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胤礽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胤礽被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胤礽被廢,大阿哥胤褆非常激動,他向康熙說了一段話:

“胤礽所行卑?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這段話出自《清史稿·諸王列傳》,胤褆的意思是說:太子胤礽不得人心,之前有個叫張明德的道士曾說八弟胤禩有“大貴”之相。如果要殺胤礽的話,不必父皇出手,我來揹負着惡名就行了。

胤褆的這番話,不僅讓康熙對他大失所望,還讓康熙對胤禩大爲警覺。胤禩本來打算隱藏鋒芒,結果不得不站到明處,從此,胤禩的“黴運”也接踵而來。

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中,有三個非常關鍵的事件,分別是“魘鎮事件”、“張明德事件”和“斃鷹事件”,這三件事,胤禩牽連了其中兩件,是奪嫡的核心人物。由於受衆多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對胤禩的看法非常多樣化。本文,筆者將以史料爲依據,帶大家瞭解真實的胤禩。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雍正登基後,諸位兄弟爲避諱,把“胤”字改“允”,本文爲了閱讀方便,仍沿用諸皇子最初的名字。

一、“拼娘”無優勢

《清史稿·胤禩傳》第一句是:

胤禩,聖祖第八子。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貝勒。

注意,康熙三十七年,胤禩已經18歲。也就是說,胤禩18歲前的事蹟並沒有記載。不僅《清史稿》如此,諸如《清實錄》等史料也沒有胤禩少年時期的記載,因此,胤禩少年時的境遇如何,也只能從側面推測。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子,他的生母是良妃衛氏,根據《清列代后妃傳稿》記載:

良妃衛氏,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衛氏出身不高,他的父親阿布鼐只是正黃旗的包衣奴才,職務是內管領。清朝《欽定大清會典則例》雲:“內管領,即辛者庫;辛者庫,即內管領。”

也就是說,胤禩的外公阿布鼐出身於辛者庫,辛者庫在清朝較爲出名,是專門爲皇宮或貴族做苦役的。因此,胤禩的生母也是出身於辛者庫的后妃。

在太子胤礽被廢后,康熙曾遷怒於胤禩,曾明確說過一句:

“其母亦微賤,宜別舉。”(出自《清史稿》)

康熙的意思是說,胤禩的生母卑賤,大家不宜舉薦他(爲新太子)。

通過康熙的這段話,可以看出,胤禩的生母良妃的出身的確不高,反過來說,因爲生母出身低賤,甚至影響了胤禩在奪嫡中的優勢。

對比康熙後宮中的諸位嬪妃,很容易發現,康熙並不喜歡胤禩的生母衛氏。舉個例子,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在生下雍正之後,第二年就被冊封爲德嬪,而衛氏直到胤禩19歲時(康熙三十九年)才被封爲良嬪。生下兒子後,康熙19年不晉升她的位份,這非常不尋常,之所以會這樣,只可能是兩個原因:第一,衛氏不討康熙喜歡;第二,胤禩不得父親喜愛。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第2張

但是,《清史稿》明確記載,康熙三十七年,胤禩就被康熙封爲貝勒,而那一年同樣被封爲貝勒的還有七阿哥胤祐。可見,衛氏對胤禩並沒有成見。

既然胤禩沒有問題,那就只有一個原因:康熙不受康熙寵愛。

還有一點,良嬪衛氏是在去世之後才被追封爲“良妃”的,也可印證筆者的觀點。

綜上所述,史書上雖然沒有胤禩少年時期的記載,但可以看出,胤禩在少年時的表現應該不會太差,但他的生母衛氏,不僅不得康熙喜歡,甚至還是胤禩奪嫡的減分項。

二、倒黴日子來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和衆位皇子在木蘭行圍。十八阿哥胤祄突發病重,太子胤礽無動於衷,最終引發了火藥桶,大阿哥胤褆率先攻擊胤礽,說胤礽私自截留蒙古貢馬。胤礽被康熙怒斥之後,半夜竟然扒開康熙的帳篷向裏窺探,康熙大怒,歷數胤礽昔日之過,於九月初四這天拘禁太子胤礽。待到九月十六這天,康熙回到京城,祭告天帝宗廟,宣佈廢黜太子。

