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比干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最容易搞混淆的兩本書,一本是《三國演義》,一本則是《封神演義》。原因主要是這兩本書的受衆喜歡程度太過廣泛,流傳經久不衰。結果使得,演義中的人物比歷史上的實際形象更爲真實。但是,喜歡歸喜歡,我們還是有必要在喜歡的基礎上,搞清楚一些人物的歷史本源和藝術虛構的區分。今天,小編主要談談在《封神演義》中擁有七竅玲瓏心的比干,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死的?真是被挖心而死嗎?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爲此,我們需要釐清4個要點:

第一個是《封神演義》中的比干是什麼形象?

在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比干的職位是商朝的丞相(《封神演義中妲己對紂王稱之爲亞相》)。不過這個丞相的說法,當是謬誤,原因是商朝時期,應該沒有丞相這個官職。

根據史料記載,有關“丞相”的最早出處,來自《史記·秦本紀》和《史記·樗裏疾甘茂列傳》,前者有記載曰:“(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樗裏疾、甘茂爲左右丞相。”另外《漢書》也記載曰:“相國、丞相,皆秦官。”

嚴格來說,商朝的官職大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直接爲商朝帝國服務的內服官,一類是帝國之外的外服官。在內服官中,級別較高的三個位置,分別是“尹”、“宰”、“卿事”。根據比干的級別,他應該是“尹”。比如著名的伊尹。伊爲姓,尹爲官名。至於說伊尹被拜相,這都是後世的說法,根據史學家的分析研究,戰國之前,“相”不過是輔佐的意思,還不是正式的官名。

在《封神演義》中,比干的形象還是比較正面的,他是一位剛直不阿、忠誠商王朝的大臣,對商紂王被妲己迷惑是心如刀割,對國家的傾危是日夜懸心。

第二是所謂的“七竅玲瓏心”到底是什麼心?

按說每個人原本都只有一顆心,而且這顆心都一樣,但《封神演義》是一本想象力非常大膽的書,作者讓比干長了一顆與衆不同的心臟,即七竅玲瓏心。什麼是七竅玲瓏心?聽起來如此玄乎,其實很簡單,讀過《紅樓夢》的,都知道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就曾經說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所謂多一竅,就是多一個心眼。說白了,就是比干長着一顆有7個孔的心臟,而且這顆7孔心臟非常輕巧精緻,猶如寶石,是一寶也!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第2張

不過根據《演義》中的表述來看,比干之心的神奇,則全賴妲己之虛構,目的是爲了說服紂王,坑害比干而已。結果紂王召見比干,借用其心,比干只好用劍自剖腹部,取出心臟。比干因此而死,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則被紂王令人做湯,給妲己喝了。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第3張

說到底,比干之七竅玲瓏心,並非有什麼神奇功能或療效之心,而是一顆對商王朝的赤誠之心,如此而已。

第三是歷史上的比干是什麼形象?

比干生於前1110年,卒於公元前1047年。其父是商王帝文丁,其兄是商王帝乙。

帝乙有4個兒子,分別是微子啓、微仲、子期、帝辛。

帝乙死後,帝辛繼位,即著名的商紂王。

作爲叔父的比干,身爲商王朝的兩朝重臣,對商紂王當然是盡心輔佐。

但是商紂王是一位好戰的君主,史載中說他更是力大如牛,武力過人。

商紂王四處征討,導致民疲國窮,因此比干勸諫商紂王要休戰養民。尤其是征伐大國徐夷,雖然取勝,但是數年戰火,商朝也是“殲敵一千自損八百”,損失極其嚴重。可是商紂王卻不管不顧,還要繼續發動戰爭。結果搞得天下諸侯怨氣很大,周則聯合諸多諸侯造反了,組織聯軍攻打朝歌。

在此危局之下,商紂王似乎還沒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和嚴重性,但是有人意識到了,即比干。比干認爲,當時商朝的主力在外征戰,尚未回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組織朝歌的各部落俘虜及有限的軍隊死守朝歌,等在外的部隊回師歸來,則可裏應外合,就能擊潰周聯軍。

但是商紂王好大喜功,自以爲是。不但不聽比干之勸諫,更以亂其軍心之罪將比干處罰,將其誅殺。之後,商紂王組織朝歌之各部落俘虜等衆,多達17萬之衆,浩浩蕩蕩來到牧野,與周聯軍對抗。結果,本身就是俘虜,全部臨陣倒戈,商軍慘敗,商紂王自焚而死。

不過這兩人雖然死了,但是後世的情況卻反差巨大。商紂王被看作是一代昏君的代表,而比干則被譽爲千古賢臣。更有光照千古的四個“天下第一”,分別爲天下第一仁、天下第一廟、天下第一墓、天下第一碑。尤其是最後這個天下第一碑的價值非常大,因爲比干廟中石碑上的四個字“殷比干莫”,乃是偉大的孔子在55歲途徑牧野時以劍所書。

歷史上的比干到底是怎麼死的 真的是被挖心而死的嗎 第4張

第四是歷史上的比干真是因挖心而死嗎?

根據以上的史料,我們已經弄清楚,《封神演義》中的比干乃是在妲己的引誘下、商紂王的逼迫下、比干自我挖出心臟,最後結束了生命。不過在演義中,比干如此作爲,卻也是爲了自證忠君之心。

如此說來,演義雖是演義,但是對比干的核心價值觀並未敢進行篡改。在這一點上,與歷史記載倒是比較吻合的。在正史上,比干乃是因勸諫紂王而被誅殺。目的都是一樣,勸諫君王,忠誠君王。

比干之所以得到後世的推崇和孔子的敬仰,大概就是因爲他身上的這種品質。忠誠,是爲人臣者最重要的品質。離開了忠誠,一切都是要免談的。但是怎麼來表現忠誠呢?難道是看着君王在犯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嗎?看着他自我毀滅而不管不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要怎麼做呢?作爲臣子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勸諫,而勸諫的最高級別就是以死相諫。

在古代,能以死相諫的臣子是值得紀念和讚譽的,也是歷朝歷代帝王所推崇的,因爲死諫是對君主的忠誠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即便當時皇帝不喜歡,但是以後皇帝還是會喜歡的。

所以說,在古代的價值概念裏,忠誠之心,死諫之心,愛國之心,纔是真正的七竅玲瓏心。

參考資料:《封神演義》《史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