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寇準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自古以來,新皇登基後,爲了籠絡人心,都要封賞天下、給大家加官晉爵。對於這個問題,劉娥沒花費一錢一物,就把羣臣給征服了。

原來,丁謂倒臺後,很多官員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因爲,丁謂大權獨攬時,爲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很多官員都給丁謂遞過表示順從的書信。

如今,這些書信就在丁謂的府裏,如果劉娥願意的話,她完全可以憑藉這些證據,給他們貼上一個“丁謂同黨”的標籤,一起發配到海南島!

然而,羣臣眼中的罪證,卻成爲劉娥收買人心的最好禮物。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剷除丁謂後,劉娥第一時間頒佈了一道聖旨——中外臣僚曾有與丁謂往來者,一切不問。

此外,爲了消除大家的戒心,劉娥當着羣臣的面,放了一把大火,把羣臣與丁謂交好的書信,都給燒了。目睹了這一切後,宋朝官員都長噓一口氣。

以上,就是劉娥賜給羣臣的恩。

對待自己人,用恩足矣;但對待外人,則只能施威,這纔是唯一的正道。

下面,就是劉娥送給敵國的威。

這個威,就是用強硬政策,向遼國宣佈自己的主權。

宋真宗下葬後,劉娥立刻送給遼國一封外交文書。在這封文書中,劉娥不僅告知了先皇病逝的消息,還告訴了遼國一個事實——現在,我們宋朝換皇帝了。但是皇帝還小,一切由我做主。以後有事,要找我商量。

我是誰呢?我是劉娥,你的劉大嫂,你們遼國傳說裏的那位強悍無比的宋朝劉太后!

如果不相信你大嫂實力的話,請看看宋朝現在的年號,就會一目瞭然了。

宋朝現在的年號,叫作“天聖”!

何爲“天聖”?“二人聖”是也!

可見,劉娥就是要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如今這個宋朝,是太后和皇帝共同治理的國家,你們誰敢不服?

當時,耶律隆緒看完文書後,要回信呀。對於這個問題,遼聖宗想了一會兒,轉身對一旁的蕭皇后道:“我看這個回信,還是你寫吧。一來,你們都是女子,互相通信方便;二來,我也讓你在南朝露露臉,增加一些威望。”

就這樣,在這封強勢的“宣佈主權”書信的作用下,劉娥在異族人眼中,變成了一個地道的強勢媳婦,一個不亞於蕭太后的強悍女子。從此以後,遼國人再也不敢輕視這位大嫂了。

遼國人不敢輕視劉娥的現象,竟然起到了連帶的效果。得知劉娥的強悍本色後,西夏的李德明也服軟了,再次聲稱自己叫“趙德明”,並派使者上京。在弔唁宋真宗的同時,也來窺視一下這位傳說中連遼人都“害怕”的劉太后。

此後,李德明一直很乖,他一直聽從劉娥的領導,再也沒有窺視過中原。

至此,在劉太后的恩威並施下,政權平穩地完成了過渡,邊境一片良好,朝廷也一片和諧。

接下來,劉娥就要處理那兩個前朝的餘孽了。

那兩個前朝餘孽,就是那對歡喜冤家——丁謂、寇準。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第2張

丁謂在崖州待了三年後,因爲表現良好,最終,被劉娥赦免,得以遷回內地,在雷州一代居住(後遷徙至道州)。

後來,爲了改善生活水平,丁謂頻繁向朝廷示好,並用“九萬里鵬容出海,一千年鶴許歸還”的詩詞打動了皇帝。

宋仁宗親政後,寬恕了丁謂,允許他在光州(今河南潢川縣)安家落戶,並授予了他一個祕書監的官職。

在光州居住期間,丁謂雖重返官場,卻再無執政的想法。晚年的他,徹底皈依佛門,不再過問世事了。

也許經過了太多的宦海沉浮,丁謂早已看透了世間百態,他大徹大悟,潛心修佛,尋求一個真正的解脫。

宋仁宗嘉祐四年(1037年),丁謂得到了解脫,他病逝於光州,享年71歲,也算是一個長壽之人了。

蓋棺論定一下吧:

綜觀丁謂的一生,可謂毀過於譽,令人唏噓不已。

早年時,丁謂以一代才子的身份進入政壇,備受矚目;他又以幹練精明的工作態度,得到了一個“能臣”的美名。當時,所有人都認爲,丁謂將成爲韓愈、柳宗元式的人物,成爲一個治世之能臣、文壇之領袖,他甚至能替代歐陽修,成爲“宋六家”之首。

然而,在官場之路上,丁謂卻選擇了一條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的道路,弄權禍國、害人害己,最終成爲楊國忠、李林甫式的人物。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丁謂的一生,足以成爲一部經典的人生教科書,留給後人,慢慢品味。

當然,雖然丁謂的結局不怎麼好,但是比起下一位則要好得多。

這一位,就是寇準。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第3張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閏九月初七,一代名相寇準病死在了“到海只十里”的雷州,享年62歲。

此時此刻,距離寇準金榜題名、進入仕途,已經過去了43年;此時此刻,距離他遊說太宗,冊立趙恆爲太子,已經過了29年;此時此刻,距離他用一己之力,簽署澶淵之盟,已經過去了19年;此時此刻,距離他第五次被轟出京城,被貶入雷州,僅僅過去了一年零七個月。

寇準一生所有的光榮與恥辱,都將伴隨他的死,被永遠地塵封在歷史的長河裏。然而,寇準雖然死了,他的動靜依舊巨大無比,依舊餘波未平。

因爲,寇準死後,一場轟轟烈烈的“遷墳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並以一種特殊的形式被記錄在了歷史裏。

