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家將最具代表的三大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楊家將最具代表的三大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家將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軍事家族,其保家衛國故事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故事主要描繪的楊家將保家衛國的事蹟。他們的事蹟被寫成了《楊家將傳奇》,而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並沒有那麼多人,但是也是存在的,祖孫三代都是名將,收到後人傳誦。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楊家將最具代表的三大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一、楊業(?~986年),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省神木縣)人。北宋名將。楊延昭之父,楊文廣祖父。

楊業從小善於騎馬射箭。楊業自幼追隨北漢世祖劉崇,劉崇賜姓名爲劉繼業。後成爲保衛指揮使,因爲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親征北漢,宋軍包圍太原,楊業率突騎數百襲擊宋軍,被宋將党進所敗,楊業在北漢援兵的幫助下逃回太原城中,免於被俘。之後又率兵突圍,但墜馬受傷,再次退入城中。不久遼國援兵到來,宋軍撤退。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決定投降,楊業扔據城苦戰。宋太宗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劉繼業派親信勸降,楊業北面再拜,痛哭流涕,解甲投降,謁見太宗。太宗非常高興,加以慰撫,恢復他的本姓楊氏,並將其名改爲單名“業”。回朝以後,宋太宗考慮到楊業對邊境的戰事很有經驗,派楊業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爲雁門關之戰。楊業因此被提升爲雲州觀察使,兼領鄭州、代州。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以潘美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爲副主將,王侁爲監軍、劉文裕爲護軍。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應、寰、朔四州,因爲東路軍在岐溝關潰敗,契丹軍乘勝西進復佔寰州,楊業奉命與潘美掩護四州民衆南撤。楊業力主避敵鋒銳,分兵誘其向東,設伏阻扼契丹軍南下,保障民衆轉移。監軍王侁不聽,強令楊業到朔州迎戰契丹軍。楊業知此戰必敗,臨行前約潘美在陳家谷口接應。不久主帥潘美聽說楊業戰敗,立即帶兵後退。

楊業奮力交戰到傍晚,來到陳家谷口。發現沒有援軍,十分悲慟,繼續率領部下士兵奮力作戰,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楊業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之後中了遼將耶律奚低之箭,落馬被俘。楊業二子楊延玉也戰死。楊業被俘後堅決不降,絕食三天而死。時爲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十二日。耶律斜軫割下楊業的腦袋,獻給遼廷。楊業英勇事蹟被傳爲佳話,不僅宋朝,遼朝也在密雲古北口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

宋太宗聽說以後,非常悲痛惋惜,隨後下詔表彰楊業忠烈。追贈楊業爲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而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劉文裕都被免官流放。

楊家將最具代表的三大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二、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爲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楊業之子,楊文廣之父。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太平興國年間,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終於攻下朔州。楊業去世後,楊延昭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鹹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守遂城。遼國蕭太后親自指揮攻城,宋軍人人自危,楊延昭召集城中丁壯,給予兵器盔甲守護城牆。當時天氣寒冷,楊延昭命人取水潑灑城牆,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

當時宋真宗駐軍大名,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楊嗣多次請求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楊延昭對皇帝詢問的邊疆要務對答如流,宋真宗十分高興,說:“楊延昭有他父親的遺風。”宋真宗仍令楊延昭守邊疆。鹹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

鹹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 李繼宣 、 王汀 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鹹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 望都 ,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用以保護屯田。之後楊延昭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升任他爲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他在邊防二十餘年,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爲“鐵遂城”。遼國人認爲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楊延昭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稱爲楊六郎。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楊延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三、楊文廣(999~1074年),字仲容,麟州新秦縣(今陝西省神木市楊家城)人。北宋名將,楊業之孫、楊延昭之子。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第三子。繼承了父親的官位。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轉戰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楊文廣出征討伐。楊文廣以軍功升任殿直。之後范仲淹被貶,出任邠州知州,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征討盤踞邕州(今廣西南寧市)的蠻族首領儂智高的叛亂。狄青挑選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 治平年間,朝廷評議各地將領,楊文廣因爲有功勞升任興州(今陝西略陽)防禦使、秦鳳路副都總管。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陝西經略使韓琦韓琦派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修築篳篥城,保護西北邊境的居民,防範西夏的入侵。由於先前宋軍修建城堡,西夏人都會出兵破毀。於是楊文廣採取聲東擊西策略,揚言要到某地修建城堡,西夏軍隊前去破壞,楊文廣即率部急奔篳篥,全面部署防務,次日清晨,西夏軍趕到篳篥。然而見到宋軍防守嚴密,無法推進,只好退兵,楊文廣立即派兵遣將出擊追殺西夏軍,西夏兵大敗,宋軍殺獲甚衆。經此一擊,西夏後來不敢再搗亂。

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河北邊防,任定州路(今河北定州市)副都總管。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起爭端。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覆,楊文廣就於同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七十五歲,被朝廷追贈爲同州觀察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