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玄宗殺上官婉兒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唐玄宗殺上官婉兒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官婉兒之死,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士人痛惜。她的才情和美好姿容,使之成爲一個傳奇。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唐初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上官婉兒一直在政壇扮演着一種特殊的角色,對當時的政治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唐玄宗殺上官婉兒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上官婉兒長期擔任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掌印官(祕書長),並負責詔書的起草工作,是勾通宮殿內外的關鍵角色。她又是士林領袖,在官紳中有深厚的影響力。

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之所以給後人帶來疑惑。是因爲上官婉兒本是太平公主的政治同盟,有力支持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2013年發現的上官婉兒墓,解開了許多歷史謎團。從墓誌中我們可以發現,上官婉兒同太平公主的關係遠比同韋后的關係深厚。

那麼,李隆基又爲什麼要殺上官婉兒呢?畢竟在"唐隆政變"之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沒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的政變也絕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李隆基又爲什麼要殺太平公主的同盟者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雙方早在仇恨,具體說是李家對上官婉兒有仇恨。中宗初年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且掌控朝政,引起太子李重俊嫉恨,李重俊矯旨殺武三思及其宗族,又到處找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爲自保鼓動中宗殺死李重俊,還樣就和李家結了怨。

唐玄宗殺上官婉兒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2張

二是李隆基只是表面上和太平公主合作無間。兩人都雄才大略,且都有做皇帝的宏大志向。從日後李隆基同太平公主的衝突來看,兩人的提防早已有之。所以殺死上官婉兒,也就是殺死太平公主在內宮最關鍵的同盟,對自己未來主導的政治佈局有利。

三是李隆基有意提高高力士等親信在宮內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上官婉兒這個宮內領袖打掉,換成自己的勢力。

一、上官婉兒爲何會和李隆基結仇?

上官婉兒同李隆基的仇恨,其實就是同皇族的仇恨。她和武三思合作"抑李揚武",早就讓李家上下怒氣沖天。當時中宗身處深宮,朝政又被上官婉兒、武三思和韋后等人阻隔,對李家的這種怨恨並沒有直觀感受。

這事追索起來,得從武則天時代說起。武則天時代重用上官婉兒,又寵愛侄兒武三思,甚至有讓武三思做太子的想法。於是兩個體制內的紅人勾搭在一起,成了情人。這很容易理解,武則天時代,上官婉兒是無主的女人,恰恰武三思又想固寵,兩人很自然成了情人和政治盟友。

這種同盟關係一直持續到中宗時代。中宗初年,武氏家族和中宗關係大體可以。因爲武則天生前立中宗爲太子時,曾把李武兩家子嗣叫到一起祭天,讓兩家對天發誓世代親善、互相扶持。所以,中宗即位後,武家的榮華富貴仍得以保持。中宗最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還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祟訓。

但武三思對自已當年無限接近皇位還念念不忘,內心顯然有更大的圖謀。在上官婉兒的運作下,武三思得以經常性地出入內宮,又和上官婉兒打成一片。中宗、韋皇后、上官婉兒和武三思四人竟經常一起打牌。於是,武三思又和韋后勾搭上了,甚至兩人還當着中宗的面親熱,中宗竟視而不見!

原來,李唐本有草原民族血統,世居邊陲,男女關係一向比較隨便。李唐立國後,李家又把這種草原遺風也帶到了宮室。所以,李唐時代,男女關係還是比較開放的。

我們都知道安祿山和他"乾孃"楊貴妃勾搭的事。唐朝的貴族女人一向過得愜意。比如太平公主就有幾個公開的情人。上官婉兒除了武三思,還和朝臣崔湜私通。中宗允許韋后和武三思私通,也有愧疚的意思。因爲他和韋后是真正的患難夫婦,當年一起流亡。自己三宮六院,豈不能容忍韋后有個把別的男人?

只是這樣,朝政失控了。上官婉兒利用自己掌控皇帝大印之便,每每在詔書中"抑李揚武",武三思利用他掌控的三個女人(上官婉兒、韋后、兒媳安樂公主),越來越目空一切,不把皇族放在眼裏。甚至利用上官婉兒之手,把當年逼武則天退位的幾個重臣(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都殺死了。

安樂公主李裹兒依父寵,尤其跋扈,經常和武崇訓一起,直呼太子李重俊爲奴。

武家權勢遮天,武三思武崇訓又目中無人。這樣下去,李家江山又有落入武家的可能。所以,李家上下都比較緊張。受辱的李重俊聯手大將軍李多祚,矯旨發動兵變,襲殺武三思和武崇訓,併入宮搜捕上官婉兒。事敗,李重俊被殺。

從整個過程來看,武家上位與上官婉兒的幫助密切相關。李家(包括李隆基)對上官婉兒仇恨的種子早己種下。

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同盟,爲何讓李隆基嫉恨?

那麼,既然李家嫉恨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也姓李,爲何還和上官婉兒結盟?

