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對申包胥記載很少,只知道他老家是現在的湖北監利縣人,與伍子胥是老鄉。也不知道他在什麼私塾求學,讀過什麼書,接受過什麼教育,只知道他在楚平王執政時任一個小外交官,經常在一些小諸侯國之間奔波。

申包胥與伍子胥是八拜之交的好朋友。但二人因爲楚國危而復安的一件大事,分道揚鑣,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路途。

伍子胥爲了報父兄之仇,公元前506年,引導吳國入侵楚國,佔領郢都,差一點滅亡楚國,在生死存亡危急關頭,申包胥徒步跋涉千里到秦國求救兵,在秦國朝廷上嚎啕大哭七天七夜,感動秦哀公,秦軍出兵幫助楚昭王趕走吳軍,才使楚國躲過了一場大災難。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申包胥在歷史舞臺上第一次出現是在長江邊與伍子胥見面:

伍子胥爲了保命,連夜出逃。想盡一切辦法,逃到長江邊才擺脫楚兵的追捕。他沿着江邊赤腳一路走一路想辦法,最終決定去宋國尋找太子建。

碰巧申包胥出使回來,遇到如喪家犬一樣的伍子胥。申包胥連忙問道:“子胥老弟,你怎麼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跑到這裏來?”。兩人有一段很經典的對話:

伍子胥把平王枉殺父兄之事,哭訴一遍。包胥聽了之後,非常同情,而且還掉了眼淚。

申包胥問:“子今何往?”

伍子胥回答:“吾聞‘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吾將奔往他國,借兵伐楚,生嚼楚王之肉,車裂無極之屍,方泄此恨。”

包胥勸:“楚王雖無道,君也;子累世食其祿,君臣之分定矣。奈何以臣而仇君乎?”

伍子胥說:“昔桀、紂見誅於其臣,惟無道也!楚王納子婦,棄嫡嗣,信讒佞,戮忠良,吾請兵入郢,乃爲楚國掃蕩污穢,況又有骨肉之仇乎?若不能滅楚,誓不立於天地之間!”

申包胥說:“吾欲教子報楚,則爲不忠;教子不報,又陷子於不孝。子勉之!行矣!朋友之誼,吾必不漏泄於人。然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伍子胥遂辭包胥而行。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第2張

從以上兩人的對話,來看看申包胥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申包胥的理念:君臣之分自古以來上天註定的,是命運的安排。君決定臣的一切,君的過失可以糾正,可以改,但絕對不能作爲臣對君不忠、記仇的理由。申包胥對於楚王宮廷殘殺、霸佔兒媳、信讒害忠不太較真,好像這些就像天上多變的雲彩,白雲與烏雲與自己關係不大,只要自己盡忠,做好自己臣子分內的事就行。即使遇到個人安危,也不能逆君意而爲之。

申包胥的人生觀:既然臣子的俸祿君是君給的,作爲臣子一生就是爲君忙碌。君的最大依靠是國,楚國危難,關係君的存亡,作爲臣子的就應該義不容辭,奮不顧身爲之努力。

申包胥在舞臺上第二次露臉是給伍子胥寫第一封信:

申包胥自郢都破後,逃避在夷陵石鼻山中,聽說子胥掘墓鞭屍,還要找藉口繼續尋求楚王,就寫信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封信,信大概意思是:

你也是平王之臣。現在侮辱了他的屍體,他死了也是你的君啊,這種報仇方式也太過分了吧?物極必反,請朋友你適可而止。不然,你申哥一定要實踐當初的‘復楚’誓言。

伍子胥思考了一下,讓使者給申包胥回話:“忠孝不能兩全,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耳”。我是爲了盡孝心才這麼做。人生如白駒過隙,不管事情發展到何種程度,我都盡力而爲。

申包胥一聽這話,明白了:伍子胥要下定決心滅楚國,我不能再多藏了。

這段隔空對話說明兩點:一是伍子胥報仇之後,看當前形勢有滅楚把握。二是申包胥下定決心挽救楚國。

在自己的祖國生死存亡危急時刻,申包胥這一愛國壯舉,我給他點贊。

申包胥的救楚行動:

雖然楚平王奪秦女爲己有,但畢竟是親戚,親戚就有幫忙的希望。申包胥認爲秦國一定會幫忙。楚郢都距秦雍地沒有一千里也差不多吧,路上並不平坦。據說申包胥“晝夜西馳,足踵俱開,步步流血,裂裳而裹之”。硬是步行,餓了吃點樹葉子,渴了喝兩口山泉,到秦國的雍州時估計與乞丐沒有兩樣。申包胥見到秦哀公說:“吳貪如封豕,毒如長蛇,久欲薦食諸侯,兵自楚始。寡君失守社稷,逃於草莽之間,特命下臣,告急於上國,乞君念甥舅之情,代爲興兵解厄!”申包胥像那時周遊列國的說客一樣,先說明利害關係,然後才點明求救兵。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第3張

秦哀公說:“秦僻在西陲,兵微將寡,自保不暇,安能爲人?”

