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分封的異姓諸侯王,大多不是出於他的本意,當時劉邦的實力太弱,他只能依靠分封來拉攏人才替他打天下,直到項羽兵敗,劉邦分封了七位姓諸侯王,後來他們聯名上書,請求劉邦稱帝。

劉邦稱帝以後開始對異姓諸侯王大清洗,他們不是被殺就是受到降級處分,連劉邦的女婿都沒有逃過這場厄運,只有長沙王吳芮得以善終,而且長沙王的爵位還世襲了五代,非常罕見,那麼吳芮爲什麼能夠逃過劉邦的魔掌?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其他六位異姓諸侯王爲何被殺被貶說起。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劉邦劇照

(一)燕王臧荼

臧荼本來是燕王韓廣手下的將領,韓廣是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燕國老百姓所立的燕王。項羽分封18路諸侯王時,因臧荼救趙有功被封爲燕王,項羽將原來的燕王徙封爲遼東王。

劉邦在滎陽戰敗以後,爲了分散項羽的力量,派韓信開闢北方戰場。韓信滅魏、滅趙以後,燕王臧荼覺得自己不是韓信的對手,於是叛楚歸漢。

項羽兵敗以後,劉邦對項羽的部下下達誅殺令,臧荼很害怕,他本來是項羽封的諸侯王,後來投降劉邦,雖然劉邦承認了自己燕王的地位,但是也改變不了易主的事實,加之齊王田橫在赴京的途中自殺,臧荼認爲只要原來不是劉邦陣營的,可能都難逃一死,於是臧荼起兵叛漢。劉邦得知臧荼叛漢以後,御駕親征,很快平息叛亂,臧荼兵敗被殺。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2張

臧荼雕像

(二)韓王信

韓王信是韓襄王之孫,他與三傑之一的韓信同名同姓,史學家爲了區分他們,稱韓襄王的孫子爲“韓王信”,韓王信是正宗韓國國君後裔。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張良協助韓王成收復韓地時,偶然發現了韓王信,後來他投靠了劉邦。劉邦發現立六國國君的後裔爲王在當地特別有號召力,於是劉邦對韓王信說:“只要你拿下韓地,我就封你做韓王。”劉邦可謂是老奸巨猾,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幹部的積極性,還能拉攏人才。

韓王信拿下韓地以後,劉邦信守承諾封他爲韓王。劉邦登基稱帝以後,覺得韓地是戰略要地,把韓王信派往代地抵禦匈奴,結果韓王信遷往代地沒多久,匈奴的單于率領20萬大軍將代國層層包圍。

韓王信一邊派人去漢朝搬救兵,一邊派使者跟匈奴談判,劉邦誤以爲韓王信要投降匈奴,於是派人斥責韓王信,韓王信畏懼劉邦,選擇投靠了匈奴,後來劉邦派人勸韓王信歸降漢朝,韓王信因怕劉邦殺他,誓死不歸漢,最後兵敗被殺。

(三)楚王韓信

至於韓信爲什麼被殺,可能很多人認爲是因爲他功高蓋主,其實韓信被殺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比如他不應該向劉邦討封,更不應該在劉邦危難之際不出手相救,本來劉邦就忌憚他,韓信的做法讓劉邦越來越猜忌他。

所以項羽兵敗以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奪取韓信的兵權,將他徙封爲楚王。韓信到楚國後不久,就有人誣告他謀反,被劉邦逮捕囚禁在皇宮內,韓信從此以後每天鬱鬱寡歡,常常藉口有病不上朝,後來因謀反被殺。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3張

韓信劇照

(四)樑王彭越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各地紛紛響應,彭越也集聚了一百多人高舉反秦大旗,後來歸降劉邦,成爲劉邦手下三大將領之一。彭越跟韓信犯了一樣的錯誤,當初劉邦圍困於固陵時,彭越沒有執行劉邦的軍令,他想做諸侯王,但是劉邦一直沒有封他。

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許諾封彭越爲樑王,彭越纔出兵,不執行軍令爲他的悲劇埋下伏筆。其實彭越並沒有稱帝之志,他只想做諸侯王。

