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義潮是如何收復河西十一州的?將義軍傳給張淮深的原因是什麼

張義潮是如何收復河西十一州的?將義軍傳給張淮深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義潮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權持續衰微,吐蕃於是趁機攻掠河西諸州,而唐朝對此已是鞭長莫及。唐朝末期,沙州張義潮散盡家財、建歸義軍,先後收復河西十一州,開拓疆土四千餘里,使河西之地重歸大唐版圖,堪稱壯舉。然而,張義潮之後歸義軍卻迅速衰敗,又令人萬分惋惜,那麼張義潮爲何不將歸義軍傳給兒子張淮鼎,卻傳給了侄子張淮深呢?

安史之亂後唐朝迅速由盛轉衰,尤其是中央朝廷持續衰微,吐蕃趁機進兵河西,先後攻佔攻佔河西、隴右諸州,張議潮家族世居的沙州(今甘肅敦煌)同樣於建中二年(781年)被吐蕃攻陷。佔領河西之後,吐蕃在此地的統治極爲殘暴,而本就出身沙州富豪之家的張義潮,自幼便苦學兵法和武藝,並暗中招募、訓練義軍,時刻準備光復河西諸州。

吐蕃雖然強大,但統治卻極爲混亂,突然膨脹的他們很快便陷入了四面爲敵的境地,不僅回鶻汗國和阿拉伯帝國對吐蕃發動了進攻,唐朝和南詔聯手之後也在四川方向對吐蕃展開了反攻,並在會昌四年(844年)三月,“朝廷以回鶻衰微,吐蕃內亂,議復河、湟四鎮十八州”,開始謀劃收復河西。

張義潮是如何收復河西十一州的?將義軍傳給張淮深的原因是什麼

吐蕃的內憂外患,使得張義潮看到了機會,於是在大中二年(848年),率衆在沙州發動起義,迅速攻陷沙州。與此同時,吐蕃原洛門川討擊使尚恐熱亦發動叛亂,奪取吐蕃大權,自稱宰相,之後又與吐蕃鄯州節度使尚婢婢爭權奪利,自相殘殺,這給了張議潮難得的喘息之機。

張義潮一面擴充穩定地盤,一面派出十路信使傳信長安,希望與朝廷聯手恢復河西。然而,由於路途艱險,九路信使葬送在了路途當中,只有敦煌高僧悟真所率領的信使於兩年後抵達長安,聞聽消息的朝廷雖然欣喜萬分,但卻無法給張義潮更多支持,更多的只是精神上的鼓勵。

十路信使卻只有一路到達長安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張義潮率軍對吐蕃展開反攻,到八月時,張義潮已經控制了除涼州之外的河西十一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張義潮在向朝廷報捷的同時,爲了表示衷心,以其兄長張議潭爲首的這支信使隊伍,就此留在了長安爲質。

鹹通二年(公元861年),歷經三年血戰,張議潮統率的歸義軍終於攻克了吐蕃在河西的最後一個據點涼州。之後數年,張議潮又以瓜州、沙州爲根基,再度四面出擊,一面抵禦吐谷渾、回鶻的進攻,另一面則不斷擴大戰果,鞏固河西的統治,河西地區徹底得以克復,使“百年左衽,復爲冠裳;十郡遺黎,悉出湯火”。

張義潮是如何收復河西十一州的?將義軍傳給張淮深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鹹通八年(公元867年),在長安爲質的張議潭去世,張議潮於是將河西職務交給了已經長大成人的張淮深(其兄張議潭之子),而自己則以69歲的高齡親往長安爲質。唐王朝爲了獎勵其功績,在其入朝之後,授予其右神武統軍,晉官司徒,職列金吾,並賜給田地宅第。而張義潮最終於鹹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卒於長安,享年74 歲。

張義潮爲何將歸義軍交給了侄子,卻沒有交給兒子?

張義潮前往長安後,河西的歸義軍便被他交到了侄子張淮深手中,張淮深則成爲了第二任歸義軍節度使,那麼張義潮爲何不將軍隊交給自己的兒子呢?我認爲,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1、主觀原因:張淮深長期隨軍作戰。雖然史料關於歸義軍的記載相對較爲零散和雜亂,但從僅有的資料來看,張淮深參與起義和領兵作戰的時間都及早。在鹹通二年(861年)三月,在攻克涼州的戰役中,張淮深便已經是一路主將。反之,張義潮的兒子張淮鼎卻少有帶兵作戰的記載。因此,張淮深雖然只是張義潮的侄子,但卻是張義潮極爲重要的左膀右臂,且因爲長期帶兵的緣故,在軍中擁有較高的聲望,以其爲歸義軍節度使,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張淮鼎在這一點上則要稍遜一籌,除了張義潮兒子的身份外,在局勢不穩的情況下,他並不是合適的人選。

2、客觀原因一:張淮鼎被留在了長安。毫無疑問,張義潮對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因此纔會在兄長張議潭去世之後,便前往了長安爲質。然而,張義潮這次前往長安,或許是由於沒有了解到唐王朝的真正意圖,因而並未攜帶家眷,然而當唐王朝通過授官、賜宅等方式將其留在長安之後,張義潮這才瞭解到唐王朝的用意,因而不久便遣人返回沙州將家人接到了長安。《押衙馬通達狀稿(三件)》中第一件的記載中,便有“(馬通達)先隨司空到京,遣來涼州,卻送家累”的記載。

張義潮是如何收復河西十一州的?將義軍傳給張淮深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3、客觀原因二:來自長安的命令。《資治通鑑》有載,“(鹹通八年二月)歸義軍節度使張義潮入朝,以爲右神武統軍,命其族子懷深守歸義”。從這段記載來看,張淮深能夠接任歸義軍節度使,除了自身的條件之外,與唐王朝的態度同樣密不可分。或許正是爲了將張義潮一家留在長安,唐王朝纔沒有任命張淮鼎爲節度使,而是任命了張淮深。

然而,張義潮去世之後,歸義軍卻很快陷入了動亂。大順元年(890年),張義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夫妻和六子,擁立張義潮的兒子張淮鼎爲節度使。兩年後,張淮鼎去世,索勳又自立爲節度使,結果引發張義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張氏的不滿,索勳於乾寧元年(894年)被張氏的三個兒子所殺,張淮鼎的兒子張承奉又被立爲節度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