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韓信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句話,韓信本是有能力跟劉、項三分天下的人,他選擇了效忠漢王劉邦。在項羽被滅了之後,“兔死狗烹、鷹盡弓藏。”韓信平定齊地後,問劉邦討個齊王來當。劉邦雖然很惱火,顧忌項羽還在,也是同意了。後來項羽死後,第一件事就是收了韓信的兵權。

可憐韓信從齊王改封楚王,衣錦還鄉後沒多久,又被貶爲淮陰侯。他被劉邦從雲夢一路綁着到洛陽,就因爲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當年威風凜凜的大王韓信,跟樊噲、灌嬰等爲伍,作爲劉邦妹夫的樊噲依然以王禮事之,這多少也是因爲在他心底,爲韓信叫屈。漢家的江山有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

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樑王彭越並稱“滅楚三傑”,三人都封王了,可是韓信是最早被褫奪王爵,也是最早被殺掉的。結束韓信性命的是呂后,韓信被棒殺於長樂宮鍾室,慘不慘?巨慘無比。

韓信臨終之前的遺言: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韓信臨死之前終於醒悟了,當年蒯通對他說了什麼呢?

其實蒯通是項羽派去的第二說客,項羽的愛將龍且死後,終於明白劉邦有了韓信,就好像掌握了核武器的美軍一樣。項王這才醒悟過來,原來天下大勢,都繫於韓信一身。他派的第一個說客是武涉。他直接挑明:

“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爲厚交,爲之盡力用兵,終爲之所擒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矣。”

武涉的話很明白,韓信你自以爲和漢王交厚,拼命爲他打仗,你終究逃不過爲他所擒的命運。你之所以能夠舒舒服服地坐在齊王的位置上,不過是因爲項王還活着。

武涉以韓信與項王有舊情爲由,勸韓信反漢和楚,三分天下。韓信是聽不見進去的,他還記恨着當年項羽怠慢他。《史記》所載: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爲信謝項王。’”

韓信當年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中,屢次獻計項羽都沒當一回事,韓信不想明珠暗投,從楚逃跑投奔漢。武涉說不通韓信,擅於相面的蒯通登場了,蒯通就比武涉高明,他先以爲韓信相面爲由,屏退左右:

“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

韓信馬上來了興趣:“何謂也?”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第2張

蒯通馬上進入正題,楚漢紛爭天下生民受累,中原大地白骨累累。楚人起於彭城,轉鬥逐北,兵困京索之間,不能再進一步,三年輾轉無功。漢王將十萬之衆,據山河之險無尺寸之功,敗滎陽,傷成皋,遊逃於宛、葉之間。一句話,楚漢兩家相持不下,無論楚王還是漢王都命懸一線之間,他們是死是活全在韓信一念之間。

蒯通這回沒說要韓信投奔項羽,而是建議他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蒯通連起兵的理由都替韓信想好了,以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間爲口號,舉義師制止楚漢火拼,天下必定聞風響應。按照蒯通謀劃的出兵路線,韓信只要以齊國爲根據地,挾燕、趙兩國屈服,從楚漢兩家兵力空虛的後背之地出兵,牽制住楚漢兩方兵力,自然是百姓感恩戴德,天下歸心。於韓信自己,稱王一方易如反掌。

這三分天下之計,如果讓司馬懿這樣的梟雄撞上了,肯定是聽之從之。奈何,韓信用兵如神不假,論男人的野心和眼光,他跟曹操、司馬懿這樣的梟雄,還差了一點點。韓信又搬出了劉邦待他恩重如山的說辭: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以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倍義乎?”

韓信說了這番話,中心思想無非是吃漢王飯就要爲漢王盡忠。如果他能夠預見日後種種,就不會這麼說了。此時的韓信,的確是傻得有些可愛。他傻於對君臣之義抱有幻想,而自己又不是個讓劉邦滿意的忠臣。真正能在劉邦手下得到善終的,要麼是樊噲這樣死忠派的武將,要麼是張良這種懂得急流勇退的謀臣。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第3張

韓信打下齊地之後,向劉邦要個“假王”來當,以功挾主,顯然是犯了忌諱的;韓信在大漢立國之後,對劉邦一系列削弱異姓王的動作是頗有微詞的,他從來就沒想過主動卸甲歸田。後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還算是仁慈的。看起來很講義氣的劉邦,對異姓諸侯王幾乎全部殺光。

蒯通知道說不動韓信,於是嘆到:

“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躉之致蟄;騏驥之躑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暗聾之指麾也。”

蒯通畢竟是不死心的,想用這番話刺激韓信,猛虎遲疑不決,還不如馬蜂、蠍子敢於放刺;駿馬徘徊不前,比不上劣馬的慢步行進;孟賁那樣的勇士猶豫不決,不如庸夫一定要達到目的的實幹;即便有虞舜、大禹的智慧,但閉口不說話,還不如聾啞人用手勢比劃。

這番話好狠,只可惜韓信沒有做猛虎的決心,他認爲自己於漢王功勞不小,怎麼地都能將齊王順順利利地做下去。可是事實,很打臉的。剻通勸不動韓信,估計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到了頭了,不久就裝病做算命先生去了。韓信跟劉邦聯手,在垓下滅了項羽。果然如武涉和蒯通所說的一樣,劉邦出其不意地奪了韓信的兵權,並改封他爲楚王。

韓信:歷史上最悲情的開國功臣,打下三分之二天下結局悲慘 第4張

這一手很明顯是不想讓韓信在齊地坐大,把他弄到楚國去,又沒有兵權,料想他在項羽舊地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韓信還是沒有什麼危機感的,衣錦還鄉之後賞賜了當年賜飯的漂母,還提拔那位給他胯下之辱的少年作楚國的中尉。

論心狠手辣,連劉邦的老婆他都不是對手,何況劉邦本尊呢?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後才得知韓信的死訊,他的心情是“且喜且憐之”。喜的是韓信是他最忌憚的人,終於被老婆幹掉了,不必他親自動手。韓信畢竟沒有謀反,如果是劉邦親自動手,道義上說不過去。憐之是因爲他自己明白,韓信英雄一世,爲他打下漢家江山,最後死於婦人之手。韓信明明有三分天,下跟自己叫板的機會,還是太優柔寡斷了。以韓信的軍事才華,項羽再世也未必是對手,如今死於宮廷陰謀,豈不是可憐可嘆?

韓信之死,真正要負責的是他自己。他始終太過於天真了,相信功勞可以保他一命。他不明白功高震主,君王賞無可賞,只有賜他一把刀了。韓信是大漢第一個無故被殺的功臣,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後一個。他前面有反了劉邦的燕王臧荼,後面有

被逼反匈奴的韓王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陳豨。不過,韓信是最慘的,他被夷三族,沒有後代活下來。以至於後來司馬遷寫《史記》,找不到韓信妻族和父母族的一點資料,韓信就像從天而降的人一樣。縱使他用兵如神,還是敗在權謀上。”

做不了三分天下的梟雄,要怪誰?還怪韓信自己,眼皮子淺,他的才華高於野心,所以在《史記》裏只屈居於《列傳》。如果不是當時一念之差,十二《本紀》裏有他一紀,也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