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伊闕之戰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在兵力懸殊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大軍

伊闕之戰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在兵力懸殊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大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白起成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秦國自從得了巴蜀之地以來,實力大增,頻頻東進進攻韓國和魏國。經過幾十年的戰爭,韓魏的領土已被秦國佔去了三分之一。韓魏都明白,縱有再多的城池也不會填滿秦國的胃口,這樣下去,早晚要受亡國之痛。因此韓魏一直等待着一個機會,收回故土。

在伊闕之戰前,齊國國勢正強,可以說齊國是當時的霸主。齊國於公元前341年在馬陵之戰打敗當時的霸主魏國,滅魏十萬大軍,俘魏太子申。可以說齊國已隱然有霸主之勢。但是秦國在之後於公元前330年吞併魏國河西,公元前328年吞併魏國上郡,公元前316年,秦司馬錯滅蜀,公元前312年吞併楚國漢中,公元前307年拔韓宜陽,秦國也在迅速崛起。

伊闕之戰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在兵力懸殊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大軍

公元前294年,秦國派白起,攻佔了韓國的重鎮新城。前293年,秦國蜀內爆發叛亂,秦國大將司馬錯領兵10幾萬在國內平叛,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秦國國內和東方邊境的空虛。 韓魏瞅準了這一不可多得的機遇,於是聯軍主動進攻秦國,發起“伊闕之戰”。

伊闕,位於今天洛陽龍門,號稱天子門戶,中原要道,對於這個地方,中國歷史上每個想要攻克洛陽,進逼關中的君主都不會陌生,兩千多年前,這裏也爆發了一次大戰,戰爭雙方是已經勢不可擋的秦國和韓,魏,東周三國聯軍,而這次戰爭還有一個可以記入史冊的是,一代名將,號稱“人屠”的殺神白起終於走上前臺,步入自己的輝煌時期。

伊闕地勢險要,位於洛陽以南,是秦國東出中原的必經之道。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闕,從前大禹疏導此山以通水。兩座山相對,遠望好像門闕,伊水從中間流過,向北流,所以稱爲伊闕。

伊闕之戰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在兵力懸殊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大軍 第2張

韓國和魏國的聯軍之中,韓國軍隊勢單力薄,韓軍主將暴鳶希望魏國盟軍軍隊打先鋒。魏軍主將是公孫喜,曾經追隨孟嘗君南攻楚懷王,西伐函谷關,他覺得韓軍雖然戰力不甚強,但是韓軍不但弩強,其堅甲、美盾、青銅頭盔、鐵幕,也都精良,所以他希望韓軍爲前鋒打頭陣。

戰爭中,秦將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

伊闕之戰中他消滅了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還奪取了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大片土地,至此一戰成名。之後,更是升職爲大良造,起兵伐魏,奪取我國城池六十一座,這一戰況爲秦國東出崤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伊闕之戰白起是如何一戰成名的 在兵力懸殊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大軍 第3張

再後來,因爲楚國日益衰微,秦國就對楚國展開攻勢,準備削弱楚國。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帶兵討伐楚國,楚國割地求和。次年再次伐楚,白起奪取了楚國鄢、鄧等五座城池。因爲秦國一連串的打擊,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白起也因此被封爲武安君,自此開始白起名震天下。

在兵力懸殊的伊闕之戰中,白起能率領秦軍打敗韓、魏聯軍,全殲聯軍二十四萬人,並且進一步擴大戰果殺死敵軍主將犀武,俘虜魏軍的主帥公孫喜,最後更是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這一戰況或許是對“伊闕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嗎?”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原本秦軍和韓、魏聯軍是處於兩軍對峙狀態。當時韓、魏、東周聯軍約有二十四萬人,而且以魏國將領公孫喜爲聯軍的主帥,而秦軍在兵力方面則是遠遠不及韓、魏等聯軍,據說只有十二萬餘人,造成兩軍對峙的局面還是因爲伊闕地勢險要,而且韓國和魏國兩軍主帥不合造成的,如果秦軍沒有改變,那麼伊闕之戰將會是以韓、魏、東周聯軍獲勝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