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一代聖君,爲何身邊竟有個奸佞小人,還和他是好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說起唐太宗李世民,一定是想到他的聖明,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不喜歡官員阿諛奉承、溜鬚拍馬,如果他發現溜鬚拍馬的官員,那麼那個官員就有丟官的危險。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爲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着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唐太賽領兵徵高麗回軍途中,經過易州(就是今天的河北易縣),易州司馬陳元躊向唐太宗提供了一些新鮮蔬菜,供唐太宗食用。這些新鮮蔬菜是陳元躊驅使民衆在地下用火燒增溫來種植的。“使民於地室蓄火種蔬”,但唐太宗對陳元躊這一做法很反感,不但不獎賞鼓勵,而且認爲他是在溜鬚拍馬,反而免掉了陳元躊的官職。可是在歷史上有一個人不但敢對唐太宗拍馬屁,而且還拍的理直氣壯,這個人到底是誰呢?那麼唐太宗又爲什麼會容忍身邊有這個人的存在呢?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官員宇文士及,說起這位宇文士及可是大有來頭。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長安人,唐朝宰相,隋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駙馬,早年因父勳受封新城縣公,歷任尚輦奉御、鴻臚少卿。江都之變後,封內史令,後西去長安,投奔唐高祖李淵,被拜爲上儀同,隨唐太宗征戰,升任中書侍郎,進封郢國公。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代理侍中,兼天策府司馬。唐太宗繼位後,又進拜中書令,以後歷任涼州都督、蒲州刺史、右衛大將軍、殿中監等官職。642年(貞觀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贈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諡號縱。

西晉以後大分裂時期,中國北部的所謂“五胡十六國”裏,鮮卑族當皇帝的佔了五個,分別是前燕、後燕、南燕、西秦、南涼。這以後相繼統一了中國北方的北魏拓跋氏、北周宇文氏,也都屬鮮卑族。後來統一了全國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就是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江山而當上皇帝的。楊堅本人雖不是鮮卑族,但他的皇后獨孤氏卻是正宗的鮮卑族婦女。所以,當時一個人說起自己是鮮卑族的宇文氏,很可以把胸脯挺得老高的。然而,宇文化及家原先既不是鮮卑族,也不屬宇文氏,乃是已經衰落的匈奴族裏的一個小嘍羅,後來才隨着部落頭人加入鮮卑族,整體改姓宇文氏。原先的姓,乃是“破野頭”。宇文士及家雖然也姓宇文,但和當過北周皇帝的鮮卑族宇文氏根本不搭界,不過是假冒僞劣的贗品——匈奴族小嘍羅破野頭罷了。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第2張

宇文士及的遠祖可能的確出身卑賤,但到了宇文士及的祖輩、父輩,都已變得十分顯赫。武川,地點在今內蒙呼和浩特以北的武川縣西南,當時是一個軍鎮;在戰爭頻仍的年代,武川的軍人集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北周、隋、唐三朝皇帝的祖宗都出自其中;按清朝學者趙翼的說法,這是一個“王氣” 聚集的地方。照老百姓通俗的說法,就是“風水”極好。宇文述的祖上來自這個“風水極好”的地方,父親宇文盛在北周時並當到“上柱國”的大官,屬於武川軍人集團的重要成員。因此,宇文述自己的“起點”也蠻高,剛出道便官拜統兵二千人的“開府”。以後在周、隋仕途一路順風,直當到武官的最高一級左翊衛大將軍,即皇家禁衛軍第一軍司令。

616年(大業十二年),宇文述去世,宇文士及辭職守孝,不久被起復爲鴻臚寺少卿。618年(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立秦王楊浩爲帝。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之弟,此前雖並不知情,也被封爲內史令。九月,當宇文化及的叛軍在起義軍及其地方軍閥的打擊下步步後退,形式萬分危急時,他勸化及早作打算,趁現在還有實力,去投奔李淵,被宇文化及拒絕了。他只好採取另外一條計策逃離是非之地,按照封德彝的建議,請求到濟北(今山東茌平)徵集軍糧。不久,宇文化及毒死楊浩,自立爲帝,宇文士及被封爲蜀王。619年(武德二年),宇文化及被河北軍閥竇建德擒殺。濟北豪族都勸宇文士及徵發山東兵馬,北擊竇建德,奪取河北。宇文士及沒有同意,與封德彝主動投奔長安。唐高祖責備道:"你兄弟當初確定進攻關中的方略,如果擊敗我們父子,還會放過我們嗎?那你現在能到何處安身呢?"宇文士及請罪道:"臣罪該萬死。但臣從前在涿郡、汾陰宮便曾與陛下密論時局。陛下稱帝后,臣便欲投效,並進獻金環,希望以此贖罪。"唐高祖大笑,對裴寂道:"此人六七年前便與我談論天下大事,你們都還在他之後。"當時,宇文士及之妹是唐高祖的昭儀,深受寵愛,唐高祖便封他爲上儀同。

