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違背劉備遺囑獨掌大權是何原因?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一、劉禪:可次齊桓

三國時期的蜀國後主劉禪,是一個被後人鄙視的人,就憑世上流傳的一句“扶不起的劉阿斗”,已經將他定位在庸才位置上。

不僅如此,後世人還將劉禪的塑像幾次遷出成都的武侯祠,人們對劉禪由看不起到鞭笞,認爲他沒有資格和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丞相在一起。

自明代以來,人們對劉禪的認識,基本定位在《三國演義》中。《三國演義》中的劉禪,聽信奸人,使得諸葛亮的北伐功虧一簣,更不顧蜀人對魏國抗戰的呼籲,自縛降魏,又間接造成了忠心耿耿,繼承諸葛亮遺志的姜維身死,親手毀掉了他父親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爲之奮鬥終生的蜀漢大業。

如此看來,劉禪是庸才。

其實不然。

對劉禪來說,還有兩個人的評價更爲準確,一個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評價劉禪:後主任賢能則爲宿理之君,惑閹豎則爲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

陳壽本就是蜀國人,因此他對劉禪有直接的瞭解。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另一個則是西晉的李密,當時司空張華問李密對劉禪的評價,李密回答“可次齊桓”,意思是比齊桓公差一點,張華很吃驚,問爲什麼,李密說: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劉禪)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李密也是見過劉禪的人,他和陳壽對劉禪的評價應該非常準確,劉禪不但不是庸才,還曾是有爲之君。

1、自小學習文韜武略,而以帝王之術爲主

劉備對劉禪自小的培養,是非常全面的,因此劉禪接受到的教育,也是比較嚴格和高端的。

劉備對劉禪的要求是:“可讀《漢書》、《禮記》,閒遐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志。”

從劉備對劉禪看書的要求,可以看出劉禪得到了兩方面的培養,一部分是對歷史的瞭解和爲人修養,另一部分則是權術和謀略,如《六韜》、《商君書》。

在權術和謀略方面,劉禪不僅得到父親劉備的要求,更受到了諸葛亮的幫助,諸葛亮抄寫了《申》、《韓》、《管子》、《六韜》等法家書籍讓劉禪學習,因此劉禪很早就接收到了帝王之術。

同時,劉禪並非紙上談兵之人,更學習了當時比較難的射箭之術,《寰宇記》就有劉禪在成都北五十里處學射箭的記載。

因此,從劉禪自小所受的教育看,其對法家帝王之術學得比較多,而對治國安邦,尤其儒家經典方面較弱。

這主要在於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亂世中征戰而來,尤其進入四川之後,蜀漢法家重典治國,使得劉禪從小接受了更多的法家教育。

如此就使得劉禪多了法家的思想,而少了儒家的思想,這也是劉禪最後不戰而降的根源,他沒有儒家那種以身許國的概念。

2、諸葛亮輔政時期政治清明,獨立執政時期政治昏庸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劉禪在位41年,分兩段,第一段是從公元223年—234年的諸葛亮輔政時期,第二段是從公元235年—263年諸葛亮的親信蔣琬、費禕輔政和劉禪執政時期。

諸葛亮輔政時期,劉禪“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用人問題上,劉禪也能採納有益的建議,重用有才德之士,如啓用蔣琬、費偉、董允、向寵等。

於是蜀國經濟“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而在諸葛亮死後,劉禪獨立執政則奸讒不分,重用宦官黃皓等人,使得朝政混亂,國力迅速衰弱,終於亡國。

之所以如此,蓋因爲劉禪學得更多是帝王之術,而對治國安邦則偏弱,而且在諸葛亮時期,諸葛亮名爲輔政,實際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劉禪並沒有學到治國的經驗。二、諸葛亮想復興漢室,必須要輔佐一個劉姓君主

諸葛亮家族世代在漢室爲官,因此諸葛亮年少時就有復興漢室,輔佐明君的大志。

對復興漢室,輔佐明君兩者的順序,諸葛亮是將復興漢室排在首位,這從他在隆中的茅廬內一心一意做那篇《隆中對》戰略可以看出來,他也對《隆中對》做了明確回答:“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是在復興漢室的目標之下選擇明君,於是,劉備來了,諸葛亮就出山跟了劉備。

可是,劉備根本不能擔當起《隆中對》戰略中復興漢室的責任,這從劉備兩次失去奪取荊州的好機會就可以看得出來,最後完全失去了荊州,諸葛亮復興漢室就成了泡影。

可是,諸葛亮還是要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攝一國之政事,行邦宇之大權”,最後,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軍中,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果。三、劉備死後,諸葛亮違背劉備的囑託,搶了劉禪的決策權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劉備在白帝城死前託孤時,對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做了定位,就是以諸葛亮、李嚴兩人爲輔政大臣,《三國志.李嚴傳》有明確記載:(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除了諸葛亮和李嚴兩個外人,劉備還加上了自己的次子劉永:(劉備)呼魯王(劉備次子劉永)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劉備對身後蜀國的政治安排,想法很好,諸葛亮、李嚴做具體事,劉永對諸葛、李二人牽制,由劉禪掌握決策權。