原來,寇準死後,他的夫人宋氏(寇準的夫人叫宋娥,是趙匡胤宋皇后的小妹)上書朝廷,希望把寇準的靈柩運回長安,埋入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寇家的祖墳內。

在當時那個葉落歸根、入土爲安的年代裏,宋氏的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朝廷不管怎麼反對,也不能駁回。畢竟,寇準已經死了,你總不能讓寇準埋在雷州,當一個孤魂野鬼吧。

對於這個“本家親戚”的請求,劉娥沒有絲毫的反對,第一時間批准了。只不過,她依舊耍了一個小心眼。

當時,劉娥經過精心計算後,給了宋氏一筆運費,用來運送寇準的靈柩。然而,這筆運費,只夠把寇準的棺槨運到洛陽,就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

洛陽、長安……這兩個城市距離有多遠,衆所周知。從洛陽運送到長安,根本不需要多花幾個錢,劉娥也絕對付得起!而且,當時的大宋王朝,也不在乎這幾個錢。然而,在前宰相的喪事上,大宋王朝卻如此摳門。可見,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種結果說明了什麼——劉娥這麼搞,就是誠心噁心寇準了。她就是不給寇準繼續“前進”的經費,讓寇準看着自己的祖墳,近在眼前,卻無可奈何,只能獨自傷悲。

看來,劉娥對寇準的恨,真是至死不渝。即使寇準死了,這個女人也不能釋懷。

當然了,不給寇準的棺槨撥經費,除了噁心寇準外,劉娥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用義——這個女人在殺雞儆猴,她要用寇準這個死人做一次試探,看看官場的反應如何,羣臣是不是臣服自己。

這次試探的結果非常好,羣臣的反應非常平淡。當時,明知道劉娥這樣做不對,是在欺負寇準,但是,爲了自己的前途,羣臣竟然沒有一個人給寇準說好話。這些人也沒有借錢給宋氏讓她繼續前進,帶着寇準的棺槨返回西安。

一羣軟蛋……

雖然羣臣的反應軟弱無比,但在民間,老百姓的反應卻強硬得多。沿途百姓皆發自內心地祭拜寇準,他們的這種舉動,也讓人感動不已。

寇準的靈柩北上時,凡所到之處,皆哭聲震天。

寇準的棺槨經過荊州公安縣(今湖北公安)時,當地有一個習俗,祭拜聖賢時,要砍下竹子,上面掛上紙錢,插在道路的兩側,以示尊敬。寇準的棺槨到來後,老百姓就用這種方式祭拜他。

寇準的棺槨離開後,居民就把這些竹子收集了起來,隨便找一個地方掩埋了。結果,第二年開春後,這些竹子竟然長了出來,形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

見此情景,荊州人大吃一驚,他們認爲這是寇準在天有靈,護佑蒼生了。於是,他們就把這片竹林叫作相公竹,並在這裏修建祠堂,安置了一面寇準的神牌,年年進貢,歲歲祈福。

荊州百姓的這種舉動,正如明朝聖賢王陽明說的那樣:“人人自有定盤針!”天下的公理和正義,不在掌權者的手中,也不在那些後世杜撰的歷史書中,更不在那些頂禮膜拜的廟堂之內,而是在天下人的心裏!

哪怕劉娥再迫害寇準,朝廷再誣告寇準,史書再玷污寇準(說他腐敗奢靡),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寇準依舊是他們的好宰相。

老百姓心裏的好人與壞人的衡量指標,其實非常簡單。

“一個人的行爲是否有罪,人們不必熟知法條,只需根據風俗習慣、社會道理、人之常情、自己的良心,便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斷。”這是美國陪審團判斷一個人有罪、還是沒罪的法則。同樣也適合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一個人物的成敗,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也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也不會明白朝廷那些什麼利害關係,他們只會用最簡單的、最原始的標準來衡量,辨別善惡,區別忠奸。

能夠結束戰爭,讓百姓免於兵禍;能夠爲民請命,替百姓說話;能夠體恤百姓的疾苦,真正爲百姓幹幾件實事。這種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人,纔是一個好官、一個好人。

僅此而已。

雖然寇準在安葬時,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只要百姓還愛戴這位好宰相,那麼總有一天,寇準都將受到應有的待遇。

不管多遠,這一天,也總會來到。

寇準爲北宋做出很多貢獻,爲何結局如此悽慘? 第4張

寇準病逝十年後,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終得平反。

這一天,宋仁宗下令,將寇準的靈柩運回下邽,讓他落葉歸根。與此同時,朝廷恢復寇準太子太傅、中書令、萊國公的官職。

兩年後,即宋仁宗景祐(1035年)七月,當平反工作結束後,宋仁宗正式賜予寇準一個諡號,以表其一生的功績。這個諡號叫“忠愍”。

根據諡號解釋:臨患不忘國曰忠;推賢盡誠曰忠;危身利國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盡節曰忠;身報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世篤勤勞曰忠;死衛社稷曰忠……寇準一生對國家、對朝廷、對百姓盡忠職守,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個“忠”字,寇準當得起。

再說“愍”,根據諡號解釋: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禍亂方作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可見,這個“愍”字,是一個同情類的諡號。這也充分說明,朝廷已經承認自己錯了,寇準確實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所以現在賜給他“忠愍”的諡號,算是對他謝罪。

至此,得到這麼一個諡號,寇準若在天有靈,也足以瞑目。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