到了唐太宗時代,宇文士及成爲了唐朝的一名大臣。620年(武德三年),宇文士及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剛,復封新城縣公,並娶壽光縣主爲妻,後改任秦王府驃騎將軍。621年(武德四年),唐軍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士及因功進爵郢國公,改任中書侍郎。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擔任檢校侍中,代理宰相,兼任天策府司馬。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爲皇太子,宇文士及因功被任命爲太子詹事。 不久,李世民繼位,是爲唐太宗,任命宇文士及爲中書令。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第3張

魏徵在朝堂上經常和李世民爭論,古人稱之爲面折廷爭。面折廷爭是忠臣的表現,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本人的因素外,也少不了君王的配和。南北朝宋蒼悟王當政時就沒法子當忠臣。蒼悟王有一個很好的名字——劉昱,他出門時手下的人總是帶着錘子、鑿子和鋸,不是去做木匠活,而是爲着殺人。一天不殺,心中便鬱悶得很,這就叫成性。一天,魏徵又一次面折廷爭,唐太宗退朝回宮之後怒氣衝衝的說:“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殺了那個農民漢子!”以從諫如流著稱的李世民有些撐不住了。長孫皇后得知事情的起因後立即向李世民表示祝賀,她說:“我常常聽人家講主聖臣忠,魏徵能夠這樣做正表明您是一個聖明的君王。”魏徵還告誡唐太宗說:陛下一定要遠離佞臣。佞臣是指那些善於用花言巧語諂媚的人,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這個問題上要經常講,反覆講。至於誰是佞臣,有人給太宗出了個主意:陛下可以安排一次測試,假意爲一件事情動雷霆之怒。在這種情況下,察顏觀色曲意順從的就是佞臣,而那些堅持己見敢於抗爭的就是忠臣。這一方法一般爲江湖中的老大所爲,而李世民則是一個立志以誠信治理天下君王,因此沒有采用。

有一次,唐太宗與宇文士及一起來到了宮中的花園觀賞,李世民看上了一顆樹,就說道:“這個樹真好”,宇文士及聽到了之後立即對於那顆樹不斷的稱讚,李世民的臉色立即變了,他說:“魏徵經常勸我離開佞人,我不知道佞人是誰,今天我知道是誰了”,宇文士及按慣例叩頭謝罪表示接受批評後開始反擊,他說:“臣每日伴隨在陛下左右,看到官員們在朝堂之上屢屢面折廷爭,有時候搞得陛下連頭都不敢擡。今日陛下忙中得閒,這會兒如果臣再不順從您的意思說一些好聽的話,陛下貴爲天下的主人,這日子過得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唐太宗見到宇文士及說的有道理,就不再追究此事,將他繼續留在身邊溜鬚拍馬。

宇文士及爲什麼敢拍李世民的馬屁?他們是什麼關係 第4張

唐太宗厭惡佞臣,爲何能夠容忍宇文士及呢?主要原因是,宇文士及已經揣摩透了唐太宗的性格,有一次,唐太宗讓宇文士及割肉,宇文士及割肉之後弄了一手油,於是就從餐桌上拿起了餅來擦手,這讓崇尚節儉的唐太宗非常的不滿,屢次對於宇文士及注目凝視,宇文士及已經知道了唐太宗對自己不滿,他假裝沒有看見,然後將那個擦過手的餅吃了進去,唐太宗看到之後立即非常的高興。唐太宗容忍宇文士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宇文士及是最早勸李淵稱帝的人,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唐初,宇文士及屢建戰功,是秦王府的舊臣,任驃騎將軍。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爲太子,宇文士及任太子府詹事,總理府內一切事務。太宗即位後,宇文士及任右衛大將軍,每日都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即便是輪休時,也會被快馬急招回宮侍衛。隨後,宇文士及又任殿中監,主管皇帝的衣食住行,這個職位不是一般關係的人所能擔任的。在宇文士及病重期間,唐太宗親自前往探望,手撫着宇文士及傷心淚下。能夠享受此種待遇的還有杜如晦、魏徵、高士廉。宇文士及死後太常寺所擬的諡號是“恭”,但有人指出宇文士及生活奢侈,花錢跟流水一樣,不符合勤儉的美德,最終定諡號爲“縱”。諡法中說:敗亂百度曰縱,怠德敗禮曰縱,可見這是一個貶義的諡號。

宇文士及與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的身份不同。房、杜、魏是治國的重臣,而宇文士及則是唐太宗的親信。和重臣們在一起時談論的是國家大事,要端着架子,行爲舉止符合規範,不然就會有人指出陛下此舉非聖明君主所爲。和親信在一起則可以放開,輕鬆一刻,張弛各有度。而唐太宗的英明之處就在於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國家重臣與自己親信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