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官場上的張孝祥是怎樣的?他有多令人尊重和敬佩

在官場上的張孝祥是怎樣的?他有多令人尊重和敬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張孝祥的故事。

張孝祥是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朝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年少成名,23歲參加廷試高中狀元。步入仕途的張孝祥立場堅定,站在了主戰派一方,並且上書爲岳飛鳴冤,因此得罪秦檜。初出茅廬的張孝祥並沒有被權勢壓倒,哪怕後來遭受誣告,含冤入獄,也沒有一絲悔意。後人對於張孝祥在文學上的成就有着很高的評價,其實官場上的張孝祥一樣令人尊重,敬佩。

在官場上的張孝祥是怎樣的?他有多令人尊重和敬佩

(一)殿試意外奪魁,意外拒婚

史載張孝祥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下筆頃刻數千言”。據說他幼時夏天在書齋學習時,聽到窗外池塘中蛙聲久久聒噪不已,不由得煩躁起來,抓起硯臺砸進水池,滿池青蛙頓時寂然無聲。更奇怪的是,從此之後水池再無蛙鳴了,池塘更名爲“禁蛙池”。

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十六歲即中鄉試,一路過關斬將,直至金殿奪魁。大奸臣、當朝丞相秦檜神色怪怪地說他:論策之文、書法、賦詩你都爲先,天下好事被你佔完啦。

爲啥秦檜這樣酸溜溜的對他呢?說來話長,張孝祥和秦檜之孫秦壎是當年一起參加考試的學子。秦檜一夥早已搞好暗箱操作,秦壎順利地取得了鄉試和省試第一名。

最後一關殿試,他們在殿試前已把內定名單呈皇帝,打算借皇帝之手走走程序,讓秦壎當上名正言順的狀元。雖然張孝祥名聲如日中天,把其排爲第二名,想來衆人也不敢冒犯龍顏的。

殊不知那天殿試時,宋高宗精神特好,不馬馬虎虎走過場,正南其北當起主考官來,秦壎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但寫的奏札了無新意,通篇都是爺爺秦檜和父親秦熺那些陳詞濫調的翻版。

宋高宗看後面無表情。

而張孝祥的一萬四千言策論,“濡毫答聖問,立就萬言,未嘗加點。”宋高宗拿起張孝祥手書的奏札翻翻便斷言:他“未嘗著稿,筆酣興健,頃刻即成,初若不經意。”“字畫遒勁,卓然顏魯,必將名世。”最爲關鍵的是,文章能鍼砭時弊,充滿赤誠愛國情與坦蕩忠君意。

宋高宗閱畢“大加稱獎”,盛讚“議論雅正,詞翰爽美”,最終拋棄秦檜一夥原來的內定方案,“擢孝祥爲第一,降壎第三”。一貫被秦檜矇騙的宋高宗,這次當了回明君,辦成了一件好事。

第二天宋高宗在集英殿正式宣佈名次後,一行人剛走出殿門,大臣曹泳便迫不及待地攔住新科狀元張孝祥,打躬作揖說不盡奉承話,意思嘛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他。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要說“榜前招親”在當時並不是稀罕事,可以說形成了一種風俗。不說狀元郎,只要上了榜的,可以說娶媳婦任挑任遠。對於出身寒門的弟子,可以藉此機會跨進上流社會。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喲。

這張孝祥好奇怪,在衆目睽睽之下,對這塊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視而不見,只顧各走各的路,讓曹泳討了個沒趣。

衆所周知,曹泳是當朝宰相秦檜的妻兄和死黨,誰也不敢得罪他。不接他的招,不僅堵住了自己進入仕途之路。還找了一個強悍的對手來跟自己過不去。

“靖康之恥”後,父親張祁被迫舉家背井離鄉避亂南渡。早年的逃亡記憶,使張孝祥從下就立下了“雄略遠志、收復失地”的志向,成爲一個堅定的主戰派。嫉惡如仇的張孝祥,如能和姦臣賊子同流合污呢?

