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守敬:揭祕元朝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成長記

郭守敬:揭祕元朝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成長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郭守敬是怎麼成功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下面就來說說郭守敬的科學成就與創造發明。

一.從小勤奮好學,年少初露鋒芒

郭守敬於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出生在邢州的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他的父親早逝,由其祖父郭榮撫養成人。郭榮是金、元之際一位頗有名望的學者。在祖父的教養下,郭守敬從小勤奮好學,在少年時代就養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並逐步精通五經、熟知天文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

郭守敬15歲時,曾根據書上的一幅插圖,用竹篾扎製出一架測天用的渾儀,而且還堆土做了一個土臺階,把竹製渾儀放在上面,進行天文觀測。他還曾根據北宋燕肅一幅拓印的石刻蓮花漏圖,弄清了這種可以保持漏壺水面穩定的、在當時頗爲先進的計時儀器的工作原理。

忽必烈(即後來的元世祖)的重要謀士、學者劉秉忠精通經學和天文學,當時因守父喪,正在邢臺西南的紫金山中結廬讀書。郭榮與劉秉忠交情好,便將少年郭守敬送到劉秉忠門下深造。這讓郭守敬獲得了頗多的教益。

郭守敬:揭祕元朝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成長記

後來,朝廷發起了整治開挖水流河道的工作,並專門聘請郭守敬承擔工程的規劃設計。他根據家傳學問,再加上認真地調查勘測,很快就弄清了因戰亂而破壞了的河道系統。

隨後的疏浚整治工程,在郭守敬的指點之下,使蔓延的水澤各歸故道,並一舉挖出已被埋沒了近30年的石橋遺物。這項工程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傳頌。年少的郭守敬就此初露鋒芒。

二.注重調查、鍥而不捨,水利工程成就顯著

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府(後稱上都)即位,命張文謙到大名路(今河北大名一帶)等地擔任宣撫司的長官,郭守敬也跟隨張文謙(劉秉忠被調忽必烈身邊後,把郭守敬介紹給了張文謙)一同前往學習。郭守敬所到之處,做了許多河道水利的調查勘測工作,爲後來的水利工作開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郭守敬:揭祕元朝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的成長記 第2張

中統三年(1262年),因當時任左丞相的張文謙的推薦,郭守敬在開平府受到忽必烈的召見,他面陳關於水利的六條建議,每奏一事,忽必烈都點頭稱是,對他頗爲讚賞。忽必烈隨即任命他爲提舉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工作。

數月後,張文謙又作爲朝廷的代表負責治理西夏。郭守敬在張文謙的領導和支持下,奉命修浚西夏境內的唐來、漢延等古渠,他先實地勘查情況,後組織施工,使得當地的農田得到灌溉,受到西夏百姓的愛戴。當地百姓曾在渠頭上爲他建立生祠(指爲活人修建的祠堂)。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有人建議利用灤河和渾河溯流而上,作爲向上都運糧的渠道。忽必烈不能決斷,派郭守敬去實地勘查。郭守敬探測到中途,就已發現這些建議不切實際。他乘着報告調查結果的機會,提出了許多新建議(之前就曾提出過二個方案,均不完善)。其中包括大都運河新方案。 忽必烈看到奏章後,非常高興,特別重置都水監,由郭守敬任領都水監事一職。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運河工程動工,開工之日忽必烈命丞相以下官員一律到工地勞動,全部聽從郭守敬指揮 。這雖然只是個象徵性活動,但卻反映了忽必烈對這條運河的重視程度,以及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的權威。

郭守敬不負衆望,領導並開闢了大都(今北京市市區)的白浮堰,開鑿了由通州到大都積水潭(今北京什剎海)大運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

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通惠河建成。忽必烈從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回到大都,路過積水潭,見其上“舳艫敝 (蔽)水”,心中大悅,親自賜名爲通惠河。

從此以後,郭守敬成爲了元朝的水利工程專家。到大德二年(1298年),有人提議在上都西北的鐵幡竿嶺下,開出一條宣泄山洪的渠道,向南通往灤河。當時的元成宗鐵穆耳把郭守敬召到上都商議。

郭守敬根據地勢和歷年山洪資料,指出這條宣泄山洪的渠道寬要五十步至七十步(約80至115米)。但經辦此事的人認爲郭守敬太誇大事實了,就把他定的寬度縮減了三分之一。

誰知來年山洪暴發時,果然因渠道太窄,造成氾濫成災,還險些衝及成宗的行帳。成宗在避水時就嘆道:“郭太史真是神人吶,可惜沒有聽他的話!”

郭守敬注重調查、鍥而不捨的成功經驗,爲元朝創造了很多水利工程的奇蹟,同時也爲當地人民造了不少福。

三.取長補短、大膽創新

除了上述在水利工程上成就外,郭守敬一生中,還從事了許多其他學科的研究工作,而且在科學活動中,他能精心觀察客觀事物的特點,從中掌握它們的發展規律;他又能很好地發現和總結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從具體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他還善於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使自已的科學研究事業逐漸趨於完善。

但是,郭守敬從不滿足前人的現成經驗,他敢於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由於他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勤奮實幹,所以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如在數學方面,郭守敬參與制定的《授時歷》,除了在天文數據上的進步之外,在計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創造和革新。

在光學方面,郭守敬在創造的景符、仰儀等天文儀器中反覆運用了針孔成象原理,這在中國光學史上也是比較突出的成就,體現了中國古代較高的光學知識應用能力。

在天文學方面,郭守敬運用他改進、創造的天文儀器,進行了許多精密的天文觀測,從而使《授時歷》的編制有了可靠的觀測基礎。他所從事和領導的觀測項目甚多,如冬至時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測驗、黃赤交角以及一些曆元時刻的測定,其中大部分數據都是中國古代曆法史上最精確的,或近於最佳的。

在創編《授時歷》工作前後,郭守敬還製造並創作了一些天文儀器,其中多數是計時器或與計時器有關的儀器。大多具有設計科學、結構巧妙、製造精密、使用方便的特點,而且絕大多數都注意到儀器安裝的校正裝置。他的創作博得同時代和後世的高度讚揚。

在地理學方面,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爲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開封)兩地地形高下之差,這是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首次出現。

總之,郭守敬,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探索創新。最終成長爲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我們應該學習他,善於總結與研究前人的成敗經驗;以及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敢於大膽創新發明的可貴精神,爭取爲祖國做出更多的創造與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