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裏克殺了二君和一大夫,他最後結局怎麼樣?

裏克殺了二君和一大夫,他最後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裏克,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看看。

就在裏克開始稱病不上朝的一個月後,“驪姬之亂”就爆發了,這難道是巧合嗎?

裏克的行爲,應了丕鄭所言——“況固其謀也,彼有成矣,難以得間。”丕鄭並不同意裏克看似“明哲保身”的做法,卻也不支持驪姬。在丕鄭眼中,他自己要盡人臣的本分,自己的君主晉獻公怎麼想,他就怎麼做。

裏克殺了二君和一大夫,他最後結局怎麼樣?

那麼,晉獻公的真實想法究竟是什麼呢?

晉獻公在位期間,任用了士蒍、荀息、韓萬、狐突、裏克等人,勵精圖治,帶領晉國從“一軍”小國,變成了“二軍”次國。不僅如此,他還爲了鞏固政權而“盡殺羣公子”,展現出了強勢的執政能力。他甚至還在“驪姬之亂”後,接連滅虞國、滅虢國。正是他一手帶領着晉國,漸漸成爲了春秋時期的強國。

試問,如此雄才偉略的國君,難道真的有可能被驪姬矇在鼓裏,甚至任其擺佈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申生之死,其實就是晉獻公一手策劃和導演的,否則一場明目張膽的“奪嫡大戲”,若無晉獻公在背後撐腰,奚齊哪有可能演得下去?

裏克是何等狡詐的人物!若非他早已知曉了晉獻公的真實心意,豈能毫不猶豫地稱病不上朝,又冷漠地對待萌芽中的“驪姬之亂”?

裏克先是放任驪姬的所作所爲,然後待晉獻公去世後,又違背了晉獻公之命,果斷地殺掉了太子奚齊、卓子,並逼死了忠臣荀息。由此可見,裏克的所作所爲,非但不是爲了晉國的安定,反而是要趁着晉國內亂的機會,再迎回其他公子,以便自己能夠掌控晉國的主政權。

裏克在迎重耳不成之後,把自己的目標指向了夷吾:他在確認重耳無意返回晉國之後,並未停止立新君的企圖和動作,反而把目光轉向了樑國,欲迎夷吾回國。

夷吾一直有繼位爲君的高度意願。然而,此時裏克的行動立刻引起夷吾身邊人呂省和郤芮的質疑,他們提醒夷吾一定要注意裏克的動機,因爲此時在晉國國內,尚有其他公子可以立。不僅如此,裏克既然已經殺死了奚齊、卓子,那麼他再殺死夷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裏克的行爲,很可能其中有詐。所以,對夷吾來說,無論如何還是得憑藉秦國之力返回晉國。這是最好的選擇,否則恐怕會有危險。

於是郤芮前往秦國,與秦國約定:如能出兵協助,那麼等到夷吾回國繼位,就將河東列城送給秦國。與此同時,寫信告知裏克:只要你支持夷吾,事成之後你就將被賜封汾陽之邑。

由此可見,雖然一樣是擁立夷吾繼位,但呂省和郤芮一直在主導着整個過程。

其實想想也知道,畢竟在此時晉國的亂局中,誰能掌握主導權,就能在以後掌握更多的權力。而失勢者只能任人宰割,這從裏克後來被殺,就可窺見一二。

那麼,夷吾既然已經給出承諾,爲何會失信於裏克呢?

裏克殺了二君和一大夫,他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實際上,從一開始,夷吾就根本無意將土地送給裏克。裏克先後殺了奚齊、卓子,又逼死了荀息,別說之前允諾賞賜的土地不可能兌現,待夷吾繼位爲晉惠公後,更要除掉裏克以絕後患。

只是裏克既然能接連殺死太子,可見他亦非等閒之輩。因此晉惠公刻意先派裏克的黨羽丕鄭出使秦國,其目的就是要孤立裏克。不久後,周天子派使者會同秦國及當時的霸主齊國,一同到了晉國,此時晉國的政局也趨於穩定,晉惠公隨即開始處理裏克一事。

面對裏克,晉惠公直接將其賜死。爲何晉惠公對裏克非得殺之而後快?是否由於裏克在晉國扮演的角色,讓晉惠公有所顧忌?

猶記得,先前裏克還有意迎接夷吾回國,但我們都知道,這僅僅是裏克迎重耳不成的“下下策”,相信晉惠公也很清楚這一點。裏克最終由於情勢所迫,只好放棄重耳,請夷吾回國,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夷吾的積極主動。這種特質也顯示出,夷吾並不像彼時重耳那樣容易受到控制。最終夷吾在呂省、郤芮以及秦軍的護送下回國繼位,可以料到,此時裏克已經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晉惠公要動手殺他只是早晚的事。

於是晉惠公以“裏克仍有叛變之嫌”爲由,將他賜死。裏克即便不接受這樣“莫須有”的罪名,但此時晉惠公大權在握,他毫無反抗之力,最後也只能選擇伏劍自縊。

綜上所述,雖然晉惠公心中明白,如果當時沒有裏克的支持,他是無法返回晉國繼位的,但是從之前的種種事情,都可以看出,裏克不僅有二心,而且還居心叵測,更何況他還殺了二君和一大夫!

對晉惠公而言,裏克其心、其行,都可誅。如果晉惠公不殺他,如何建立國君威信?又如何讓國內大夫臣服?

因此,當晉惠公主政後,裏克當然難逃死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