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竊國但是不留惡名,這是爲何?

曹操竊國但是不留惡名,這是爲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竊鉤者賊,竊國者賊,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田成子殺齊軍而盜其國,莊子憤而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名句,這其中的“鉤”代指的是國家政權,而在實際生活中,何謂竊國賊,就是指歷史上某些權勢人物,在某個階段乘機霸取國之重器,爲己身謀取利益的人物。然而,評價歷史人物應當以客觀,理性爲好。

曹操竊國但是不留惡名,這是爲何?

所謂曹操的“竊國者”身份值得商榷

曹操原本以小官舉孝廉出身,在東漢末年連年的軍閥奮戰中,趁機而起,定東漢國都於許昌,從而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最多是封王了,並未竊國。

延續了兩漢的遺風

曹操,至少表面還是奉漢家爲正統,還是以漢家規章辦事,曹操雖能力超他人,卻不驕奢,表面還是奉漢室爲正統,自己也就封了個魏王而已。至於爲什麼還要否定曹操?很多時候是受封建正統論影響,把偏居西南一隅的蜀漢視爲正統,然而對比三國,力量最弱的還是蜀漢,無論手下將才,還是作爲都大不如魏,吳。

保持了北方穩定

曹操雖歷經多次戰爭,然而起碼在他的統治區域,能做到法令貫通,黎民安居樂業,更是推行屯田制,對固疆安邊起到了一定的貢獻,並且面對北方異族,不遺餘力的進行打壓或者停止征伐北邊諸侯。

重用人才,爲曹魏政權乃至後來的晉朝建立打下了基礎

曹操竊國但是不留惡名,這是爲何? 第2張

曹操大力提拔人才,更有曹操爲見謀士而拖履的感人故事。衆多的人才爲政權的鞏固打下了基礎,也爲曹魏建立,乃至後來的司馬氏建立的晉朝打下了基礎,司馬氏雖然通過政治運作剪殺曹真消滅了曹氏餘人,然而司馬氏仍然啓用曹魏政權舊臣,這不能不歸功於當初曹氏打下的良好基礎。

爲什麼不說曹操是“竊國大盜”?

曹操,劉協在流落民間的時候被曹操以天子之禮迎回許都,曹操雖然專權獨斷,不把劉協放在眼裏面,但是對他還是非常厚道的。沒有遇到曹操之前劉協只能四處流離,經常食不果腹,曹操將其尊奉爲天子,雖然沒有給他權力但是對於物質上面的需求基本都予以滿足,並且在最開始的時候對他也很恭敬。之後漢獻帝發動了衣帶詔事件,也並非出自對曹操的怨恨,而是想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但是這觸及了曹操的最根本權益,所以他纔不能容忍。

曹操謀求封王的意圖顯然易見,雖然沒有直接篡漢自立,但是爲後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着曹操獲封魏王,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也隨即脫離大漢朝堂,在曹操開府建衙的魏王府拜官授爵。那曹操爲何至死都只當了個魏王,而不是直接篡漢自立呢?是時機不成熟,還是威望不足?

曹操竊國但是不留惡名,這是爲何? 第3張

要說時機不成熟純屬扯淡,曹丕在曹操死後繼承了魏王的爵位,魏王曹丕就迫不及待的脅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還追封曹操爲魏武帝。說威望不足也難以信服,曹操南征北戰統一了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傑出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才能可以說是冠絕東漢末年。唯一能夠解開曹操一生不稱帝的緣由還要歸咎於曹操自己本身的意願,那就是不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所率領的兵馬都是自己招募的,佔據的地盤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並非是漢室朝廷賞賜的,他只是借用漢獻帝的名號而已,實在是談不上竊國一說,漢獻帝對於他也沒有太多的恨意,甚至還娶了曹操的幾個女兒,他們的關係也還不錯。

在東漢末年羣雄紛爭的社會動亂中,曹操本來“名微而衆寡”,憑着他的強烈的進取心和他的雄才偉略,一躍成爲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確立了“亂世奸雄”的地位,儘管曹操有這樣或那樣的許多錯誤,但他仍不失爲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然而,曹操一生所做的貢獻也不能抹殺,只能是說,現在信息發達時代,對於歷史著名人物的評價不在是聽信一面之詞,所以纔會沒有留下太多罵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