公元前197年,陳豨叛漢,劉邦御駕親征,並要求彭越出兵支援,彭越卻以身體不適爲由婉拒劉邦,他只派了一位將領率軍協助劉邦平叛,劉邦爲此派人斥責彭越,彭越感到十分害怕,準備親自向劉邦請罪。此時有人勸誡彭越說:“去見劉邦,凶多吉少,不如我們也反”,彭越聽後不理睬,繼續稱病不見劉邦。

說來也巧,就在此時彭越手下的太僕,因得罪了彭越,彭越對他起了殺念,太僕藉此機會誣告彭越謀反。劉邦隨即逮捕彭越,廢除他的封國,將其流放巴蜀。

彭越在去往巴蜀的途中遇到呂后,呂后把他帶回洛陽,勸劉邦不要放虎歸山,後來在呂后的策劃下,彭越被殺。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4張

彭越畫像

(五)淮南王英布

英布最初是項羽手下的猛將,後來跟項羽發生矛盾,劉邦藉此機會策反英布,封其爲淮南王,英布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至於英布怎麼被殺,跟一個人有關,他就是中大夫賁赫,賁赫跟英布之間有些誤會,英布想處死賁赫,賁赫連夜逃跑向劉邦誣告英布謀反。

劉邦聽後也是半信半疑,便問計於蕭何,蕭何認爲英布不會謀反,可能是遭仇家陷害,於是劉邦派人調查英布謀反一事,英布知道中央調查他以後,斷定賁赫一定在劉邦面前誣告自己,加之韓信、彭越的前車之鑑,英布毫不猶豫發動叛亂,劉邦御駕親征成功鎮壓起義,英布兵敗被殺。

(六)趙王張耳

張耳是魏國的名士,魏國滅亡以後,張耳移居外黃。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張耳積極響應,成爲陳勝手下的謀士,後來投靠劉邦,劉邦還把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許配給張耳的兒子張敖。韓信滅趙以後,劉邦封張耳爲趙王,可惜的是,張耳在趙地爲王僅一年便去世了。

張耳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張敖世襲了他的爵位,張敖本來是劉邦的女婿,爲何也被廢?其實趙王張耳對岳父大人劉邦非常恭敬,也很孝順,還親自爲他端飯菜,但是劉邦卻常常辱罵張敖,每次都罵得很難聽。趙國的老臣們看不下去了,他們祕密殺害劉邦,卻以失敗而告終,刺殺劉邦之事張敖從頭到尾都不知情。

刺殺劉邦失敗以後,劉邦逮捕參與謀殺的大臣,對他們嚴刑拷打,但是趙國大臣堅持一人做事一人當,謀殺與趙王張敖無關,加之丈母孃呂后的緣故,張敖被無罪釋放,但是王位是保不住了,最後被劉邦降爲侯。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5張

張耳劇照

(七)長沙王吳芮爲何能夠得以善終?

當劉邦分封的七個異姓諸侯王被殺被廢以後,吳芮是唯一一個還沒有被解決的異姓諸侯王,劉邦對功臣的猜忌大家有目共睹,連劉邦最信任的蕭何都被猜忌,爲什麼吳芮能夠善終呢?

其實吳芮一生最幸運的是結識了張良,吳芮在項羽分封18路諸侯王時,被項羽封爲衡山王,後來在張良的勸說下降漢。

張良在劉邦登基以後,辭官隱退,並向吳芮獻出生存之道,吳芮採納張良的建議,做事不出風頭,行事低調,不僅將自己大部分領土讓給劉家人,還把自己的精銳部隊調到劉賈麾下,劉賈是劉邦的堂兄,所以說吳芮能夠得以善終,主要是有高人指點。

劉邦分封的七位諸侯王分別是誰?七位諸侯王的結局分別是什麼? 第6張

張良劇照

長沙王吳芮不僅善終,而且王位還傳了五代,最後沒能傳承下去,是因爲吳氏沒有後代可傳。

所以說功高蓋主不一定不能善終,主要看你怎麼跟領導周旋,其他被殺的異姓諸侯王,自身都存在一些問題,並非都是劉邦一人的責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