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著名的遼東三傑 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明末著名的遼東三傑 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遼東三傑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遼東三傑是指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他們都是明末軍事統帥,在大明王朝在遼東抗擊後金入侵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及傑出貢獻,被後人尊稱爲遼東三傑。

明末著名的遼東三傑 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1、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人,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啓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淪爲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黨爭,以前雖爲楚黨,但與東林黨關係密切,且與東林六君子也關係匪淺。並傳言有楊漣彈劾閹黨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後爲閹黨所害,天啓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明末著名的遼東三傑 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第2張

2、孫承宗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爲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

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爲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勳卓著,後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

崇禎元年(1628年),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進入長城以內,京師告急,又是在危殆時刻,孫承宗蒙詔起用,起家陛見,議守京師,出鎮通州,調度援軍、追還潰將,重鎮山海,襲擾敵後,迫敵出塞,收復四鎮,再整關寧,卻遭權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陽縣住七年。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後自縊而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獲追贈太師,諡號“文忠”;清高宗時追諡“忠定”。

3、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爲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啓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爲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