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姓氏文化 > 楊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楊姓的來歷是什麼?

楊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楊姓的來歷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姓是中國當今人口最多的第六大姓,尤其在西南和中原地區最有影響。當今楊氏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3.19%,總人口大約在4000萬。

楊的名義和圖騰

楊,是太陽之意,由“木”和“易”組成。“木”特指神木,也稱伏桑樹,據說伏桑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也稱陽谷,《山海經》中對此有描述。“易”就是“日升湯谷”之形意。居住於湯谷的氏族,通過觀察太陽在伏桑樹東西兩側的升落高度變化來記時,稱伏桑紀曆。這伏桑樹也稱楊樹,以此爲原始圖騰的氏族就是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氏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楊姓的來源與演變

漢族楊姓出自姬姓:楊姓得姓氏在西周初,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周成王封其三弟叔虞在唐,今山西聞喜縣東北,史稱唐叔虞。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杼爲楊侯,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始以楊爲氏,從此世上有了楊姓。楊國封地,乃是姜戎族中一支以楊樹爲圖騰的古楊人得居地,今汾河兩岸仍多楊樹。楊侯傳至第六氏楊康,隨周宣王北征,陣亡無後。周宣王命第五子澗,即尚父,以承其祧,直到周幽王時尚父才被封楊侯。犬戎虜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洛陽是爲東周。至東周恆王時,楊國被晉武公所滅。這爲第一支楊姓,這支楊姓一直活躍于山西洪洞、陝西咸陽和河南洛陽三角地區,楊國滅後,族人經河南、穿河北、涉湖南、越南嶺進入廣東。當代湘粵海黔以及部分海外的楊姓都把周武王之孫杼奉爲楊氏始祖。

楊姓的起源 中國百家姓中楊姓的來歷是什麼?

唐叔虞之子燮文由唐侯改封爲晉侯,傳至十一世晉昭侯時封其叔成師於曲沃,古城在今山西聞喜東,史稱曲沃桓公。至周桓王時,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統一晉國,史稱晉武公。晉武公滅楊國,以楊國古地賜予其少子伯僑,伯僑之曾孫羊舌肸食採於楊邑,其後裔以邑名爲楊氏。此爲第二支楊氏,這支楊氏也有2700年曆史。

第三支楊氏,周景王之後封於楊,古楊邑爲周朝一小邑,在今河南宜陽縣西,其後裔也以楊爲氏,這支楊氏也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三支楊姓均出自周武王之後,其中兩支楊氏後裔功微勢弱,因無頌揚之事,遂失去了記載,唯有晉武公之子伯僑的後裔顯赫於後世,這支楊姓成爲當代楊姓羣體的骨幹中堅。經歷晉頃公“六卿之難”,死裏逃生的楊氏殘部背井離鄉,渡越黃河,躲進陝西華陰華山200多年,直到戰國魏襄王時代,纔有族人楊章出山做官。其後裔守修武(今河南獲嘉縣),封臨晉(今陝西大荔縣),族人很快在關中、河南地區蔓延開來。東漢大名鼎鼎的太尉楊震,就出自弘農華陰,其後裔興旺發達,人才輩出,後世凡言楊氏,皆曰弘農郡。

外族基因的融入

楊姓的第二大來源出自少數名族。進入晉朝後,姬姓楊氏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北氐族在今甘肅亞和縣南建立了楊姓仇池國,直至北魏時才被滅,入唐以後氐族楊氏全部同化爲漢族。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的戰亂和大批少數名族進入中原,楊姓隨其他的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和東南遷移。同時楊姓大家族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南北少數民族的血液,包括漢唐時期的鮮卑人尉遲氏、武都白馬氏、突厥沙陀人、南蠻人,宋時西夏党項人、丁零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馬察氏、富勒哈氏、楊那氏、楊佳氏等。尤其東北地區滿州各族的漢化,使東北地區的陽性人口快速增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