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姓氏文化 > 桓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桓姓的來歷是什麼?

桓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桓姓的來歷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姓的來歷是什麼?桓氏之源,根據《姓氏考略》載,最早在遠古黃帝時,黃帝就有一位大臣名爲桓常,他的後人就以桓字爲姓氏,稱爲桓氏。由此可見,桓氏是一個出現比較早的姓氏。故桓氏後人奉桓常爲桓姓的得姓始祖。

[桓氏屬地]

譙郡,今安徽亳縣。

[桓氏來歷]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屬臣桓常,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黃帝有一個大臣名爲桓常,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桓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桓氏正宗。在史籍·後五紀·疏仡紀·黃帝紀上》中記載:“黃帝即位也,適有云瑞,因以雲紀百官,師長俱以雲名。乃立四輔三公,六卿三少,二十有四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而視四民。命知命糾俗,天老錄教,力牧準斥,冶決法,五聖道級,闚紀補闕,地典州絡,七輔得而天地治,神明至……復岐下,見岐伯,引載而歸,訪於治道。於是申命封胡以爲丞,鬼容區爲相,力牧爲將,而周昌輔之;大山稽爲司徒,庸光爲司馬,恆先爲司空。建九法,七相翌而下服度。猶且蛩蛩,常若備盜,豫若天令,令人知禁。風后善乎伏羲之道,以爲當天而配上臺;桓常審乎地利,以爲常平,於是地獻草木,乃述耕種之利;奢比辨乎東,以爲土師,而平春,種角谷,論賢列爵,勸耕饁,禁伐厲;庸光辨乎南,以爲司徒而正夏,種芒谷,修馳戒僇,發宿臧靜,居農以戒力,以宛夏功,種房谷以應戊己之方;大封辨乎西,以爲司馬,玩巽禽,種遂谷,收谷薦祖,組甲厲兵,戒什伍以從事;后土辨乎北,以爲之李,行冬斷罪,種稜谷,劋劍伐木,乃勞農,始獵殺。”按《史記》中的記載,由於那位桓常“審乎地利”,具有豐富的地理物侯知識,熟悉作物生長規律,於是向黃帝講述了土地耕種之利。這是一個協助黃帝促使人類從原始漁獵的蠻荒狀態向農耕氏族社會轉變的重要角色。但古史中沒有關於他爲官任職的更詳細記載。

該支桓氏正確讀音作wán(ㄨㄢˊ)。姬姓桓氏族人皆奉黃帝臣子桓常爲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屬於以諡號爲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襄公姜諸兒執政時言行多變、政令不信,國政混亂不堪。齊襄公有三個弟弟,分別是公子糾、公子小白、公子彭生。當時公子糾的老師管仲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通知了好友鮑叔牙,於是諸公子們紛紛外逃,公子糾逃到外婆家魯國,公子小白在老師鮑叔牙的保護下逃到了莒國。

桓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桓姓的來歷是什麼?

周莊王姬佗十一年(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大臣連稱、管至父夥同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弒殺了齊襄公,公孫無知自立爲君。由於公孫無知曾施暴虐於大夫雍廩,第二年(公元前685年)春天,雍廩乘魯莊公姬同派軍伐齊國之機刺殺了公孫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舉國上下更加混亂。通過眼線得知此情況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俱連夜回趕,以爭奪君位。當時,魯莊公發兵護送姜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兵堵截住了從莒國到齊國的路,兩公子相遇,管仲一箭射向公子小白,結果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當時公子小白假裝中箭倒地而死,於是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莊公覺得公子糾沒有競爭對手了,就慢慢地護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齊國都城。而公子小白早已由鮑叔牙陪同,日夜兼程趕回齊國並由大夫高傒立爲國君了。公子小白,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姜小白在位期間(公元前685~前643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國國勢發展到顛峯狀態,但他死得很慘,是被寵臣給活活餓死的。作爲諡號,“桓”字是“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之義,按古代《諡法》的規定:“闢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姜小白因此得到了周王室賜予的諡號“桓”,歷史上稱爲齊桓公。

在齊桓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爲姓氏者,稱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桓氏族人皆奉齊桓公姜小白爲得姓始祖。該支桓氏正確讀音作chūn(ㄔㄨㄣ)。

[桓氏名望]

桓姓名人,歷史上並不少見。第一位出現在歷史上的桓氏著名人物,便是春秋宋國的司馬桓魋;繼而有戰國時秦將軍桓齡,西漢學者桓寬,東漢哲學家桓譚,東晉大司馬桓溫、荊州刺史桓衝、右將軍桓伊、江州刺史桓玄,唐代宰相桓彥範。其中東晉時的桓氏是國中大族,執掌朝政延續幾十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