在官場上的張孝祥是怎樣的?他有多令人尊重和敬佩 第2張

(二)當官時間不長,卻政績顯赫

蟾宮折桂,使張孝祥深感宋高宗慧眼識才之恩,更堅定其忠君報國之心。宋高宗也很欣賞他的氣質和才華。不斷地擢升他。但他忠君不是爲了當官,而是爲了報國,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

雖然那時從紹興協議簽訂後已維持了十二年和平,但金國亡宋之心始終不死,長江北岸一直有雄師數萬虎視眈眈。而南宋呢?朝廷滿足於偏安一隅,秦檜大奸臣執掌權力,贓吏恣橫,民不聊生,國家軍備廢弛軍隊紀律渙散,將士毫無進取雪恥之心。

張孝祥認爲,朝廷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洗心革面,凝聚民意,協力同心共度難關。爲岳飛平反,正是朝野上下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的最佳辦法。

張孝祥呈奏章,要求爲岳飛平反。

張孝祥不是粗魯輩,而是有謀略之人,奏章中有意忽略冤案製造者,並且再三爲皇帝開脫,重點放在爲岳飛平反昭雪上,“亟復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義,播告中外”,達到“俾忠魂瞑目於九原,公道昭明於天下”的目的。

不管如何講策略,明裏暗裏其實都是當着和尚罵禿驢。宋高宗讀罷奏摺龍顏大怒,但出於張孝祥的赤膽忠心,也可能出於對枉殺忠良的歉疚,最終“特優容之”,只是爲了耳根清淨,放張孝祥外任。殊不知秦檜一夥正好下張孝祥的“爛藥”,短短的十多年仕途中,時任時免,調動頻繁。儘管如此,他仍然有所作爲。

他任撫州知府時,有次當地駐軍因被拖欠軍餉譁變,四處哄搶。其他文武官員明哲保身,躲得無影無蹤。張孝祥單槍匹馬馳入軍營,先安撫亂兵情緒,再開倉發放金帛。其間他暗中觀察並確定出倡亂者,抓捕後叱令處斬,很快就穩定了形勢。

平江知府任上,當地有個名叫並海囊橐的富豪大族,幹了許多傷天害理的壞事。張孝祥將其抓捕治罪,並查封他家糧庫,沒收谷粟數萬石。次年,吳中遭受大饑荒,當地百姓全靠這些被罰沒的糧食度過災荒。其後,浙東水災氾濫,百姓民不聊生。張孝祥兩次上疏,請求朝廷“不催兩浙積欠”,朝廷感其愛民之心,答應減免,災民得以生存。

他任荊湖北路安撫使雖僅八個月,依然“築寸金堤,自是荊州無水患,置萬盈倉以儲諸漕之運”,世人高度讚譽他“六郡能聲”。

1163年,宋軍慘遭“符離之潰”。敗軍之將邵宏淵率領的敗兵所過之處“市肆皆空,蕪民甚恐”。張孝祥利用與邵宏淵有世誼之交關係,致信慰問,並自費購買數百斛米,與父親同往湖中勞軍。邵宏淵爲禮所困,雖心有不甘而又無可奈何,只好率部離開蕪湖。蕪湖百姓免除了一場浩劫,無不對張孝祥感激。

可以這樣說,張孝祥到任一處,爲民服務一處,就是被罷官閒居,也想方設法爲民排憂解難。

在官場上的張孝祥是怎樣的?他有多令人尊重和敬佩 第3張

(三)皇上親自爲他重新立題字碑

雖然這故事出自野史而不是正史,但筆者卻相信是真的。

話說張孝祥生前爲慈雲嶺下的鳳凰池親筆題寫了池名。有人將其鐫刻成一塊木碑並描紅,立在池邊。池邊廟子的羣僧敬重他的人品,悉心保護這塊木碑。

這天當朝皇帝的舅子——夏國舅來了,叫僧人們給他煮茶備飯,端到池邊的小亭子裏,方便他邊吃邊欣賞風景。他看見張孝祥題寫的木碑,硬說那字寫得差勁,叫人把木碑拔掉,換上他題字的木碑。衆人敢怒不敢言,只好照辦。

過了一些時日,宋孝宗來此遊玩,發現池邊木碑上的字變了,不是張孝祥的,一問才知是夏國舅寫的。宋孝宗大怒,親自執斧將那木碑砍了一下,衆人上前接着砍,不一會木碑就成了一堆碎木屑。宋孝宗又問,張大人的碑在那裏?衆僧趕緊從廟子裏把用紅綢裹着的張孝祥題字木碑扛出來。

宋孝宗親自給木碑擦去灰塵,叫衆人快點立起來,永遠立在這裏,誰也不能動。以後這木碑與清澈的湖水,成了這裏的一道靚麗風景。

張孝祥是南宋的一個著名詞人,他的詞風格宏偉豪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等著作傳世。筆者早年就十分欣賞他的詞,現以他的一段《念奴嬌》詞結束本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