太子九月初四被拘禁,到九月十六被廢,中間有12天的時間,微妙的是,到了九月初七這天,康熙突然讓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康熙讓胤禩來總管內務府這個比較關鍵的部門,可見,太子剛剛被廢時,胤禩不但沒有失寵,還頗得聖心。

然而,這種大好的局面是短暫的,幾天後,胤禩的倒黴日子就來了。

正如本文開篇提到的那樣,太子被廢,大阿哥胤褆激動萬分,自古立儲,非嫡即長,既然嫡子被廢,胤褆作爲長子自然要放手一搏。胤褆不僅要殺胤礽,還說借張明德之口,說胤禩有“大貴”之相。

大阿哥胤褆之所以要捎帶上胤禩,是因爲胤禩前幾日又被康熙升了官,他要在誅殺胤礽的同時,借張明德的事情,扳倒胤禩,達到一石二鳥的作用。

只可惜,胤褆雖然聰明,但他猜錯了康熙的心思,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前途。然而,他把胤禩算計進來,卻讓胤禩被動不已。

要知道,胤褆說太子失人心,而胤禩又得人心,這是要把對康熙說:胤礽之所以被廢,全是在爲胤禩讓路。

康熙聽聞後大怒不已,不僅囚禁了胤褆,還對胤禩心生厭惡,一度認爲胤禩在謀害太子。

《清史稿》記載:

翌日,召諸皇子入,諭曰:“當廢胤礽時,朕即諭諸皇子有鑽營爲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容。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胤礽。今其事皆敗露,即鎖系,交議政處審理。”

這裏,康熙果然把謀害太子的罪名安在胤禩頭上,並且斥責胤禩鑽營取巧,奸詐虛僞。因此將胤禩鎖拿。

胤禩雖然有奪嫡之心,但他還沒出手,就被動挨打,可謂“冤屈”。當時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等人去“營救”胤禩。康熙當場發怒,拔劍要殺胤禵,好在五阿哥胤祺抱住了康熙的大腿,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

後來術士張明德被抓,康熙命宗人府嚴加審問,才知道張明德當時說胤禩有“大貴”之相時,胤禩又驚又喜。康熙認爲,胤禩當時就應該將張明德抓獲,交給朝廷。胤禩沒有抓張明德,就說明他心有希冀。此事過後,康熙褫奪了胤禩貝勒爵位,將胤禩降爲閒散宗室。

康熙貶謫胤禩的時候,順便列出了胤禩的三條罪狀:

第一,胤禩乳母之夫雅齊布和叔叔貪污關稅,事情敗露後胤禩多有包庇。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第3張

第二,雅齊布被胤禩充軍發配後,胤禩怨恨康熙,和褚英(努爾哈赤長子)之孫蘇努勾結,敗壞國事。

第三,第三條罪狀最爲奇特,《清史稿》雲:

“胤禩又受制於妻,妻爲安郡王嶽樂甥,嫉妒行惡,是以胤禩尚未生子!”

意思是,胤禩身爲皇子,竟然懼內,長期受妻子約束。胤禩之妻是個妒婦,這也是胤禩到現在都沒有孩子的原因。

從康熙列出胤禩的三條罪狀來看,胤禩並非是一個潔白無瑕的皇子,但這三條罪狀,除了第二條比較模糊外,胤禩也沒有犯下滔天大罪,所以,筆者私以爲,這仍是康熙敲打胤禩的手段。

治完胤禩的罪,康熙不久又召見胤禩,胤禩表示,自己絕沒有謀害胤礽,對太子之位更沒有什麼企圖。康熙見胤禩如此,稍稍放心,從此父子關係有緩和的跡象。

但這種緩和並沒有持續幾天,因爲在接下來的“推舉新太子”之事上,胤禩有一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胤礽被廢,胤褆被康熙圈禁,胤禩也被康熙敲打。接下來,在衆臣的多次勸諫下,康熙終於答應讓衆臣推舉新太子。

其實,康熙在此之前已經召見過廢太子胤礽,康熙本以爲大臣們會順着自己的意思,重新推舉胤礽爲太子。沒想到,大部分朝臣卻推舉胤禩。《清史稿》雲:

