盡心竭力。他用自己的才學,力保一方百姓平安,並因此屢屢遭難。

所以,在現實意義上,蘇軾比李白更偉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