可是實際上,從白帝城回到成都後,諸葛亮立刻“開府治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如此的情形下,精通帝王術的劉禪只得表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如此,蜀國的實際權力,集中到了諸葛亮一人手中。

諸葛亮成了實際的一人獨大。四、諸葛亮牢牢掌握了蜀漢的軍權和人事權,因此有取劉禪代之的實力

權臣要有取代君主的實力,無怪乎兩點,一是軍權,一是人事權,諸葛亮的權力遠比一般的權臣要大,這兩點自然具備。

諸葛亮6出祁山5次北伐,已經證明了軍權在他手上的牢固。

而諸葛亮死後,蜀漢朝廷上全是諸葛亮的心腹人,文有蔣琬、費偉、董允,武有姜維等,這些人繼續執掌着蜀漢大權,“鹹承諸葛之成規”,說明諸葛亮不僅生前,而且身後都已經牢牢掌握了蜀漢的人事權。

諸葛亮已經左右了劉禪的命運,只要他想,就可以取劉禪而代之。五、劉禪是否被諸葛亮取代,取決於他是否能幫助諸葛亮復興漢室

復興漢室是諸葛亮人生目標,在這個目標之下,諸葛亮選擇了劉姓的劉備。對諸葛亮來說,他輔佐的人必須幫他實現復興漢室的理想。

劉備不是能實現諸葛亮理想的人,這從他失荊州,又對東吳動武已經證明了,只是諸葛亮既然跟着他跨出茅廬就沒有了選擇。劉備死後,諸葛亮要繼續他的理想,就要面對和劉禪的微妙關係。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1、劉禪對權臣諸葛亮抓大放小

按照劉備的遺囑,蜀漢的大政歸劉禪,實際上諸葛亮將劉禪的權力搶了過去,劉禪當然不高興,可是,劉禪無論在治國能力、資歷以及影響力上皆不及諸葛亮,他沒有和諸葛亮叫板的資本。

劉禪清楚,他的蜀漢政權在實力上遠遜於魏、吳兩國,沒有諸葛亮,他的蜀漢政權便失去了倚柱,蜀漢將陷入內外交困。劉禪還很清楚諸葛亮的理想,就是復興漢室。

於是,深知帝王術的劉禪,開始抓大放小,對他來說,大就是諸葛亮,其他都是小,於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他控制諸葛亮的手段是抓國家的“祭”。“祭”是必須由皇帝親自參與的重要活動,是皇權的象徵。

2、諸葛亮吸取劉備的教訓,堅決不讓劉禪干政

諸葛亮的理想是做管仲樂毅,他的目標是復興漢室。

但是諸葛亮跟隨劉備不久,劉備就以毫無大志的行爲宣告了諸葛亮苦心制定的《隆中對》破產,使得諸葛亮復興漢室的希望渺茫,可是,諸葛亮沒有實力和劉備叫板,又不能再扶持另一個劉姓,只能盡力而爲。

在劉備之後,諸葛亮有了行使權力進行漢室復興的機會,他無論如何不能再讓劉禪干政。於是,待劉備梓宮一到成都,諸葛亮就迫不及待的掌握蜀漢大權,可是諸葛亮畢竟是一代名相,他雖然權傾朝野,可是他“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

諸葛亮弄權的度掌握得很好。

諸葛亮寧願違背劉備遺囑,也要獨掌大權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爲了不讓劉禪干政,諸葛亮還對皇帝劉禪嚴格管理,常常當面斥責,劉禪也表現得誠惶誠恐。當劉禪和太監打得火熱時,諸葛亮責罵:“陛下愛閹奴,萬代史官罵名!”

而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對皇帝劉禪更有耳提面命: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如此的用詞,完全是大人對小孩的敦敦教導語氣,但是劉禪此時已經20歲了,而且是高居皇帝之位的執政者,哪裏還可以被臣下如此教育?

劉禪的帝王術和諸葛亮復興漢室的理想相得益彰,兩人配合非常好,也使得諸葛亮能按照自己的戰略規劃行事,毫無掣肘的專心北伐。

可以設想,如果劉禪非要奪回自己的權力,成爲諸葛亮復興漢室的障礙,很難說諸葛亮是否會爲了自己的理想廢掉劉禪,另立新君,以諸葛亮的手段,完全可以做到名正言順。

劉禪其實也是在隱忍,俗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劉禪忍得很辛苦,也正因爲如此,諸葛亮死後,劉禪遲遲不願意爲諸葛亮立廟,直到公元263年,諸葛亮病逝29年後,劉禪才下詔爲諸葛亮立廟,而這一年,也正是蜀漢滅亡的一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