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後金四大貝勒,他們分別是誰?

盤點後金四大貝勒,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四大貝勒”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登基爲汗時,就設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他們四人稱和碩貝勒,“地位均等,共議國政,各置官屬”。努爾哈赤命“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然而僅僅數年之後,隨着努爾哈赤的離世,“四大貝勒”制度也隨之名存實亡,他們四人的命運也發生改變,有人即位爲帝,有人卻被圈禁致死!

愛新覺羅·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爲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努爾哈赤逝世後,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但擁戴之功並沒有給代善帶來什麼殊榮,相反的是,因爲他的年長尊貴,身爲大汗的皇太極對其處處打壓。1636年(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爲大清,冊封大貝勒代善爲和碩禮親王,其子嶽託爲和碩成親王,世襲罔替。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後,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順治五年(1648年)十月,代善病死於北京,終年66歲 。賜祭葬,立碑紀功,諡曰烈,配享太廟。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佔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嶽託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愛新覺羅·阿敏,四大貝勒之一,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次子。曾參與薩爾滸、滅葉赫、克瀋陽、遼陽等戰役;皇太極時期,統兵攻打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求和,戰功赫赫。但阿敏性格桀驁不馴,不遵上命,常常頂撞皇太極,令後者深惡之。天聰四年(1630年),因阿敏棄城而走,損兵失地,皇太極大怒,召諸貝勒共議阿敏棄城而走、心懷異志、謀求自立等罪,最後皇太極下詔將其永遠圈禁,罰沒財產。崇德五年(1640年)十一月,阿敏在禁所中抑鬱而死,阿敏有子六人,除了愛爾禮獲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盤點後金四大貝勒,他們分別是誰?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四大貝勒之一,努爾哈赤第五子。少時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拉部,英勇善戰,後又參加了薩爾滸大戰,先隨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全殲明總兵杜鬆所率的六萬明軍,又南下殲滅劉綎部四萬餘衆,勇不可擋。皇太極即位後,莽古爾泰數次率軍進攻明軍,斬俘甚衆,屢立戰功。天聰六年(1632年)冬,莽古爾泰抑鬱成疾,暴病而亡,時年四十五歲。莽古爾泰死後兩年被揭發有謀上之罪,最後以大逆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爲多羅貝勒,莽古爾泰餘子被廢黜宗室資格,子孫由黃帶子降爲紅帶子(這就是世人所說的秋後算賬)。

盤點後金四大貝勒,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四大貝勒中惟一的贏家。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嫺熟, 戰功卓著。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即位之後皇太極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繼而尋機削除異已,剷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得到鞏固,並“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主政務。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廟號太宗,葬瀋陽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