未幾,上命諸大臣於諸皇子中舉可爲太子者,阿靈阿等私示意諸大臣舉胤禩。

康熙此前之所以和胤禩關係緩和,就是暫時相信胤禩沒有奪嫡之念。如今,衆大臣聯名推舉胤禩,這完全打亂了康熙的計劃。康熙對胤禩的勢力感到恐懼,聯想到太子被廢后胤禩的種種罪行,不禁怒火中燒。康熙對衆人說:

“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

康熙的意思是說,胤禩剛被我治罪,而且他生母地位卑賤,不適合爲太子!

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弄巧成拙,原來康熙有意復立胤礽。

不得不說,在推舉新太子一事上,胤禩的異軍突起,讓康熙失算了。但康熙出爾反爾,也讓羣臣驚愕不已。

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二年正月,胤礽復立,康熙大封諸子,胤禩很快被恢復了貝勒身份。但是,康熙並沒有放過胤禩,他舊事重提,追究胤禩被推舉皇太子一事,因此,佟國維、馬齊等暗中支持胤禩的大臣紛紛被重責。胤禩從此低調行事,以圖東山再起。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胤禩看到了希望,與此同時,胤祉、胤禛、胤禵都有了奪嫡之念。胤禩在這段時間小心翼翼,但康熙從未放下對胤禩的戒心。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再一次倒了大黴。

康熙五十三年冬天,康熙帶着衆皇子前往熱河巡視,胤禩原本應該跟隨康熙,但十一月二十日是胤禩生母良妃(追封)兩週年的忌日,胤禩爲了祭奠生母,特地向康熙請假。

在祭奠過母親後,胤禩派人送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送給康熙,並且帶話給康熙,說自己將在湯泉處等候康熙一起回京。

《清實錄·聖祖實錄·卷二百六十一》記載:

諭諸皇子胤禩因伊母二週年往祭。事畢、理應趨赴行在。乃胤禩於朕駐蹕遙亭之次日。以將斃鷹二架、遣太監一名、親隨人一名、來請朕安。言伊在湯泉等候回京。

海東青是一種草原獵鷹,也是滿洲人的圖騰之一。康熙聽聞胤禩送來兩隻海東青來孝敬自己,高興得不得了,結果打開一看,竟是兩隻死鷹。這就是著名的“斃鷹事件”。

康熙當時就發天子之怒,認爲胤禩是在詛咒自己,罵道:

“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康熙不僅罵胤禩是賤婦所生,還說胤禩陰險狡詐。不僅如此,康熙最後說了一句:“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這是要和胤禩斷絕父子之情。康熙的這句話,把胤禩打入萬丈谷底。

斃鷹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史學界衆說紛紜,有說是胤禛乾的,也有說是胤禵乾的。總之,這件事之後,胤禩的奪嫡之路,算是走到了盡頭。

但是從康熙對胤禩的態度來看,但凡胤禩犯下錯誤,康熙都會將胤禩生母低賤的事情重提一遍,這是胤禩的短處,也是胤禩無法改變的事實。康熙死抓住這個問題不放,意味着,康熙一直都注重皇子的出身,不管胤禩怎麼努力,康熙或許一直都沒有將胤禩放在可選擇繼承人之列。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第4張

換句話說,就算沒有“斃鷹事件”,胤禩也不可能奪嫡成功。

胤禩經此打擊,知道自己奪嫡無望,只能轉而開始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胤禩押錯了寶,因爲最終勝出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帝。

四、斃鷹的預示

由於康熙生前沒再立太子,所以從雍正登基的那一刻,關於他篡位的傳言就沒有停止過。胤禩本來是雍正的競爭對手,後來又支持胤禵,他本來以爲雍正登基後,自己會被立即清算,出乎意料的是,雍正不僅沒有爲難胤禩,還封胤禩爲廉親王,讓胤禩和胤祥、馬齊、隆科多一起總理事務。

其實,雍正並非心慈之人,這從他對待同母兄弟胤禵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雍正之所以重用胤禩,是忌憚胤禩的威望。這一點,胤禩的妻子就看得明白。因此,當衆人到胤禩家中道賀時,胤禩之妻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何賀爲?慮不免首領耳!”

