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可惜萬曆一句都沒聽懂

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可惜萬曆一句都沒聽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張居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身爲一位以十年強硬改革,爲大明朝漂亮續命的鐵腕政治家,萬曆首輔張居正拉仇恨極多。但是,哪怕最恨他入骨的政敵,卻也常服氣他優雅的風采。這位擁有“眉目軒朗”顏值的大明首輔,平日常一襲華貴衣服示人,舉止談吐更風采十足,簡單幾句充滿磁性聲音,就輕鬆切中問題關鍵。舉重若輕的優雅風采,堪稱明代首輔裏的頭號男神。

不過,這位“優雅男神”張居正,一生大刀闊斧,卻也有不顧“風采”撂狠話的時候。

比如下面這幾句狠話,其中更有粗話,卻是清一色話粗理不粗,字字句句戳中明朝興衰國運。甚至可以說:倘若清算了張居正的萬曆皇帝,接下來的三十八年執政生涯裏,可以好好弄懂張居正這幾句話,大明王朝真不至於在1644年,就落到上吊亡國的境地

狠話1:當嘉靖中年,商賈在位,貨財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時景象,有異於漢唐末世乎。

張居正宦海浮沉裏,他自己最難忘的日子是哪段?卻是自己初入仕時,工作十分平淡的明朝嘉靖年間。甚至後來他位居首輔,啓動轟轟烈烈改革大業時,對數十年前嘉靖年間的國事,卻依然念念不忘。甚至在給福建巡撫的私人書信裏,憤憤然寫下自己的回憶:當嘉靖中年,商賈在位,貨財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時景象,有異於漢唐末世乎。

這一段話的白話翻譯,放在封建社會,已然“大膽”到突破尺度:當年在嘉靖皇帝的糟糕治國下,這大明王朝啊,差點就像漢唐當年一樣亡國啊!但比這悲憤心情更觸目驚心的,卻是這其中的十六個字:商賈在位,貨財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

自從嘉靖年間起,這十六個字,就是承平日久的大明王朝,越發要命的大病。高速發展的商品經濟,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卻催生了嘉靖年間越演越烈的腐敗。奸臣嚴嵩當政期間,選官都成了買賣,各種官職明碼標價,各級官員更把工作當生意,花多少錢買的官,當然要巧立名目加倍撈,簡直成了“商賈在位”。貧富差距更是拉達,以至於“貨財上流,百姓嗷嗷”,這纔有了嘉靖年間國事舉步維艱的慘狀。能艱難維持下來,自然連呼幸運。

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可惜萬曆一句都沒聽懂

也正是這刻骨銘心的記憶,撐起了張居正十年如一日的堅決改革,尤其是廉政方面下狠手。就連世襲雲南的沐氏公爵家族,都被他抓到京城法辦。十年改革生涯,懲貪從未放鬆。以朝鮮使臣記載,萬曆三年時,幾乎每一期的明朝邸報上,都會公佈大量貪腐案情。僅六七八三個月間,被張居正懲治的貪腐官員就有近百人。正是這全國撒網般的懲貪,治出了“萬曆中興”時代,大明朝曾經高效廉潔的政風。

但是,就是在張居正溘然長逝後,清算了張居正的萬曆皇帝,很快做了甩手掌櫃,曾經“商賈在位,貨財上流”的局面,很快就死灰復燃。自萬曆中後期起,明王朝的貪腐風氣越演越烈,最終到了崇禎年間不可收拾的局面: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從京城大小官員的家裏,就搜出了七千萬兩白銀。明朝,就是被這些“貨財上流”的蛀蟲,活活貪死的。

狠話2:繁稱文辭,天下不治,口蔽耳聾,不見成功

嘉靖皇帝駕崩後,憂國憂民多年的張居正,終於在隆慶年間成功入閣。卻立刻發現了另一個悲催事實:比大明朝的“貪風”毛病更嚴重的,更有“懶風”。

在張居正初入內閣時,這“懶風”更演變成恐怖場面,以張居正自己的話說,多少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哪怕是前線要錢要兵的十萬火急事,當時卻成了內閣公文發下來,然後就在六部來回踢皮球。可憐張居正在內閣累死累活,成天就忙着收發批覆公文,有些公務甚至拖了十幾年,硬是半點進展沒有。甚至皇帝下詔催問,都照樣被糊弄過去。

忍夠了的張居正,也就在他著名的《陳情疏》裏,發出了這聲怒吼:繁稱文辭,天下不治,口蔽耳聾,不見成功——大明王朝,怎麼這麼多白吃飯不幹活的懶官!

