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的三位“撫軍將軍”分別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下場

三國時期的三位“撫軍將軍”分別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雜號將軍和重號將軍是東漢三國時期武將的主要職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其中,重號將軍雖然地位較高,但是數量有限,主要爲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等。因此,從西漢時期開始,朝廷就冊封了大量的雜號將軍,以此授予立下戰功的武將。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了更爲廣泛的應用。比如關羽的蕩寇將軍,呂布擔任的奮武將軍等,都是常見的雜號將軍。

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撫軍將軍”,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個雜號將軍。彼時,魏蜀吳三國,都有人擔任這一官職。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三位“撫軍將軍”:司馬懿上榜,另外兩位分別是誰?

一、司馬懿

首先,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因東漢朝廷被曹操所控制,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是,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擔任丞相後,強行徵召司馬懿爲文學掾。自此開始,司馬懿成爲曹操麾下的一位謀士。

爲輔佐曹丕贏得了魏國太子的寶座,司馬懿得以在曹丕登基稱帝后平步青雲。在此基礎上,司馬懿得以被冊封爲撫軍大軍。當然,對於司馬懿來說,他的官職沒有止步於撫軍將軍。因爲抵擋諸葛亮北伐立下了戰功,司馬懿逐漸晉升爲曹魏的大將軍、太尉等重要官職。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更是選擇司馬懿和曹爽爲託孤大臣。

三國時期的三位“撫軍將軍”分別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下場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爲無實權的太傅。但是,到了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發起了兵變,以此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父子掌握了曹魏大權。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爲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爲宣皇帝,廟號高祖。

二、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早在東漢末年,出自荊州的蔣琬,就開始跟隨劉備了。等到劉備進入益州後,蔣琬也來到了巴蜀之地,並被劉備任命爲廣都縣的縣令。但是,因爲蔣琬沒有忠於職守,這激怒了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於一死。後重獲啓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蔣琬是一位文臣,但是,文臣加封武將官職,這在三國時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並且,對於蔣琬來說,最終的官職,也沒有止步於撫軍將軍。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到了建興十二年(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按照諸葛亮生前的安排,蔣琬成爲繼承人,被後主劉禪拜爲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蔣琬受命開府,加封爲大司馬。在三國時期,大司馬堪稱武將的最高官職,比如曹魏大司馬則先後由曹休和曹真擔任。

在執掌蜀漢大權期間,蔣琬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到了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諡號爲恭。對此,在筆者看來,蔣琬的病逝,自然是蜀漢的一大損失。在諸葛亮病逝後,正是蔣琬休養生息,促使蜀漢的國力得到了恢復,這成爲蜀漢能夠堅持到公元263年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時期的三位“撫軍將軍”分別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下場 第2張

三、步協

步協,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陰市西北)人,東吳丞相步騭之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47年(吳大帝赤烏十年),東吳丞相步騭病逝。步騭去世後,步協嗣父之任,被孫權加封爲撫軍將軍。不過,對於步協來說,顯然沒有取得媲美父親步騭的成就。

公元263年(吳景帝永安七年),蜀漢滅亡。在蜀漢滅亡後,益州之地爆發了鍾會之亂,鍾會和鄧艾都被殺害。東吳得知這一消息後,自然有趁機攻佔蜀地的想法和行爲。但是,羅憲鎮守永安,這讓東吳大軍無法進入原先蜀漢的疆域。於是,步協率軍支援東吳大軍。

當然,在和羅憲的交手過程中,步協吃到了敗仗。吳景帝孫休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憤怒,再一次派遣陸抗等人率領3萬人來包圍羅憲。在此背景下,司馬炎派遣荊州刺史胡烈前往救羅憲,陸抗、步協等將領不得不選擇退軍。

公元265年(吳景帝永安七年至吳末帝皓甘露元年)前後,撫軍將軍步協病逝。在步協去世後,他的兒子步璣被東吳封爲侯爵。步協的弟弟步闡則擔任西陵督這一官職。公元272年(吳末帝皓鳳皇元年),步闡背叛東吳,投降了西晉。但是,在接下來的西陵之戰中,步闡被陸抗擊敗,步闡等人被東吳斬殺。因爲步闡背叛東吳的緣故,步氏一門幾乎都被誅滅,唯有步協次子步璿續祀。