意思是,有什麼可祝賀的?我們恐怕連腦袋都保不住!

胤禩的妻子不愧是安親王嶽東的外甥女,有膽有識。當年康熙說胤禩懼內,還是有些道理的。放在當時,說這句話意味着“大逆”,正是因爲如此,雍正便忌恨上了這位弟妹

待雍正站穩腳跟後,他迅速找到胤禩的錯處,說當年胤禩生母去世剛滿百日,胤禩就和胤禟等人飲宴,這是胤禩品格有問題。不久後,雍正又下旨說:

“胤禩素行陰狡,皇考所深知,降旨不可悉數。自朕即位,優封親王,任以總理事務。乃不能輸其誠悃以輔朕躬,懷挾私心……”

雍正的這番話,可謂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意思是:先帝本就說胤禩陰險狡詐,曾多次教訓胤禩。我登基後,不計前嫌,封胤禩爲親王,讓他總理事務。但胤禩卻仍不知悔改,懷恨在心。

胤禩被雍正三番兩次打壓,整日怏怏的,雍正元年,雍正帝要將康熙的牌位升附太廟,命工部在太廟旁搭建更衣的臨時房屋。結果,雍正說房屋油漆味太重,而胤禩主管工部,雍正因此讓胤禩在太廟前跪了一天一夜,讓胤禩顏面盡失。

這件事,純屬雍正的挑刺行爲。接下來,雍正又在上駟院裁撤御馬、護軍被杖殺等事情上懲罰胤禩。

到了雍正四年,雍正決定徹底清算胤禩,他歷數胤禩在康熙年間的罪行,包括謀害胤礽、居心叵測、懼內等罪狀,並且說“三年以來,朕百端容忍,乃胤禩詭譎陰邪,狂妄悖亂”,最終,雍正將胤禩從皇家玉牒中除名。雍正雲:

胤禩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斷不可留於宗姓之內,爲我朝之玷!

不僅如此,雍正出於對胤禩之妻的憎惡,下令讓胤禩休妻,“命逐其福晉還外家”。胤禩此時已經是刀俎上的魚肉,只得含淚休妻。

雍正四年三月,雍正將胤禩改名爲“阿其那”,將胤禩囚禁在高牆之內。胤禩在暗無天日的牢獄裏生活了6個月,到了九月,胤禩的命運就像12年前他送出去的那兩隻斃鷹一樣,死在了“籠子”裏。《清史稿·胤禩傳》雲:

康熙第八子胤禩在九子奪嫡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第5張

九月,胤禩患嘔噦,命給與調養,未幾卒於幽所。諸王大臣仍請戮屍,不許。

胤禩死後,諸王大臣爲了拍雍正的馬屁,請求戮胤禩的屍體,雍正最終沒有同意。

作爲皇子,他被康熙斬斷奪嫡的希望;作爲皇弟,他被雍正百般羞辱,甚至要被迫休妻,胤禩的一生,堪稱悲劇。

筆者認爲,胤禩的一生有五大悲劇:

身爲皇子,他生母卑賤,無法和其他阿哥比肩,此悲劇一也;

九子奪嫡,他被胤褆推到前面,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康熙猜忌,只能被動挨打,此悲劇二也。

好不容易贏得康熙的諒解,但在推舉新太子之事上過於冒進,弄巧成拙,此悲劇三也。

胤礽二次被廢,他低調行事,卻又遇上“斃鷹事件”,至死都不知是誰所爲,此悲劇四也。

奪嫡失敗後,他一直想低調,結果被雍正不斷清算,此悲劇五也。

筆者不認爲胤禩是多麼優秀的皇子,也不認爲他若能登基會成爲一位好皇帝,但胤禩的失敗,有他咎由自取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種“被動”。

《詩經·小雅》雲: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意思是,兄弟兩人,爲了爭奪財產,在家裏打架。但當外敵來犯時,還是要選擇一致對外。

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我們只看到兄弟相殘,並沒有看到“外禦其侮”,追根究底,貪圖無上的權力,纔是悲劇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