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晉司馬睿是什麼結局?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東晉司馬睿是什麼結局?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臣謀反作亂並不稀奇,皇帝被作亂大臣控制也不稀奇。若謀反作亂的大臣和擁護皇帝,率兵平亂的大臣是兄弟,這在古代歷史上就比較少見了。今天要說的,就是兄弟倆針鋒相對,一個作亂,一個平亂的趣事。

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年輕的時候生活在都城洛陽,他14歲的時候趕上晉武帝司馬炎病逝,白癡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爲晉惠帝。司馬睿的同齡好友,琅邪王氏成員王導預感到天下將要大亂。王導又素有政治抱負,他極力慫恿司馬睿與其一起逃離都城避禍,尋機有一番作爲。從此時起,王導和司馬睿的人生便牢牢捆綁在一起。後來司馬睿參與了八王之亂,王導一直跟隨司馬睿,併爲其出謀劃策。東海王司馬越掌權期間,在王導的精心策劃下,司馬睿被調往健康。司馬睿到了建康後,經王導、王敦兄弟幾經謀劃,司馬睿纔在江南立住腳。公元316年,長安被劉聰率領的匈奴軍攻破,西晉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次年被殺。司馬睿於是順理成章在建康稱帝,是爲晉元帝。

東晉司馬睿是什麼結局?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實際上,作爲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的上位與歷史上的其他開國皇帝有些不一樣。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往往雄才大略,能征善戰。然而司馬睿卻並沒有什麼才幹,也沒有功績名聲,更沒有手握重兵,也不是與皇室較爲親近的族裔。他的上位是權臣和世家大族共同推動的結果。這就造成了臣強而君弱的局面。君臣之間難免爲了爭奪權力而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在司馬睿稱帝前並不明顯,因爲雙方尚有共同目標。待司馬睿稱帝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從大臣手中奪回權力。君臣矛盾自然而然就激化了。

司馬睿稱帝后,從南逃的北士中挑選了不少有才幹的人,並逐步將他們安插在重要崗位,同時制定新的法律政策,以壓制江南豪強實力,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司馬睿的一系列舉措侵蝕了總管朝政的王導的權力。這使得總管兵馬的王敦覺得冤枉,替兄弟鳴不平。

王敦原本就看不起司馬睿,早想廢司馬睿自立,但顧慮周訪和祖逖的勢力,一直不敢動手。後來周訪、祖逖相繼病死。公元322年一月,王敦便以誅殺劉隗的名義在武昌起兵作亂,史稱王敦之亂。

元帝急調戴淵、劉隗回師保衛建康。劉隗、刁協趁機勸元帝殺盡王氏,元帝不同意。司空王導得知兄弟王敦起兵,慌忙率領堂弟中領軍王邃、左衛將軍王廙、侍中王侃、王彬及宗族子侄二十餘人,每天清晨入朝待罪。因其他大臣的申救,元帝使人送還王導朝服,並召見了他。王導慨嘆地說:“逆臣賊予,哪朝沒有。想不到今日出在我們王家!”

東晉司馬睿是什麼結局?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第2張

元帝拉着王導的手,說:“茂弘,我正要讓你代爲執掌政令,你這是什麼話!”

說完,當即命王導爲前鋒大都督。並傳下詔令:“王導以大義滅親,可把我作安東將軍時的節拿來給他。”元帝把節交給王導,意味着對他的絕對信賴。如此一來,王導和王敦這對堂兄弟,分別作爲作亂一方和平亂一方,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可王導未能阻止王敦沿江直下。王敦攻破建康城,殺刁協、戴淵等人。劉隗逃奔後趙。王敦早有政治野心,當長安失陷,南北士族紛紛向司馬睿勸進之際,就想獨攬朝政,但又擔心司馬睿年長而不好擺佈,曾想另立一個皇帝,兄弟王導沒有聽從。及攻破建康,王敦責備說:“不聽我的話,幾乎滅族。”王導仍然不理睬,王敦沒辦法。敦既得志,擁兵不朝,生殺在手,“四方貢獻多入己府,將相嶽牧悉出其門”。元帝又急又氣,不久就憂憤而死了。

晉元帝死後,元帝長子司馬紹繼位,是爲晉明帝。

東晉司馬睿是什麼結局?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第3張

明帝即位,王導受遺詔輔政,並時刻防着兄弟王敦篡位。王敦爲了實現篡權野心,把軍鎮移到離建康不遠的姑孰,屯兵於湖,自領揚州牧,日夜與錢鳳策劃、密謀再次起兵。

王導得王敦密謀叛亂到消息後,立即報告明帝,預作準備。正在這時,王敦突然患了重病,王導聞訊,即率兄弟子侄爲王敦發喪。衆人以爲王敦已死,心想可以放心了。不料,王敦雖然病情越來越重,但是賊心不死。爲了趕在死前過一把皇帝癮,於太寧二年(324)六月匆忙起兵。他命長兄王含爲元帥,命錢鳳等人率水陸五萬直撲京師。不料,此次叛亂由於事出匆忙,很快就被鎮壓了,王含被殺,其他將領也大多被殺。病牀上的王敦徹底絕望了,在重病中一命嗚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