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栽在他手裏,趙儼在歷史上爲何不出名?

關羽栽在他手裏,趙儼在歷史上爲何不出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有一個恆久不變的發展規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既有過秦漢唐元明清這樣的大一統朝代,也有過春秋戰國、三國時代、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割據混戰時代。在這幾個割據混戰時代,三國時代的歷史最爲後人所熟知。

三國時代,羣雄爭霸,逐鹿天下,戰爭成爲那段歷史的主流常態。持續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烽煙戰火,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但另一方面,也成爲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搖籃和沃土。一大批名將在連綿征戰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一段段輝映千古的戰場傳奇。

僅僅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有蜀國的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國的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夏侯惇、許褚、典韋,吳國的周瑜、呂蒙、陸遜、黃蓋、甘寧等等,多不勝數。

關羽栽在他手裏,趙儼在歷史上爲何不出名?

三國時代,各國的軍事人才雖然都不乏其人,但要論及武將人才儲備的厚度,恐怕非曹魏莫屬。東漢末年十三州,曹魏一方佔據中原腹地,獨得九州,疆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實力都無與倫比,從而吸引了最多的文武人才前來投奔效力。

魏國武將集羣中,以“五子良將”最爲卓越。張遼、徐晃、樂進、張郃、于禁,都是謀勇兼備、屢立戰功的出類拔萃之輩,能力之強絲毫不遜色於蜀國的五虎上將。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五子良將卻都對一個人心服口服,俯首帖耳,他就是三國“名將之王”趙儼。

趙儼,生於公元171年,卒於245年,河南潁川人,出身書香門第,博學多識,才華橫溢,與辛毗、陳羣、杜襲合稱漢末四大名士。趙儼雖是儒生出身,爲人卻慷慨有奇志,有着超乎尋常的敏銳分析預判能力,多謀善斷,“每料事多奇中”,頗有軍事天賦。

建安二年,曹操還是個兵微將寡毫不起眼的一方諸侯,趙儼就已準確判斷出曹操必成大事,“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於是前來歸順曹操。

關羽栽在他手裏,趙儼在歷史上爲何不出名? 第2張

官渡之戰中,袁紹兵多將廣,實力全面碾壓曹操。曹操部下人心惶惶,很多人爲了自己的前途,暗中寫信投靠袁紹。趙儼的好友李通等人也想與袁紹通信,趙儼果斷阻止他們,“爲陳紹必敗意”,向他們仔細陳說袁紹必敗的道理,事情發展果然如他所料,衆將都對趙儼佩服的五體投地。

趙儼在魏國文物羣臣中威望極高,不僅才能出衆,且人情練達,頗有知人之明,很善於“調和諸將”,處理衆將之間關係。曹操手下名將衆多,彼此之間互不服氣,矛盾重重,嚴重影響作戰效率,曹操爲此很是頭痛卻無可奈何。

有一次,曹操派張遼、樂進、于禁三人出征,結果三人“諸將任氣,多共不協”,鬧得雞飛狗跳。曹操於是派趙儼出任督軍,“並參三軍,每事訓喻,遂相親睦”。趙儼本人才幹卓異,威望素著,很懂得管理之道,駕馭這些名將頗有章法,恩威並施,曉以大義,諸將無不心服口服,關係日漸和睦,問題迎刃而解。

此後,趙儼就儼然成了專職“名將之王”,魏國每逢組織大的軍事行動,必定讓趙儼擔任大帥,督導衆將。赤壁之戰中,趙儼“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此後,又擔任“監荊州諸軍事”“監豫州諸軍事”“監雍、涼諸軍事”,成爲曹魏皇帝駕馭衆將的不可或缺的二把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攻打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曹軍連連敗退,形勢危急。曹操派趙儼和徐晃擔任先遣隊奔赴樊城,關羽在與趙儼鬥法中栽了大跟頭。抵達前線後,衆將紛紛求戰。趙儼卻胸有成竹按兵不動。

趙儼認爲,此時曹魏援軍數量太少,根本不足以擊敗關羽,如果盲目出戰,再遭敗績,局面會不可收拾。應該一方面等待後方援軍大部隊,一方面與樊城守將互通聲氣,遙相呼應,對關羽形成內外夾擊的威脅之勢即可,關羽必不敢孤注一擲猛攻樊城。等到大部隊趕來,再對關羽發起總攻,“表裏俱發,破賊必矣”。事情發展果然如他所料,關羽在佔領先機的絕對優勢情況下,也未能攻克樊城。

關羽敗退後,曹軍衆將主張窮追猛打,活捉關羽。趙儼深謀遠慮,制止衆將,他分析認爲,此時關羽敗局已定,如果曹軍繼續追擊關羽,則孫權不願眼看曹魏勢力向南延伸危及東吳,甚至可能會故意放跑關羽,轉而與曹魏開戰。

曹魏一方及時收手休兵止戈,孫權必然不肯讓關羽逃脫留下後患,讓孫權去給予關羽最後一擊,如此一來曹魏就可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讓吳蜀兩國殺一個你死我活。不久後曹操傳來命令,與趙儼意見完全一致。衆將都對趙儼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不是趙儼的計謀,關羽很可能逃過一劫。趙儼非常長壽,扶保曹魏四代皇帝,一直活到公元245年纔去世,享年74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