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唐名將侯君集幹過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什麼?

大唐名將侯君集幹過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大唐的衆多開國功臣和名將中,侯君集無疑是個另類。一方面他功勳卓著,位列凌煙閣,是唐太宗眼中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另一方面,他又罪孽深重,數次違反朝規,甚至煽動並參與謀反,可以說是罪不可赦,最後被李世民處斬,他可謂是唐初開國名將裏最受爭議的一位。不過他的一生中,起碼有一件事幹得很漂亮,可讓歷史上衆多將帥汗顏。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大唐名將侯君集幹過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什麼?

一、侯君集一生三功,官至宰相,位列凌煙閣名副其實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此人在隋唐時期也是個傳奇人物。在《隋唐演義》等演義小說裏,他被認爲是武功非常高強的人,比如把他同李元霸、羅成、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並稱爲李世民“六大戰神”;他綽號小白猿,有飛檐走壁的絕技,與羅永年的五虎斷門槍、尚師徒的盔甲槍馬四件寶和程咬金的三板斧並列爲“四絕”;在評書裏,他還曾被列入賈家樓“四十六友”編外最後一名,即後續第四十七友。

不過在正史中,他期初的事蹟很少記載,只是在《舊唐書·侯君集傳》裏說他:“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就是說,他少時頑劣,不學無術,卻喜歡吹牛。不過當時天下大亂,他跟許多英雄好漢一樣,肯定是有些武藝的,再加上他好鬥勇,愛吹,能很好地推銷自己,所以他很早就登上歷史舞臺,進入公衆的視野。他進入秦王府後,隨李世民征戰,很快成爲秦王麾下一名得力干將。

侯君集屢立戰功,很被李世民賞識,曾被封爲左虞侯、車騎將軍等職,一直到宰相高位。縱觀其一生,大的功勳有三次。

其一是幫助李世民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公開化,李建成拉攏尉遲恭不成,於是派人刺殺;失敗後,尉遲恭與侯君集便極力勸諫李世民下決心除掉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侯君集這人腦子靈活,很有智商,而且處事果斷,對促使李世民奪位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一枚棋子。史載“建成、元吉之誅,君集之策居多。”李世民成事之後,他自然成了太子的心腹。後來,李世民繼位,便封侯君集爲左衛將軍、潞國公,後又封爲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630年),侯君集被升爲兵部尚書,開始廣泛參與朝政。

侯君集的第二項功績是做爲李靖的副將討伐吐谷渾。吐谷渾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於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的一個小國。貞觀年間,吐谷渾王慕容伏允拒絕向唐稱臣。貞觀九年(634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名將李靖爲主帥,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爲副將率軍征討吐谷渾。次年夏天,李道宗小勝吐谷渾,其首領伏允向青藏高原腹地逃跑。於是許多將領紛紛勸李靖撤兵。此時,侯君集站了出來,他堅決主張繼續攻打。他建議李靖發揮騎兵的優勢,深入吐谷渾腹地,打個殲滅戰。李靖採納了他的計策,和薛萬鈞、李大亮走北線出擊,侯君集與李道宗則在南線,兵分兩路,追擊吐谷渾王慕容伏允。

當時雖是夏天,但西邊地區卻有霜降,山裏還有很多積雪。侯君集等率唐軍克服重重困難,追擊敵人二千多裏,先後於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吐谷渾軍,斬獲頗豐。侯君集一路追擊到積玉山,還看到了黃河的源頭,據說這是世人第一次考察黃河源頭。當時他打了個大勝仗,又見到了母親河的源頭,於是激情萬丈,一如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豪壯。之後他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勝利班師回朝。

因此功績,侯君集又受到唐太宗的激賞。於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之後又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等,官至宰相,進入人生輝煌期。侯君集出身行伍,沒有讀過什麼書,獲得高官厚祿以後纔開始讀書學習,他又參與官員的選拔,此時的侯君集可謂風光無限。

侯君集的第三項功績,率軍攻滅高昌國。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是古絲綢之路交通樞紐,當時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貞觀年間,高昌國王麴文泰認爲唐朝國力衰弱,逐漸產生了不臣之心。李世民徵召麴文泰入朝,他稱病不去。在西突厥的利誘下,高昌欲歸附西突厥。639年,麴文泰中斷對唐朝的朝貢,攻打唐朝屬國伊吾、焉耆,扣留西域各國向唐朝進貢的使者,中斷了西域同中原的商業往來,使絲綢之路被阻。

