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項羽和白起,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前言:

春秋戰國至秦朝末期,在這段亂世中羣強並起,有衆多閃耀的將星在史冊上留下煌煌一筆。秦國的統一天下,當然不能只靠一人之力,所謂奮六世餘烈,秦始皇只是那位最後摘果子的人。在這段歷史中“能打”之人非常多,例如爲秦始皇奠定勝利基礎,秦昭王麾下的大將白起,與秦末時期的霸王項羽,都是威名赫赫的猛人。然而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他們一個是替秦國立下不世功勳的功臣,一個是爲了推翻秦統治而生的人。而且世人提及白起,評價都不太高,他似乎成了濫殺的代名詞。可是項羽也曾屠殺過平民,屠滅三秦的史實不容忽視,殺的人也未必比白起少,但大家對項羽的印象,都是一個悲情英雄,很少有人罵他濫殺無辜。那麼白起與項羽這兩位“殺神”,爲何評價卻有着印泥之別呢?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素有兇名的白起

“殺神”白起在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戰中,引水淹沒楚國國都郢城,此戰不僅毀掉了楚國的宗廟社稷,與歷代的楚國帝王陵,還有幾十萬的楚國百姓命喪其中,《水經注》記載:“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爲臭池”。白起此戰的罪過,甚至超過了長平之戰中,坑殺四十萬的俘虜,加上白起一手造就的“臭池”,足以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他被罵也在情理之中,白起爲何如此殘暴,動不動就隨意殺了幾十萬的人命呢?各國哪來的那麼多士兵?其實這與戰國時代的戰爭方式有關聯。因爲白起的狠毒,楚國與秦國乃至後來的秦朝,也結下了血海深仇,秦朝末期最早反秦的義軍,也是由楚國人組成。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戰國全民皆兵的快速動員能力

自從商鞅在秦國完成變法之後,秦國便變爲了一個只以耕戰爲目的的“戰爭機器”,無論統治階級還是平民百姓,舉國上下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多耕地多打仗,而且耕地也是爲了支援對外擴張,或者掠奪它國的戰爭。其它諸國爲了在殘酷的戰爭時代活下來,也對自己的體制做出了順應潮流的改變,慢慢的發展到全民皆兵的地步。即國內每名15歲到60歲的男丁,都必須要經過嚴格,且過硬的軍事訓練,並無條件無從國家的徵發命令,定期到軍隊服役,平日即使未到軍中,也可算作是隨時可以參軍的預備役。一旦帝國進入戰鬥狀態,本着“三丁抽一”的原則,迅速組成大軍爲國而戰。而國內的生產事業,則交給了婦女與兒童接替起來。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各國組建大軍的原因與條件

正是因爲如此養兵募兵體系,在戰國七雄互相攻打兼併的戰爭中,動輒就能出動十萬大軍,其中包括戰鬥兵種,與輔助兵種和民夫,可將全國十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投入到戰爭之中。如果前線戰事吃緊缺少兵員,那麼常規的戰鬥士兵,與後方的輔助預備士兵之間的差別,便沒有那麼嚴格了,到了關鍵時期,輔助兵種與民夫,一樣要拿起武器殺敵。甚至一些婦女也要參加戰爭,她們要擔任後勤運輸與守城任務。不過戰國七雄的動員能力看似強大,但是他們進行的大多都是短距離戰役,遠不如後世王朝中的長途遠征。例如著名的長平之戰中,在秦國與趙國打得白熱化的關鍵時期,《史記》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秦邵襄王直接將河內郡,所有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部集結,就地動員投入到戰場之中,任務是擔任狙擊軍,阻斷趙國的糧道。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4張

關鍵時期集結大軍的實證

又比如蒙恬與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攻楚,秦國宰相昌平君原是楚國公子,他從後方起兵反秦,斷掉了秦軍的後路,以至於秦軍被楚國大將項燕殺得大敗。在數年前秦國大將桓齮,也曾帶領十萬大軍伐趙,在趙國名將李牧的手下,又吃了大虧。這兩場戰役使得秦國損失了近三十萬的兵力,所以秦王嬴政令全國舉“空甲士”,又快速集結了六十萬的大軍,由王翦率領,打敗了項燕的四十萬楚軍。王翦的這六十萬大軍,當然其中不全是戰鬥人員,而是加上了輔兵和民夫的總和。但輔兵與民夫也隨時可以變爲,貨真價實的戰鬥兵士。這都有賴於秦國的全民皆兵的政策,每一位男丁都受過軍事訓練,待到關鍵時期,隨時可集結成軍參加戰鬥。熟悉宋朝與明朝的網友,對他們募兵制應該不陌生,他們與戰國時代的徵兵戰鬥方式差距,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5張

