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晚年殺掉韓信、彭越等人,爲什麼卻放過張良?

劉邦晚年殺掉韓信、彭越等人,爲什麼卻放過張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劉邦後來曾評價張良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從中可見張良的驚人能力,他善於出奇謀,多次讓劉邦從中受益,幫助劉邦從低谷走向輝煌,是劉邦最爲倚重的大臣之一,因此讓劉邦十分信任,甚至到了依賴的境地。比如劉邦率軍攻入咸陽,一時被富貴矇住了眼睛,想留宿宮中,盡享榮華,當時樊噲力勸劉邦,劉邦不聽,依舊留宿宮中。

但此事被張良知道了,張良就對劉邦說:“秦王做了很多不義的事情,所以纔會滅亡,現在您已經剷除了天下的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節儉爲主,現在您剛率軍入秦地,就沉溺在富國之中,這不是助紂爲虐嗎?”,劉邦聽後,瞬間醒悟,於是封存秦宮財物,還軍霸上,整頓軍隊,並約法三章,此舉讓秦地百姓十分擁護劉邦。

鴻門宴前,張良知道劉邦此去必有生命危險,於是暗中與劉邦商量。等到劉邦見到項羽,劉邦就按張良的計謀行事,說明了原因,說明立場,使得項羽怒氣頓時消散。鴻門宴中,范增一直想殺掉劉邦,並讓項莊舞劍趁機擊殺劉邦,張良看在眼中,於是讓項伯、樊噲前來相助,項伯舞劍護住劉邦,而樊噲則仗義直言,爲劉邦說情,最後使得項羽放過了劉邦,劉邦因此脫險。

劉邦晚年殺掉韓信、彭越等人,爲什麼卻放過張良?

後來韓信攻佔齊地後,便給劉邦上書說:“齊國這個地方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應該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這樣齊地纔會安穩,我希望我能代理齊王,這樣將對形勢有利”。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十分危急,看了韓信的上書後,劉邦十分氣憤,因此破口大罵韓信。

張良知道後,用腳踩劉邦的腳,並靠近劉邦說:“現在漢軍處於不利的境地,韓信想稱王就讓他稱王,讓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叛亂”,劉邦聽後恍然大悟,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爲齊王,並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事實證明,張良做的十分正確,正是穩住了韓信,並利用了韓信的力量,劉邦最後才能問鼎天下。

還有一次,天下剛剛平定,很多將領都在一起討論,劉邦不明原因,於是問張良:“他們都在那說些什麼?”張良說:“在討論造反的事”,劉邦聽後大驚,於是問道:“那我該怎麼辦?”張良說:“你平時最恨誰?”,劉邦說:“最恨雍齒”,張良說:“那就好辦了,你現在馬上封賞雍齒,他們見雍齒都受封賞了,自然就安心了”,劉邦於是馬上封賞了雍齒,羣臣見狀,皆大歡喜,紛紛議論說:“劉邦向來忌恨雍齒,現在連雍齒都被封賞了,我們就不必再憂慮了。”

像這樣的計謀不勝枚舉,劉邦每每遇到困難,必向張良問計,由此就產生了一種依賴關係,這種關係使得劉邦離不開張良,所以劉邦一直視張良爲自己的心腹,對其信任有加,不曾有過殺他的念頭。

劉邦晚年殺掉韓信、彭越等人,爲什麼卻放過張良? 第2張

有恩於呂后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爲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呂后到晚年已經年老色衰了,此時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更喜歡與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劉邦覺得劉如意很像自己,於是就起了改易太子之意。劉邦的意圖讓大臣們知道了,大臣們就紛紛反對,但絲毫沒有改變劉邦的意圖。呂后得知自己的兒子劉盈將被廢,於是十分着急,一時間沒有了對策。這時呂后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張良。

張良聽說此事後,對呂后說:“口舌難保太子”,於是讓呂后請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隨後,呂后用盡辦法請來了商山四皓,這四位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者,但他們節義清高,名聲在外,皆有很高的品行。這四位老者天天跟在太子劉盈的身後,特別引人注目。不久劉邦就知道了,劉邦聽說是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大爲驚訝,因爲劉邦曾多次請他們出山,但都未能如願,結果卻被太子請出來了,於是劉邦覺得太子劉盈已經羽翼豐滿,難以動搖了,遂打消了改立太子之事,後來劉邦駕崩,劉盈順利繼承了帝位。

這使得呂后十分感激張良,要知道韓信之死,與呂后有關,彭越之死,也與呂后有關,呂后一直充當着殺手的角色,但張良因爲太子一事有恩於呂后,所以呂后放過了張良,其實這正是張良的聰明之處,既讓呂后感恩,又保全了自己。

懂得功成身退

張良十分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一開始他輔佐劉邦是以“帝師”的身份出場,而等到劉邦平定天下後,張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角,甚至不再過問朝事,而是一心求道。這正如《道德經》中所言:“功成身退,天之道”,張良知道敵國滅,謀臣亡的道理,所以選擇了隱退,也叫急流勇退,跟着赤松子雲遊四方,而韓信、英布等人卻不懂得這個道理,最後身死人亡。

另外,張良在輔佐劉邦的過程中,只獻良計,從未掌握過兵權,因此十分讓劉邦、呂后放心,而那些擁有軍權的將領,最後都將一一被剷除。張良是謀士,對劉邦而言,沒有那麼大的威脅,因爲一個謀臣即使造反,也掀起不了什麼風浪,這也使得張良能夠保全自己。

《史記·留侯世家》:“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最後,張良體弱多病,最後崇信辟穀之術,常常不吃飯,一心修道。呂后聽說後,於是勸說張良道:“人生如同白駒過隙,不要苦了自己,還是要食人間煙火”,於是張良開始繼續吃飯了,其實張良只是藉此舉釋放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就是我連飯都不想吃,還哪有力氣與你們爭天下呢?呂后當然明白張良的用意,所以用暗語告訴張良:“你繼續食人間煙火吧,我們不會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