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胤禵爲什麼沒有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最終還被囚禁了起來?

胤禵爲什麼沒有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最終還被囚禁了起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胤禵的故事。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曹植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對於皇位的爭奪,不可謂是不激烈。從李世民到朱棣,大開殺戮之門的原因,就是爲了權力二字。至高無上的皇權,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傑爲之葬送自己的生命,對於這些人的紛爭,只要不影響到老百姓過日子,久而久之,都只會變成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要說爭奪皇位最爲激烈的,恐怕要數清朝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一代雄主康熙皇帝,年老昏聵,對於自己的統治開始鬆懈,對於自己的繼承人,也逐漸產生了猜忌。最終,當了數十年的太子被廢,寶座一空出來,就引起了當時其他皇子的爭相競爭。滿清王朝並不是嚴格遵守中原王朝的傳統嫡長子繼承製,對於他們來說,立賢比立長要更爲重要。

胤禵爲什麼沒有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最終還被囚禁了起來?

再加上康熙晚年疏於政事,他一手打造的康熙盛世正面臨崩潰的危險,因而他更加需要立一位賢能且有決心、有能力進行改革的皇子,從而接過他未盡的事業。這個人最終就是四皇子胤禛。

不過,他的登基卻也帶來了不少的歷史疑案,其中最爲出名的,恐怕就是所謂的“十四皇子”改成“於四皇子”這一段野史趣聞了。當然,現代人早已指出,聖旨是用滿漢雙語書寫,因而這種事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然而,十四皇子胤禵身上,確實有着許多的謎團。

十四皇子胤禵在西北掌兵多年,當時康熙突然病逝,四皇子胤禛繼位,是爲雍正皇帝。在雍正繼位以後,就立刻下旨將胤禵召回奔喪,在胤禵到京以後,又立刻將其囚禁。

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要是胤禵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按照當時的天下局勢,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不是嗎?

其實,胤禵之所以手握十萬大軍卻只能落入雍正圈套,主要在於他無法解決糧草,家眷和禮法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即使是在現代戰爭中,對於士兵的糧食也是極爲的看重。我國現在不僅有各種美味可口的自熱食品可供士兵填飽肚子,而且還有炊事車可以爲戰士們做出一頓新鮮的飯菜。可是在古代社會中,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當時胤禵所掌握的,主要是西北甘陝一帶的軍隊,他的十萬大軍,一直都是由年羹堯負責提供糧草。

也就是說,雖然西北的軍事力量掌握在四皇子胤禵手中,但是“七寸”卻被雍正牢牢的捏在手裏。糧草就是雍正的法寶,年羹堯就是雍正用來制約胤禵的人。沒有糧草,十萬大軍即便是即刻叛亂,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只要時間一長,胤禵的軍隊必然因爲沒有糧草而軍心渙散,甚至土崩瓦解。到時候都不用雍正皇帝親自派大軍圍剿,飢腸轆轆的士兵就已經足以將胤禵五花大綁交給朝廷。所以,胤禵纔沒法發動叛亂。

十萬大軍若是糧草充足,胤禵說不定還可以向西北聯合準噶爾汗國,西藏等勢力,從而逐鹿中原。可惜他並沒有糧草,也就沒有和別人談判的資本。

二、家眷在京,投鼠忌器

對於胤禵而言,還有一個問題,那便就是自己家眷都留在京城,一旦自己發動叛亂,那麼他們必然逃不掉雍正的毒手。

滿清王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將皇子全部都留在京師,爲的就是將這些天潢貴胄統統放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一方面不讓他們有機會干預地方政事,從而擾亂朝綱,或是欺壓百姓。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便於皇帝對他們進行監視。一旦他們有什麼不軌的舉動,皇帝就能夠立刻知曉,從而將危險掐滅在搖籃裏。

胤禵爲什麼沒有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最終還被囚禁了起來? 第2張

胤禵身爲皇子,自己的家自然安在北京城,而他雖然在西北帶兵,可是家眷依然留在北京城,這也是當時康熙的一種戰術,爲的就是能夠控制這些在外統兵的將領,即使是自己的兒子,在關鍵時刻,相信康熙絕對不會手軟。

換做雍正做了皇帝,對於胤禵的家人,他自然更加沒什麼感情。要說的話,胤禵還是雍正的同胞兄弟,他們的生母都是同一個人,只不過十四皇子胤禵被其他的妃嬪所領養,因而兩兄弟之間存在一些隔閡。既然雍正對於胤禵都想痛下殺手,對於胤禵留在京城的家人,他自然更加不會有什麼憐憫之心。

其實,除了胤禵的家人留在京城,當時在西北軍隊中,還有不少將領士兵的家眷同樣留在北京城內。這些將領士兵本身就是滿人,家眷留在北京也不足爲奇。帶着這樣的軍隊造反,胤禵心裏肯定十分清楚,幾乎沒有勝算。

即使,自己能夠捨棄妻兒老小,可是這些部下,又有誰能捨棄得下妻兒老小?要是雍正拿他們的妻兒老小前來要挾,保不住這些將領一個回身就會把胤禵的項上人頭,拿到雍正那裏去邀功請賞。

所以,胤禵出於自己和部下家屬的考慮,也不能出兵造反,否則只怕叛亂的消息一傳回京城,這些親人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三、禮法所繫,出師無名

胤禵在西北主持軍務,而康熙卻突然病逝,只留下一紙遺詔讓老四胤禛繼位,對於老十四胤禵來說,不管怎樣,都已經是大局已定,他幾乎沒有逆天改命的可能。

遠在西北的他,即使立刻回到京城,也是於事無補,京城之中早已經是胤禛的天下,那裏還容得他老十四胤禵說話。

再者,雍正皇帝繼位以後,是以皇帝的名義向他下詔,讓他回京弔喪,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有意義,也無法表達出來。康熙剛死,此時最應該,也最爲緊急的事情,正是康熙的喪事。胤禵心中有再多的不滿,也無法向京城百官和天下的臣民訴說。否則父親尚未下葬,屍骨未寒,兒子就鬧着說家產分配不公,這不是讓全天下人都看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的笑話嗎?

從禮法上面來講,胤禵根本就沒有任何表達對雍正繼位不滿的時機,他只要一開口說話,就必然會遭到百官百僚的駁斥,而等到康熙喪事辦完,相信他再怎麼說話,都只會讓雍正更加的想讓他死。

還有一個問題,那便是出師無名。在古代,中華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誰繼承皇位雖然百官力有所限,但是誰都不願意發生戰爭。而雍正皇帝雖然繼位十分的詭譎,但是從禮制上來講,雍正還是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胤禵爲什麼沒有帶着自己的十萬大軍發動叛亂,最終還被囚禁了起來? 第3張

此時,胤禵幾乎沒有出師叛亂的名義,雍正繼位伊始,尚且立足未穩,還沒有收拾皇子的舉動,明面上忙着操辦康熙的喪事,暗地裏忙着鞏固帝位,一切都沒有什麼爭議。

雍正給出的詔胤禵回京的理由無法抗拒,而胤禵出兵叛亂又沒有正當的理由,因而,胤禵只有乖乖的回到京城,不然等待他的,同樣不會有什麼好果子。

小結

自古無情帝王家,皇子們身在皇室之中,就必然有各方勢力爭相爭取,一旦跟某一方面勢力達成同盟,也就意味着皇子必須一路走到底,既沒有,也不能往後退縮。而皇權相爭的結果,只有一位勝利者,其他人都必須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胤禵在西北即使有着十萬大軍,卻依然敵不過在京城中的雍正,最後落得被囚禁的下場,要怪,就只能怪皇家之中無情可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