爲了大唐的穩定與繁榮,唐太宗決定對高昌國以懲罰。於是他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大軍討伐高昌國。麴文泰得知後,毫不在乎,他對國人說:“唐國距離高昌有七千餘里,還隔着兩千裏的沙漠,冬冷夏熱,沒有水草,想來也沒那麼容易!他們的軍隊在途中不出二十天,糧草必然用盡,到時候咱們以逸待勞,定能一舉打敗他們!”然而侯君集率領大軍行至磧口時,麴文泰卻病死了,其子麴智盛繼承王位。

公元640年,侯君集率軍圍困高昌國都,並勸降高昌新王麴智盛,但對方沒有投降。於是侯君集強行攻城,利用了拋石車等工具,攻下城池。此戰,唐軍獲得三郡五縣二十二城,人口三萬多。高昌國滅亡。接着,唐朝在高昌舊地設置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安西都護府。滅高昌國,侯君集可謂是大功一件,使他進入人生的巔峯時期。

二、侯君集一生四罪,李世民寬恕其三

侯君集在成功的同時,也開始利慾薰心,腐化墮落,累積成罪。他一生明顯的罪過有四次,但前三次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寬恕了。

第一宗罪:腐敗。侯君集滅高昌後,在未奏請唐朝朝廷的情況下,私自將高昌國無辜的百姓充作官奴,或者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配。這還不說,他見錢眼開,私自將高昌國寶物據爲己有,又縱容手下將士擄掠盜取高昌國的金銀珠寶。當他班師回朝後,其舉動自然被舉報,於是被朝廷懲罰下獄。但中書郎岑文本以爲侯君集是開國功臣,而且在征伐高昌國立下不朽功勳,於是上書李世民爲之求情。李世民也是從來對之寵信有加,就將他釋放了。但侯君集獲釋後不僅不感念法外開恩,還爲自己的被囚禁而不快,耿耿於懷。

侯君集第二宗罪:誣陷。因爲李世民對侯君集的器重,所以曾讓他跟隨李靖學習兵法。侯君集不但不感謝李靖,反而上奏唐太宗,說李靖要謀反。他的理由是,李靖每講到兵法的精微之處,都故意停下來不再傳授給他。唐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這恰恰證明他侯君集想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他要求學盡臣的兵法,證明他有異志啊,陛下不得不防!”

李靖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統兵元帥和軍事家,他的智慧在當時幾乎無人能及,他看人也極準,不會亂說的,之後也證明了他的推想。但當時,侯君集並沒有表現出謀反的跡象,加上李世民向來寵愛他,所以就沒有相信李靖的話。李靖的猜想,也不是空穴來風,有一次,侯君集上朝後回尚書省,騎馬越過省門數步尚未發覺。李靖見到這種情況,便對人說:“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將謀反。”

侯君集第三宗罪:煽動別人謀反。貞觀十七年(643年),開國功臣、後來也被列爲凌煙閣的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侯君集問張亮:“你怎麼會遭到排擠呀?”張亮說:“沒有啊,如果因爲公務被派到外面做官就是遭到排擠,那麼被冤枉的人就多了。”侯君集被嗆了一下,然後又說:“那麼我平定一個國家,回朝後卻惹得皇上大怒,算是被排擠了吧?”侯君集說着還挽起袖子道:“這樣子活着太沒意思了。你能造反嗎,要是可以,咱哥倆一起反了。”

之後張亮將侯君集的話告訴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這也許是他發發牢騷罷了,不必當真。況且,這些話他也只是告訴你一個人,他要是死不認賬,你也拿他沒辦法不是?算了,不必再提。”李世民再次寬恕了侯君集。從這可以看出,唐太宗是真喜歡並器重侯君集的。隨後李世民爲表彰開國功臣,命閻立本畫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像置於凌煙閣,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三、侯君集謀反不成,被李世民處斬

在侯君集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同一年,他便因犯下此生的第四宗罪,走到了人生盡頭。當時的太子李承乾不受唐太宗的喜歡,加之魏王李泰等皇子虎視眈眈,欲謀太子之位,所以李承乾擔心自己被廢,頓生不軌之心。他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開始拉攏一些對皇帝不滿的人。而此時的侯君集便成了他拉攏的對象。當時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又在太子東宮任職,於是李承乾就多次派他引侯君集進入東宮商議大事。

後李承乾事情敗露被廢,侯君集當然被牽連出來,他的女婿賀蘭楚石爲得到皇帝信任,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一起謀劃的事告訴李世民,坐實了侯君集要謀反的罪名。這簡直是罪不可赦!可李世民仍覺得侯君集爲國立過大功,於是就想再放他一馬,不想治他的死罪。但侯君集平常得罪人太多,此時朝中羣臣都出來進諫,說侯君集之罪天地難容,決不可赦。李世民迫於壓力,儘管心中非常難過,也不得不將其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李世民應允,並將其妻兒遷至嶺南。

