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總是被西夏吊打,他到底差在哪裏?

北宋總是被西夏吊打,他到底差在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世紀中後期,北宋朝廷遇到一件極爲窩囊的事情:經濟繁榮的北宋屢屢被實力欠佳的西夏王朝吊打。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軍在三川口全殲北宋劉平、石元孫之部,兵臨西北重鎮延州城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軍在好水川地區,再次擊敗宋軍,宋軍將士戰死萬餘人;慶曆二年(1042年),西夏大舉入侵北宋,在定川交戰,宋軍大敗,主將葛懷敏戰死。

北宋總是被西夏吊打,他到底差在哪裏?

這三役之後,宋對西夏完全轉爲防守,並採取淺攻進築戰略,靠邊防地帶大批堡寨來抵禦西夏的進攻。此舉倒也奏效,西夏的突襲明顯受到壓制。但是神宗即位後,西夏發生內亂,雙方戰事再起。宋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進攻,結果以西夏勝利而收場。

仁宗的德行有口皆碑,神宗是一位振作有爲的皇帝,北宋也是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甚至還出現了“盛治”之像。而這一時期的西夏王朝,經興慶立國後,百廢待興,實力決然不能和北宋同日而語。碩大的北宋爲何對偏居西陲而又實力欠佳的的西夏屢屢吊打呢?

北宋總是被西夏吊打,他到底差在哪裏? 第2張

屢屢吃敗仗無疑是戰鬥力不行。筆者認爲,至少有三個因素削弱了北宋的戰鬥力。

一是宋代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起,就終結了軍政統治,開啓文人治國新時代,大宋從此走向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在這種背景下,爲了抑制軍權獨攬的系列政策和制度便出現了。如“更戍法”,造成兵不知將,將不識兵,嚴重削弱了軍隊戰鬥力;又如募兵制下招收的士兵,並不具備軍人的決心和勇氣。這些和西夏士兵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二是軍隊內部腐敗嚴重。包拯有感於官場腐敗就曾說“幅員至廣,官吏至衆,黷貨暴政十有六七。”(《包孝肅奏議·選舉》)這反映了北宋腐敗的現狀。腐敗現象在軍隊更爲嚴重。很多人認爲,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以腐敗換兵權”。這話雖然言之過激,但也反映實情。對內嚴防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武將毫不顧忌地貪腐的縱容。北宋滅亡前夕,軍中有六大弊:“一曰,上下率斂;二曰,舉放營債;三曰,聚集賭博;四曰,差使不均;五曰,防送過遠;六曰,單身無火聚。”(《宋史》志·卷一百四十六)中期雖無後期嚴重,但也是買官賣官、吃空餉現象比較嚴重。腐敗會有什麼負面影響?自然是賞罰不分,軍功不明,軍紀將逐步變差。

三是從武器裝備上看,北宋軍隊在裝備總體上強過西夏。但這種強也多限於規模和數量。西夏的冶鐵技術並不比北宋差,而且當時有了風箱,西夏人能夠打造很多先進的兵器,如鋒利無比的西夏劍、穿透能力強的木羽箭,運轉靈活的旋風炮等等。而反觀宋軍,由於腐敗而造成的軍備供應質量的下降,很多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裝備被送上戰場。除了武器之外,西夏軍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戰馬。自古河西地帶出戰馬,宋軍的馬匹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是無法相比的。

綜合來看,宋朝雖大,並不應是真正的強,尤其是在對西夏作這件事上。比較遺憾的是,宋代統治者對自身之弱點雖然心知肚明,後期雖有王安石變法竭力改變,但已積重難返,最終北宋在年輕的金國面前不堪一擊,淪爲亡國的反面典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