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古代歷史上造詣頗深、卻不出名的三位書法家

盤點:古代歷史上造詣頗深、卻不出名的三位書法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古代的書法家,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王羲之、顏真卿等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那麼歷史上還有造詣頗深,卻不出名的書法家?今天小編爲大家介紹三位古代書法家!感興趣的讀者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位 黃溍

盤點:古代歷史上造詣頗深、卻不出名的三位書法家

黃溍(1277-1357),字晉卿,稠城人(義烏),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損齋稿》33卷,《義烏縣誌》7卷,《日損齋筆記》1卷,《黃文獻集》10卷。他在書法方面造詣頗深。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現存他的書法有:《與德懋書貼》、《免穎貼》、《跋蘭亭圖》。黃晉在義烏時,教了不少學生,如宋濂、王瑋、傅爍、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

但黃溍淡泊名利,後因友人力薦,於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舉爲教官,兩年後爲憲吏。延佑元年,“面舉之法行”,第二年縣更強迫他參加考試,中進士,出任台州路寧海縣丞,4年後升紹興路諸暨州判官,又奉省檄監稅杭州。公元1331年薦爲應奉翰林文字,同知製造國史院編修官,教國子博士。公元1346年任翰林百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接着以升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同知經筵事,一身數任多職。

公元1350年夏4月,溍年逾古稀,告老還鄉,1157年閏9月5日逝世於繡湖邊的家中,終年81歲。朝延追封爲“江夏郡公”,諡“文獻”。葬於縣東北三華里崇德鄉東野之原,義烏市書法藝術院所在地,稱黃大宗祠,用來紀念溍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第二位 宋濂

盤點:古代歷史上造詣頗深、卻不出名的三位書法家 第2張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呈潛溪,又號玄真子,祖居浙江金華,曾因擅長文學得到朱元璋重用。官至翰林學士。宋濂祖孫三人都工書法。宋濂小楷端正,草書龍盤鳳舞,列爲明代“草聖”;次子宋遂,小篆列明代第一,今故宮博物館藏有他的行草《敬覆貼》。

宋濂早年師從散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少負文名。他幼時家貧好學,6歲讀書,每天記誦2000多字文章,9歲能賦詩,有神童之稱。宋濂刻苦攻讀儒家經典,精研佛經,學有所成,擔任東明山白麟溪講舍的教席。元至正時,薦授翰林院編修,入龍門山著書。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宋濂結束平民生涯,登上政治舞臺,成爲歷史上有名的文學侍從之臣。他任江南儒學提舉,奉命主修《元史》,後任侍講學士,承旨知制誥,明太祖朱元璋對他恩禮備至。宋濂在陪伴君王18年後宋濂推崇宗經。認爲只有孔子之文“才稱之爲文”,“六籍之外當以孟子爲宗,韓子次之,歐陽子又次之”(《文原》,對於違背“溫柔敦厚”傳統的文章一律採取否定態度。他擅長散文創作,尤以傳記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宋濂善於抓住一些細節展現人物性格,並通過個性化語言的運用刻劃人物,藝術成就較高。他的寫景散文數量亦不少,且風格近似歐陽修,文筆清新,寫景狀物生動,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澗修楔詩序》、《環翠亭記》等。

宋濂親自經歷了元末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故他的文章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往往在生動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爲“開國文臣之首”。作爲一代文學、史學泰斗式的人物宋濂,也培育了一批人才,如方孝孺等。

第三位 東皋心越

東皋心越(1639-1695),俗姓蔣,法名興儔,字心越。明崇禎十二年(1639)生於浙江金華府婺郡浦陽縣官巖山麓的蔣宅村,爲曹洞宗三十五世高僧。心越大師被譽爲日本“篆刻之父”、日本曹洞宗壽昌派開山祖。古琴音樂,在日本久已失傳,由於他的傳授,琴道重振。他還學習日語、日文,有和歌、俳句傳世。

東皋心越是一位才藝出衆的僧人,能書善畫,工於篆刻,精於撫琴,登高作賦,下筆成文,尤以篆刻及古琴對日本影響甚大。同時,東皋心越又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高僧。他八歲於蘇州報恩寺出家,後從禪宗曹洞宗高僧闊堂大文受法,駐錫杭州永福寺。他在日本十

由於東皋在日本傳授琴樂,刊行《東皋琴譜》,古琴音樂在日本得到空前的發展,據兒玉空空《琴社諸友記》所載,小野時期琴友多達一百二十人,僅明和至文化四十餘年中,日本琴人多達數百人。從此,失傳了五百年之久的中國古琴,又在日本得到復活和使用,故《日本琴史》卷4雲:“琴學盛於日本,實師(東皋)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