大唐名將侯君集幹過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什麼? 第2張

四、侯君集做的一件事讓史上許多將帥汗顏

縱觀侯君集一生,功勞大,但罪也不小。若不是碰上惜才而大度的李世民,他恐怕不只死一次了,但最後還是因謀反罪而被誅,也是罪有應得。他可以說是最有爭議的唐朝開國功臣,其千秋功罪,只能任人評說了。不過他的一生中曾經做的一件事,足以讓他彪炳千古,這件事也讓歷史上許多比他更有名的將帥們汗顏。

這還得從他征伐高昌國一戰說起。公元640年,他是做爲主帥身份去征討高昌的。前面說過,他剛到達那裏,還未開戰,高昌國主麴文泰便病死了,其子麴智盛繼承王位。侯君集率兵行至柳谷,探馬稟報說麴文泰將要被安葬。於是諸將勸說侯君集,要趁高昌國人聚集一處安葬國主時,搞個突然襲擊,便可大獲全勝。

若換成一般的將帥,碰到這樣的戰機,恐怕是求之不得的。但侯君集不然,他認爲趁對方舉行國葬時偷襲太不講道義,不是正義之師做的事情。我大唐的軍隊乃正義之師,要打就要光明正大地打!他當即否決了這項提議。於是他率領大軍雷着戰鼓高調進軍。高昌人有了防備,就進城堅守。當然侯君集是有把握打贏這一仗的。唐軍士氣高昂,裝備齊全,他命人填充城壕,用推車撞擊城牆,撞開的穴口有數丈之寬,又用拋石機往城中投石頭,唐軍很快便攻克了敵軍外圍城池。接着乘勝進兵,包圍高昌國都城。

侯君集先是圍而不打,勸高昌新王麴智盛投降,可對方說是投降,就是不降。於是侯君集命令再度攻城。他還在城外修建了十丈的高樓,指揮戰鬥,並俯視城內,查看敵情。高昌國王不降是因爲在等援軍,因爲當初,高昌老國主麴文泰與西突厥首領欲谷設約定,如果高昌被唐攻打,西突厥就來援助。可等到侯君集大軍到達時,西突厥首領嚇得違約向西逃走了。最後高昌國失去援助,無計可施,纔開城投降。侯君集於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滅了高昌國。

平高昌國是侯君集一生的最大亮點。而其中最被人稱道的就是他沒有乘人之危,就是趁高昌國人給國主安葬時進行突襲。如果那樣,唐軍可能輕而易舉就拿下了這場戰役,可將敵人包括國王在內的王侯將相一窩端。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認爲那樣不是仁義之師的做法。

這在古代也有先例。比如春秋時,宋楚的泓水之戰。當時宋襄公跟楚國開戰,雙方約定在岸邊打仗。宋軍先到泓水岸邊,當楚軍正在渡河時,宋襄公的謀士司馬子魚說應趁敵軍過河時來個突襲,可一戰而勝。但宋襄公以爲不可,宋軍乃仁義之師,不可乘人之危實行突襲,應等對方過了河再打。後來的結果是,楚軍過河後雙方決戰,宋軍敗了。但宋襄公雖敗猶榮。

不過春秋之後的戰爭大都沒有仿效宋襄公這種戰法,不管《孫子兵法》還是《三十六計》中都提倡兵不厭詐,戰爭中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互相勾心鬥角,不再講究道義。連韓信、諸葛亮等著名軍事家都這樣,他們又是明修棧道,又是暗度陳倉,他們趁火打劫,笑裏藏刀,偷樑換柱,渾水摸魚,借刀殺人等等,只爲求勝,不顧手段,還哪來的道義可言?而侯君集能堅守道義,不借對方舉行國葬之時,乘人之危搞偷襲,不僅是君子之行爲,而且就當時而言,也是維護了大唐的尊嚴——我天朝上國向來光明正大,決不搞偷雞摸狗的勾當,要打就明着來!這也表現了大唐王朝的強大的自信力。侯君集此舉足以讓史上衆多名將名帥汗顏。

當然筆者這裏也不是在否定韓信和諸葛亮等將帥,他們無疑是成功的;也不是否定《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它們做爲著名軍事理論自有其偉大之處。如果碰到倭寇來犯,我們要抵禦時,自然大可利用這些虛虛實實的戰法,先把侵略者趕走再說;但如果碰到要征服弱者時,就不可採用這樣的招法。比如大唐征服高昌國,就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對抗,乘人之危搞襲擊,就太不人道了,甚至顯得小家子氣。所以當時侯君集的做法十分正確,他維護了大唐的尊嚴,也照顧了弱者的情感。應該給侯君集點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