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跟漢獻帝的矛盾爲何不可避免?

曹操跟漢獻帝的矛盾爲何不可避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本原因不在曹操,而在漢朝。東漢末年,朝廷已經失去控制力,刺史諸侯做大爭霸,權臣有不臣之心。沒有曹操,也其他權臣。

一是經濟,地主豪強門閥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自耕農破產淪爲流民難民,而地主豪強門閥隱瞞土地人口,人民百姓被壓榨剝削,朝廷收不上稅,諸侯門閥越來越富,朝廷和百姓越來越窮,社會矛盾爆發是遲早的事。而農民起義削弱朝廷。

曹操跟漢獻帝的矛盾爲何不可避免?

二是軍事,漢朝連年戰爭,北方西方和匈奴,羌人作戰。爲了戰爭勝利,朝廷給地方軍隊放權,邊疆將領逐漸淪爲軍閥。比如西涼董卓,就是河西走廊和羌人作戰的漢軍軍閥。

漢董卓,唐安祿山等都是邊疆軍隊武將淪爲軍閥;土地兼併,破產農民成爲流民,引發農民起義,而爲了鎮壓農民起義,漢朝廷被迫給各地地方武裝放權,讓他們進京勤王。

這樣的地方地主豪強門閥逐漸武裝化,成爲一方諸侯。早期曹操在兗州的擴張,都是奉袁紹之命;討伐陶謙,是因爲陶謙倒向了袁術。

張楊勾結呂布在兗州叛亂後,曹操只剩二縣之地,糧食全部丟光,幾乎喪命,沒有袁紹的扶持支援,早就崩潰了。不能因爲後來曹操和袁紹幹上了,並最後戰勝之,就認爲曹操一定是大漢忠臣。

一個原本忠於謀逆反賊袁紹的內奸,跳忠了而已。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是不一樣的。曹操如果不是身在亂世,沒掌握至高權力,也只能安心做個能臣,這和忠不忠臣沒有關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沒有經受住考驗就證明沒有這一品質。不是曹操變了,而是形勢變了。

另外,因爲經濟和軍事原因,大量地主門閥世家做大,地方長官如州牧,刺史,太守等逐漸被門閥地主世家壟斷,世代公卿,比如袁家。漢王朝政治統治事實上從官僚制退回到分封制。

官員任命權力不在皇帝朝廷手裏,而是在世家門閥手裏。如果換成漢朝強盛時期,比如漢武帝時期,大臣也不敢怎樣。權臣霍光也不是朝廷對手。但漢朝末年積弊已久,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曹操跟漢獻帝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獻帝不想動曹操,忠於漢室的那羣人也會對曹操敵視,因爲獻帝被曹操救走後,自身沒有實力,是屬於依附於曹操的,忠於漢室的那些人自然看不下去這種君臣實力顛倒的狀態,而曹操又不能交出權力,一是獻帝沒能力,二是那些給曹操賣命的下屬也不會同意,三是那些想取曹操代之藏在暗中的野心家太多,何進董卓實在太多了,漢室衰微是不可逆的天道,逆天而行只會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