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十八路諸侯兵馬數倍於董卓 他們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十八路諸侯兵馬數倍於董卓 他們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董卓和十八路諸侯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爲了遏制十常侍的勢力,建議天子下詔召西涼刺史董卓衰兵入京勤王。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董卓的兵馬還沒有趕到京師,何進便被十常侍用計騙入宮中殺死。朝廷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而兵強馬壯的董卓入京後,自然也就成了第一無二的權臣。他獨攬朝政,蔑視天子,天下人人慾除之而後快。直到曹操持七星刀刺殺董卓失敗,逃出京師起兵勤王后,由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十八路諸侯正式結盟,討伐董卓。可沒過多久,轟轟烈烈的討董聯盟便不歡而散。聯軍兵馬數倍於董卓,本來應該是勝券在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失敗呢?

首先,十八路諸侯雖然不是烏合之衆,可是他們都是離開根據地遠征,相對於能否擊敗董卓,諸侯們更在意的是自己帶大軍外出會盟了,自己的根據地會不會有危險。所以,他們手下的猛將和精兵八成都被他們用於留守城池了,討伐董卓即使失敗,大不了也就是各回各家。所以,除了孫堅之外聯軍也沒有什麼拔尖的猛將了。不要說要面對天下無敵的呂布,單單是一個華雄,便令十八路諸侯們傷透了腦筋。如果不是當時身爲馬弓手的關羽挺身而出,溫酒斬華雄,那麼這一戰,十八路諸侯可真的是要貽笑大方了。

十八路諸侯兵馬數倍於董卓 他們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其次,十八路諸侯中沒有像樣的謀士。要說聯軍中的謀略擔當,那就要數曹操了。可遺憾的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是曹操軍旅生涯中的第一次大型戰役,在此之前,曹操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像樣的戰鬥,戰略和戰術思想都比較青澀。而反觀董卓的謀士李儒,相對於曹操來說要老練的多了,他不僅在用兵方略上爲董卓出謀劃策,在很多方向性決策中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最令人心痛的是,曹操很多好的建議並沒有被袁紹採納,試想,本身雙方智囊的實力就有些差距,而作爲盟主的袁紹還不能察納雅言,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再者,十八路諸侯共同推舉袁紹爲盟主,而這位袁盟主根本沒有能力領導聯軍,後來的失敗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了。我們來看諸侯們推舉袁紹爲盟主的理由,是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總而言之,袁紹之所以成爲了盟主,並不是因爲他自身的能力,而是因爲他顯赫的家族背景。在後來袁紹與曹操的決戰中,曹操也準確地指出了袁紹不具備領導能力的弱點,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曹操才得以擊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十八路諸侯兵馬數倍於董卓 他們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第2張

最重要的是,這十八路諸侯都不是理想主義者,他們雖然打着匡扶大漢、討伐董卓的旗號,但是實際上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這十八路諸侯互相勾心鬥角,每個人都希望這這場大戰中讓其他人去與董卓進行拼殺,自己則保存實力,坐山觀虎鬥,企圖等到董卓被消滅之後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奪取戰果。大環境會影響人的行爲,諸侯們也不能例外。如果大多數人都在勾心鬥角、互相算計,那麼即使有個別人是真的想匡扶漢室,那麼他們也很難獨善其身。別人都在算計,如果自己沒有點防人之心怎麼可能生存的下去呢?

我們且不說別人,身爲盟主和糧草提調官的袁紹、袁術兄弟便帶了個爭權奪利的好頭。他們在先鋒孫堅勢如破竹、乘勝追擊的時候擔心他獨佔了剿滅董卓的大功,以後朝廷對孫堅的封賞會高於自己。於是他們便對孫堅加以掣肘,故意斷掉孫堅的糧草和援軍,導致他孤軍深入,中了呂布的埋伏,鎩羽而歸。而氣憤的孫堅前來質問袁氏兄弟時,他們只能將責任推到部下的身上,讓部下背了黑鍋。

十八路諸侯兵馬數倍於董卓 他們最後爲什麼會失敗 第3張

試想,戰事剛剛有了一點點起色,身爲盟主的袁紹和掌握盟軍糧草的袁術本來應該積極地爲先鋒提供支持,一鼓作氣將董卓的敗軍擊潰。可他們二人呢?一心想着如何爭奪朝廷的封賞,甚至爲此不惜令盟軍來之不易的優勢化爲泡影。就像還沒有賺到錢就幻想着怎麼花一樣,怎麼可能會有好結果呢?盟主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其他的諸侯了。所以,十八路諸侯最後不歡而散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心不齊,如果只是袁紹、袁術兄弟去討伐董卓的話,那麼以袁氏家族的勢力,也許真的可以消滅董卓,大漢江山也許就又可以延續幾百年了!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