更可怕的是,此時大明王朝文官總數近兩萬五千人,其中懶官更是扎堆,幾乎是數萬人上下一心磨洋工,如此下去,必然歇菜。

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可惜萬曆一句都沒聽懂 第2張

也正是滿懷這悲憤情懷,待到大權在手後,張居正的“考成法”呼嘯出手:全國官員打考勤,政務有一件是一件,完不成就降職,直到降到捲鋪蓋走人。全國官場一頓清洗,單冗官就淘汰了三成多。京城的官職削掉了一百多。層層監控的“考成法”,更叫全國官員打哆嗦,老老實實捲起袖子辦事。曾經行政低效的明王朝,這才煥然起速,有了“萬曆中興”的文治武功。

但這番悲憤,萬曆皇帝顯然不懂,至少親政初時根本不懂。張居正屍骨未寒,萬曆皇帝就着手增加崗位,全國官員“擴編”,京城職位增加一百三十九個,打着寬厚的旗號,連“考成法”也一氣廢除。於是自從萬曆皇帝在二十三歲那年甩手不上朝後,明王朝的懶風,更是越刮越沒尺度。十七世紀薩爾滸戰前,明軍就連軍隊的彈藥火器,都已多年沒供應。昔日強大的明朝軍隊,只剩了老弱殘兵。這已經是個行政完全歇菜的帝國。

而到了崇禎年間,明朝官場的“懶風”,更是無下限,以至於崇禎帝煤山上吊前,還在高呼“諸臣誤我”。其實,倘若早聽懂張居正這句話,懂得怎麼治這“懶風”,何至於此?

狠話3:國家以高爵厚祿,畜養此輩,真犬馬之不如也!

在張居正的人生裏,這是少有爆粗口的一刻。什麼人在張居正眼裏,到了“犬馬不如”的畜生地步?正是號稱正義的明朝言官。

明朝隆慶年間,主持軍務的張居正,終於取得了國防突破:長期侵擾明朝邊陲的韃靼可汗阿勒坦,在明軍多年打擊外加“把漢那吉風波”影響下,終於決定向明朝臣服。可如此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傳到朝中卻引發軒然大波,好些言官義憤填膺,大罵張居正以及邊境將領誤國,揚言要把阿勒坦千刀萬剮,各種慷慨激昂表演,差點就把這樁國防大事活活攪黃。

雖然在張居正與高拱的斡旋下,這場“隆慶和議”終於功德圓滿,大明西北國防,換來了六十多年長久和平。但明朝言官們的惡劣風氣,卻也暴露無遺:這些把持輿論監督大權的官員們,好些人對於國防,其實是一竅不通。有些人甚至連邊疆都沒膽量去,但每到大事時,卻一個個比將領們還精神,唾沫星子橫飛不斷,不分青紅皁白亂咬,就爲刷個存在感。

可這亂刷存在感的後果,卻常是國家大事被白白耽擱。如此惡劣嘴臉,也叫張居正早早發出這句感慨:國家以高爵厚祿,畜養此輩,真犬馬之不如也!

所以,後來的十年改革期間,對這些“犬馬不如”的言官們,張居正一直堅持重手整頓,以“省議論”爲原則,極力扼殺言官們誤國敗事的歪風,也因此背上了滿身罵名。所以纔會在去世之後,被一羣言官們變着花樣罵慘。清算張居正的萬曆皇帝,更爲個人面子,廢掉了張居正昔日鉗制言官的手腕:罵張居正?敞開了罵!

但張居正身後的明王朝,卻是更加嚐到了“言官誤國”的苦頭。如果說張居正改革時代的言官們,多少還有些國家責任心,那麼晚明的言官,卻是純粹爲了私人利益。崇禎時代的明朝言官,已經號稱“受賄之魁”,也就是到了收錢罵人的地步,還被戲稱爲“抹布”。內憂外患的國家局面下,前線將領浴血奮戰,後方言官罵人搗亂,更成了尋常情景。甚至在明朝大廈傾倒一刻,曾經滿臉正義的言官們,更紛紛變節投敵。

以這些醜態說,張居正這句粗口,真心沒罵錯。輿論風氣敗壞,外加監督體制的敗壞,就是明朝常被忽視的敗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