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太極撿來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絕路

皇太極撿來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絕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四月,遼東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帶領4萬精兵,對明朝遼東重鎮撫順關發起突襲,並一舉破城,逼降明朝守將李永芳。撫順關之戰,是清朝崛起過程中與明朝爆發的第一次戰鬥,也標誌着持續二十六年的明清戰爭全面打響。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當時的努爾哈赤,無論控制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實力,都遠遠無法與明朝相提並論。但努爾哈赤卻有一件賴以克敵制勝、擊敗明朝的“法寶”。這件法寶,就是驍勇善戰、彪悍勇猛的八旗鐵騎。八旗鐵騎的人數雖然遠不如明朝軍隊,但其戰鬥力對比明軍,幾乎可以達到以一敵十的效果。

皇太極撿來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絕路

八旗鐵騎的士兵,自幼成長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深山老林,以漁獵遊牧爲生,個個練就了一身精湛無比的騎術和箭術,士氣旺盛鬥志昂揚,在軍事奇才努爾哈赤、皇太極等指揮下,成爲一支無堅不摧的強大武力集團。而反觀此時的明朝軍隊,數百年來積弊叢生,暮氣沉沉,內部矛盾重重,衰朽不堪,戰鬥力極爲低下。

皇太極撿來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絕路 第2張

結果在明清戰爭中,出現了這樣一幕奇觀:號稱天朝大國的明朝軍隊,在遼東戰場上連連敗退,喪師失地,甚至到了不敢與八旗兵野戰交鋒、只能憑城固守的局面,幾乎完全喪失戰場主動權。

萬幸的是,明朝還有最後一個“殺手鐗”:火器。明朝軍隊中歷來重視火器研發與配備,到明朝末年,各類火槍、火銃、大型火炮已經普遍列裝部隊。火器比之傳統的弓箭,無論射程、殺傷力、威懾力都有了飛躍式提升,結果火器成爲明軍阻擋八旗鐵騎進攻的最後一道屏障。

在天啓六年的寧遠之戰中,袁崇煥指揮明軍,用11門紅夷大炮對八旗鐵騎狂轟濫炸,“循環飛擊,殺其貴人,每發糜爛數重”,給八旗兵造城重大傷亡,取得了多年罕見的一次大勝仗,據說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在此戰中被炮火擊成重傷而死。火炮的威力贏得了崇禎極大重視,在崇禎大力扶持下,明朝對火炮的引進、製造進入一個高峯期。

面對明朝的火炮優勢,皇太極憂心如焚。八旗兵騎射再厲害,終究抵不過火炮的轟炸。要想打破僵局,唯一的辦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清朝方面也必須組建自己的炮兵部隊,大量列裝火槍火炮,惟其如此才能抵消明軍的火器優勢。

問題是火炮製造技術,在當時而言也是一項高精尖技術,僻處關外的清朝方面對此一無所知。而明朝方面對此也進行了嚴密技術封鎖,清朝休想從常規渠道獲知。皇太極爲此愁腸百結,無計可施。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火炮或許會成爲清朝入關的“瓶頸”。

然而歷史的發展有時出人意料。一件意外之事的發生,使得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清朝史料《鑄造紅衣炮金火拜唐阿銅工功績總譜》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天聰初年的一天,遼東濱海一帶的漁民前來報告,說是發現“海中潮出銅炮一位”,海水落潮後居然在岸邊發現一門銅炮。

皇太極急忙前去查看,果不其然,一門大銅炮赫然浸泡在海水中,上面還刻着字:“鎮國龍尾大將軍”。皇太極興奮不已,簡直是天助我也,沒想到火炮問題就這樣被輕鬆解決。他利用這門從海邊撿來的銅炮爲模型,公開招募鐵匠技師,讓他們比葫蘆畫瓢,自行鑄造火炮。

最後果然招到了王天相、金世祥、劉承愛、竇守位等十個工匠,他們以這尊撿來的大炮爲藍本,經過數年辛苦,終於在天聰五年完全摸索掌握了制炮技術,並造出了清朝第一批火炮,“重自三千斤至五千斤,長自七尺七寸五分至一丈五寸”,“用火藥自四斤至八斤,鐵子自八斤至十六斤”,經試放後,完全可用於實戰。

皇太極大喜過望,給大炮賜名“天佑助威大將軍”,對所有參與研製的工匠予以重賞,全部“轉正”成爲清朝的專職制炮技師,授予“世襲罔替拜他喇布勒哈番”、“世代金火拜唐阿”等職銜,“每月食錢糧銀二兩,每季米領五石三鬥,特恩賜房間、地畝,又每戶賜官人二口,以示優恤”。

清朝從此完全掌握了火炮製造技術,並且也開始分批列裝八旗鐵騎。明朝對抗清朝的唯一優勢也就此喪失,從此徹底被逼上絕路。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那門在海邊撿來的“鎮國龍尾大將軍”炮,到底是哪兒來的?爲什麼會出現在海邊?唯一可能的解釋,可能是明軍戰船遇難擱淺導致的後果,但由於缺乏史料佐證,成了一個千古謎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