白起屠滅無辜的原因

相比後世王朝亂世中,諸袁紹袁術、竇建德、王世充、陳友諒這些軍閥,連一次失敗都不能承受,戰國七雄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所以戰國七雄指望後世那樣,一方佔據優勢便發動大決戰,一鼓作氣拿下勝利,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戰國時代打仗,不在於攻城略地,而在於屠殺一個國家的百姓。只有將一個國家的男丁都滅掉,才能損傷到此國家的國力,在戰國時代戰役之中,動輒就有斬敵幾十萬首級的輝煌戰績,也是能讓人想通了。長平之戰中,被白起坑殺的四十萬的俘虜,肯定是戰鬥人員與輔兵、民夫的總和,白起定不會慈悲到只殺戰鬥人員。因爲白起的目標不在於長平一戰,而是在於趙國的根本,即使一戰殺不了,趙國潛在的所有戰鬥兵員,那麼越要儘可能的去削弱。所以在“殺神、人屠”白起的眼中,無論是趙國還是楚國與其它國家,一切人丁不分平民士兵與男女老幼,統統都算他的敵人,他可以毫無負罪感地犯下那麼多暴行。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6張

楚雖三戶能亡秦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做出許多努力將各國混合爲一,然而統一之後不到二十年,秦始皇就離開了人世,這麼短的時間根本無法將各國撮合成整體。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數楚國的抵抗最堅決,最後一任楚國國君與項燕,甚至都是以身殉國。對楚國人而言,秦國從來都不是他們的國家,而是毀掉自己家園的侵略者,“楚雖三戶能亡秦”的信念,已經深深刻入了每一位楚國人的血脈之中。最早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都是楚人,後期反秦主力的項羽也是楚國貴族,他們不同於其它國家滿足恢復疆土,而是一心想攻進秦關報血海深仇。楚國人還特意立了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爲楚王,以此激發楚國人的復仇雄心。即使在項梁戰死楚軍慘敗之時,楚王熊心仍豪情許諾先入關中者王。派遣劉邦直擊秦國本土,而下令剩餘五萬精兵,全部向趙國增援,與附近的秦軍主力打大決戰。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7張

楚人項羽終報國仇家恨

最後項羽神兵天降,在鉅鹿殺敗王離帶領的二十萬秦軍,還在新安坑殺了章邯的二十萬降軍。武關守軍投降劉邦之後,蕭何攻入秦宮,大秦帝國就此覆亡。項羽進入關中之後,爲了報百年的血仇,與兩位至親項燕與項梁的家恨,在三秦地區亂殺無辜盡情發泄。秦國與楚國的世仇可以說是不死不休,秦國也是其它國家持續了幾百年的噩夢,其它國家若要復仇,滅絕秦國死灰復燃的可能,唯有誅盡秦王室貴族,摧毀秦國的貴族世家,而歷史選擇楚國貴族項羽,來執行這個復仇任務,屠滅三秦火燒秦宮,這對於楚國人來說,實在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復仇。

秦始皇統一六國卻獲低評價

到了漢朝甚至否定了秦國的合法性,主張繼承周朝的法統,在漢朝“五德回輪”中,周爲木德,漢爲火德,而秦屬水德,不合次序自該短命滅亡。秦始皇在後世兩千多年中,一直被當作反面典型做警示,漢高祖、文帝與光武帝、唐太宗,纔算歷代王朝公認的明君楷模。如果有某位大臣,膽敢稱自己的皇帝是秦始皇,那就是嫌自己命長了,殺頭、流放任選一樣,再輕也是免職的下場。到了明朝朱元璋建歷代帝王廟時,甚至清除了秦始皇的“祖龍”牌位。連那些受盡屈辱,丟掉江山的窩囊東晉傀儡皇帝,都能得到後世王朝的供奉,只因爲東晉是合法的正統王朝,而秦始皇首創帝制卻沒有份。

項羽和白起都是殺神 項羽和白起的名聲爲何完全不同 第8張

尾聲

秦始皇沒有大規模屠殺平民與俘虜,也沒有加害功臣,但卻一直受到後世貶低。連秦始皇這種功蓋寰宇,奠定大統一的帝王,都沒有得到歷史的公正評價,白起這個濫殺無辜行事殘暴的將軍,評價更是不會好到哪裏去。宋太祖曾說過:“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於此?”所以趙匡胤不齒白起殺俘勝之不武的行爲,遂將白起逐出了武廟。而項羽雖然同樣行事殘暴,屠殺了三秦百姓,但到底是推翻了秦朝的首功之人,況且他算是爲楚國報了家仇國恨,是一個英勇的復仇者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功過參半。加上後世文藝作品,將項羽塑造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與虞姬的悽美愛情也是廣爲流傳,所以比起白起,項羽自然要捱罵的少多了。

【參考資料:《史記》,《“亡秦必楚”的歷史探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