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拋妻棄子遭受指責,劉備爲何沒有?原因是什麼

劉邦拋妻棄子遭受指責,劉備爲何沒有?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

彭城之戰時,敗逃的劉邦爲了給馬車減重,曾三番五次把孩子推下車;劉備雖沒有這個動作,但他也確實多次拋棄妻兒倉皇逃命。

同時,與趙雲幫劉備尋找妻兒相比,劉邦也有尋找老婆孩子的動作:“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史記·高祖本紀》)

因此,若說劉邦比劉備更狠,其實並不嚴謹;雖然兩人舉動的細節有差別,但本質都是一樣的;如果因此就說劉備更仁義,那顯然是五十步笑百步。

相對於祖宗劉邦,劉備的“拋妻棄子”之所以被人們大度的原諒,是因爲佔了時代和對手的便宜。

史書編撰的時代不同、作者身份不同

關於劉邦推子女下車的記載,最早來自於《史記·項羽本紀》: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

劉邦拋妻棄子遭受指責,劉備爲何沒有?原因是什麼

除了這個明顯的黑點外,《史記》中對劉邦其他各方面的記載,也從不避諱那些看似負面的內容,尤其他對儒生無禮、做事不擇手段、立國後對功臣手段兇狠等等。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史記》修編時,正是儒家被確立爲封建正統思想之後,從司馬遷本人在史書中表達出的態度來看,他的價值觀深受儒家觀念的影響。劉邦則出身秦朝基層官吏,他的一些言行在士大夫看來,確實顯得格格不入;

其二,《史記》是司馬遷個人編纂的作品,不是官方的史書,因此帶有很多與統治者喜好不符的內容,極具批判性。

此書修成後,司馬遷一直防着它被漢武帝焚燬,以至於“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漢書》說,“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即司馬遷死後,此書才逐漸流傳於世。他的女兒司馬英家中也藏着一部《史記》,其中一個外孫楊惲自小研讀此書,立志將外公的著作發揚光大。

後來,出生於底層的漢宣帝劉病已當政後,漢朝的政壇極爲清明,此時被封侯的楊惲趁機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並獲准公開發行。

而對劉備的記載,則主要來自《三國志》。當時,兩漢已持續了四百多年,官修史書已成爲史學界的慣例;同時,其主編陳壽起先是蜀漢的史官,蜀漢被滅後,他又在西晉朝廷任職。公元280年,東吳被滅後,陳壽歷時十年編成了《三國志》。此書修成後,深受當時朝野的盛讚;夏侯湛當時也在撰寫《魏書》,當他看到陳壽的《三國志》後,毫不手軟地將手稿銷燬。

也就是說,陳壽是以晉臣的身份編寫三國曆史,因此對於各方,他不可能抱有太濃厚的主觀偏見。如果考慮到晉是取代魏而建立這一層關係,他甚至有理由稍微擡高蜀漢——畢竟暗示曹魏的非法性,才能往司馬氏臉上貼金。

劉邦拋妻棄子遭受指責,劉備爲何沒有?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至於《三國演義》的立場,那就更不用講了。在尊劉抑曹的論調下,曹操幹了再多好事,那也是心懷不軌;劉備即使再拋妻棄子,那也是爲了光復漢室、忍辱負重。

二人及對手的身份有差異

歷史人物的形象,並不是完全由史書決定的,民間的心理、老百姓的好惡,往往具有重大主導效應。

劉邦之所以被人視爲小混混,那主要因爲他的對手是傳統貴族。項羽雖成爲了失敗者,但由於他對滅秦的巨大貢獻、多次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失敗後乾脆利落自殺的磊落表現,使得他在後世廣受讚譽;在向來以勝敗論英雄的史學界、輿論圈,項羽堪稱唯一的例外。而相比較之下,劉邦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風,就顯得有些“猥瑣”之嫌。

因此,大家明明知道劉邦代表着時代的進步,卻往往抑制不住對項羽喜愛。很不幸的,劉邦“拋妻棄子”這種古代帝王的“常規操作”,就成了他爲人卑劣的重要證據。

而劉備的運氣則好得多。他所處的時代,劉氏的漢王朝已持續了四百年,甚至成了一個民族的稱謂,“民心思漢”的大輿論,使得劉備天生佔有道德制高點。

劉邦拋妻棄子遭受指責,劉備爲何沒有?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此外,與他那些出身豪門的對手們相比,劉備雖爲皇室後裔,但已淪落到“織蓆販履”的地步,起點低、底子薄,但他最終卻戰勝一衆強敵,成就三分天下的偉業,這樣的勵志故事,使得他的一切舉動都“情有可原”:你看看,爲了成就大業,人家的犧牲多大,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同時,“桃園結義”的傳說讓人熱血沸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傳言也頗讓一些熱爲之讚賞不已。

而他的主要對手曹操,不僅是個宦官之後,更是被《三國演義》塑造成了一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漢賊。

因此,在各方面的對比之下,劉備的一切舉動都具備了合理性,別人拋妻棄子是沒人性,他這樣幹就成了忍辱負重,真讓人服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