因爲太平公主是女流,又想做皇帝,他和李家男性對上官婉兒的恨,還是有溫差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太平公主的附馬武攸暨也是武氏族人,她對武三思並無太多惡感。另一方面,假如太平公主做皇帝,她競爭皇位的主要對手,就是李家男性。史書載太平公主"類其母"。這和武則天當年誅殺李氏家族、維護自己皇位的道理是一樣的。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可以自由出入內宮,她和上官婉兒的年齡也相仿。史書載她們僅相差一歲左右。一個是武則天的寵臣、一個是武則天的女兒,兩人很容易建立友誼。

這種友誼一直持續到中宗時期。據2013年出土的上官婉兒墓誌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諫議反對立安樂公主爲皇太女,甚至喝毒藥來死諫。這中間應與太平公主的策動有關。

爲什麼?因爲那時候上官婉兒的情人武三思已被殺,影響不到她的政治活動。唯中宗之妹太平公主可自由出入內宮,兩人又是好友。兩人合作阻止安樂公主上位,既有動機又有一定必然性。既然武三思不在了,上官婉兒又想彌合和李家的怨恨,所以以太平公主爲彌合同李家關係的中介,是再合適不過了。打壓李裹兒,就是上官婉兒送給李家男性最好的投名狀。

上官婉兒是個老練的政客。之後的史實也證明了上官婉兒想彌合同李家關係的決心。中宗死後,韋后權勢熏天。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合謀,起草了一份詔書讓李重茂爲太子。並讓李旦輔政,韋后攝政。

雖然無法撼動韋后的地位,但詔書也把李旦引入中樞,極好地平衡了韋后的專權,也阻止了安樂公主李裹兒做皇太女的野心。但這份詔書被宗楚客更改,宗楚客力勸韋后做武則天。比較一下就應該知道,上官婉兒和韋后集團是保持一定距離的。

可見,上官婉兒同多年閨蜜太平公主,關係不錯,合作也不錯。正是這種不尋常的關係,引起了李隆基的警覺。姑侄兩人,一個是中宗的親妹妹,一個是中宗的兒子。兩個人在扶立中宗上位上,作用不分仲伯。但雄才大略的兩位,又都想主導"唐隆之變"後的朝綱,甚至想做中宗的皇位繼承人。這樣,接近權力中樞的上官婉兒,自然是一個讓李隆基警覺的變量。

所以,當李隆基發動兵變時,上官婉兒頭頂她和太平公主合作草擬的詔書,率全體後宮跪迎李隆基,以向李隆基表明她和韋后不是一夥的。並讓劉幽求代爲求情。李隆基把劉幽求推到一邊,揮刀直取上官婉兒的脖子…

太平公主大慟,主持下葬了上官婉兒,並出錢5百匹絹。史書載李隆基修建了上官婉兒墓,應是史官的粉飾。修建上官婉兒墓的應該是太平公主,這才合乎情理。可能是太平公主諫議李旦這麼幹的。

至於上官婉兒的墓,史學界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她的墓是自已建的,因爲唐人有生前建墓的習俗;一種是通過對上官婉兒墓的考古,並未發現棺槨,墓內有被官方毀壞的跡象,這個毀壞上官婉兒墓的,只能是李隆基。

三、殺死上官婉兒,李隆基才能讓親信高力士等掌控內宮

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在後宮扶立自己的班底。只要上官婉兒在後宮,高力士等李隆基親信就很難出頭。可見,以上官婉兒爲首的後宮女官同高力士等太監之間,一直有深刻矛盾的。

所以,太平公主結盟上官婉兒,和李隆基結盟高力士,兩者之間是根本對立的。

史實也證明了這點。高力士不僅在李隆基剿殺韋后的"唐隆之變”中出了大力,在李隆基後來發動的剿滅太平公主的"先天之變"中又出了死力。

所以李隆基對高力士是感激的,一生寵愛。也是從李隆基始,太監受寵,直至太監在中後唐的專權。這一切的起因,都與太監當年對李隆基政變的支持有關。

李隆基對後宮女官的提防,除了同太平公主的矛盾,也與上官婉兒私通武三思有關。太監作爲"家奴",不存在私通宮外的問題。

結語

唐朝大概沒有憐香惜玉的概念,蓋因爲草原部落帶來的遺風,男女一樣剽悍。女人狠起來,男人是鬥不過的。所以唐初女人中出現了許多牛人,如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等,有膽識,有謀略,把男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上官婉兒自然屬於這些牛人中的一員,李隆基不會把她和男人分開看的。擋我道的,一悉剷除。

出生於官宦世家的上官婉兒,13歲被高宗封爲才人,42歲又被中宗封爲昭容,並負責起草詔書。其時上官婉兒己色衰。中宗大概不是看中她的美貌,而是看中她的才幹和在士人中的威望。

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代就被重用,負責起草詔書,又與天下士人交好,主持各種士林大會,才華橫溢兼權傾天下,被人稱之爲"巾幗宰相",能量巨大。通過在波詭雲譎的政壇中的長期浸淫,她變得非常圓通,左右逢迎,長袖善舞。讓中宗、武家、韋后、李裹兒還有太平公主,一直到死都對她沒有惡意。

但上官婉兒不過李隆基的臨時盟友,又非同時代人。走進新時代的李隆基,必須扶持新勢力。對於無法擺脫舊時代烙印、且有巨大政治能量的上官婉兒,李隆基不僅疑慮,也有畏懼。

作爲一個雄才大略的青年才俊,李隆基容不得上官婉兒,也最自然不過了。只是他扶立且不斷壯大的太監集團,日後造成了大唐深重的危機,甚至成了葬送大唐基業的關健因素之一,這大概是李隆基生前沒想到的。

所以,後世之人對上官婉兒的惋惜,是同初唐的繁盛聯繫在一起的。這個初唐的精靈,也增益了整個大唐的光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