包胥說:“楚秦連界,楚遭兵而秦不救,吳若滅楚,次將及秦,君之存楚,亦以固秦也。若秦遂有楚國,不猶愈於吳乎?倘能撫而存之,不絕其祀,情願世世北面事秦。”秦哀公想了想說:“大夫姑就館驛安下,容孤與羣臣商議。”

包胥對說:“寡君越在草莽,未得安居,下臣何敢就館自便乎?”

小編認爲秦哀公不發兵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太相信申包胥這個人,既然是楚王派來的,怎麼沒有一封書信?僅憑他的兩句話,堂堂秦國就發動三軍出征,一旦與這人說的事實不符,秦、楚會不會像過去的秦、晉一樣反目成仇?二是對楚平王奪兒媳行爲非常生氣,那是自己的親妹妹,一個國王怎麼可以做出那麼違背天理人倫之事?

申包胥徹底絕望了,只有一個辦法:哭。申包胥在秦廳哭了七天七夜,終於感動秦哀公同意兵發楚國。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第4張

申包胥在舞臺上第三次露臉是給伍子胥寫第二封信:

伍子胥拆開楚軍的信,一看是申包胥寫的,大概意思是:

吳國君臣佔據郢都這麼長時間,說明楚國滅亡不了。我們是朋友,朋友的底線是相互成人之美,而不是互相傷害對方。我們二人不要再爲了 “覆楚”與“復楚”投入心思了。你適可而止,我也把握分寸,你應該理解我說的意思。

伍子胥回信說:“今太子建之子勝,餬口於吳,未有寸土,楚若能歸勝,使奉故太子之祀,某敢不退避,以成吾子之志。”你請求楚王把太子建的兒子勝安置各地方保證不再傷害他,一切都好說。楚王君臣最後答應。

到此,小編認爲,申包胥的忠君愛國曆程應該結束了。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第5張

申包胥在舞臺上第四次露臉是對待楚昭王的態度:

楚昭王認爲申包胥這次功勞最大,決定封他爲右尹的大官。申包胥說:“臣之乞師於秦,爲君也,非爲身也,君既返國,臣志遂矣,敢因以爲利乎?”。

我是您的臣子,我請救兵是爲了國君您的安危,不是爲了我自己。我盡到了臣子應該做的義務,讓您安全返國,目的已經達到。這是我的份內職責,盡職盡責怎麼又貪額外之利呢?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可又一想,難道除了你申包胥,所有大臣都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嗎?你既然是爲君着想,那麼做一個右尹,多做些工作,爲君分擔點辛苦,難道不應該?你這樣刻意撂挑子不幹,是忠君,還是要挾國君?是嫌官職小還是嫌麻煩不想多幹活?再退一步想,你過去在楚平王時代盡心幹活算什麼?

這種做法很像當年晉文公逃亡時的介子推,介子推也是這樣,晉文公後來很誠懇的進山找他,他竟然揹着老孃躲進深山,徹底惹惱了晉文公,一把火把他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樹下。

按小編的理解,只能說明一點,申包胥想學介子推,做純度百分之百、不附帶任何附加條件的純臣榜樣,妄圖以此永遠作爲後世的標杆,流芳百世!

接下來的確如此。楚昭王堅決要求他當官,爲楚國盡一把力,爲君分憂也算是盡忠嗎!申包胥帶着孩子老婆也向深山躲藏。

申包胥:春秋時期楚國一個令人費解的人物 第6張

他老婆實在不理解。就問:“子勞形疲神,以乞秦師,而定楚國,賞其分也,又何逃乎?”申包胥這樣忽悠他老婆:“我當初太重朋友情意,把忠君放在了次要位置,沒有阻止伍子胥破楚,這是我沒有盡到做臣子的責任,這是犯罪啊!請救兵是爲了贖罪,現在等於是將功抵罪,我如果掩蓋我的罪過去享受功勞,這褻瀆了我高貴的品格,這樣做是多麼的羞恥啊!”,老婆說什麼呢?嫁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跟着走吧!

如果時間可以穿越,我就想問一下這位申包胥先生:假如你當初把伍子胥抓住送給楚平王,砍了頭,你感到恥辱嗎?

高雅一點說;你申包胥前半生忠君,後半生要君;通俗一點說:傻子一個!

申包胥最終和介子推一樣逃入深山,一輩子也沒有出來。

申包胥也沒有割掉身上一塊肉給楚昭王吃,楚昭王也沒有像晉文公那樣下勁兒找,昭王嘴上不說,心理一定嘿嘿笑着說:真他媽一個傻蛋!爲了管好楚國,他還是順着申包胥的意思,給他老家的小衚衕做了大門,找個石匠,刻了個橫幅石頭牌子:“忠臣之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